首頁

荀子註譯 - 218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218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218頁

朗讀:

本篇收集了荀子的學生平時所記下的荀子言論,因為這些言論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難以用某一詞語來概括,而這些言論從總體上來看大都比較概括簡要,可以反映出荀子思想的大概,所以編者把它總題為「大略」。本篇論述最多的是荀子「隆禮尊賢」的思想及各種禮節儀式,其他如「仁義」、「重法愛民」、「義」與「利」的關係以及教育、修養、學習、交友等內容均有涉及,且頗多警策妙語,可與《論語》媲美。

447講:


  

271大略:

【譯文】

要略:

448講:

272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

【譯文】

統治人民的君主,崇尚禮義尊重賢人就能稱王天下,注重法治愛護人民就能稱霸諸侯,貪圖財利多搞欺詐就會危險。

449講:

273「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

【譯文】

「想要接近那四旁,那就不如在中央。」所以稱王天下的君主一定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區,這是一種禮制。

450講:

274天子外屏(1),諸侯內屏,禮也。外屏,不欲見外也;內屏,不欲見內也。

【註釋】

(1)屏:照壁,對著門的小牆。

【譯文】

天子將照壁設在門外,諸侯將照壁設在門內,這是一種禮制。把照壁設在門外,是不想讓裡面看見外面;把照壁設在門內,是不想讓外面看見裡面。

451講:

275諸侯召其巨,臣不俟駕,顛倒衣裳而走,禮也。《詩》曰(1):「顛之倒之,自公召之。」天子召諸侯,諸侯輦輿就馬(2),禮也。《詩》曰(3):「我出我輿,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註釋】

(1)引詩見《詩·齊風·東方未明》。(2)輦(ni • 3n • 捻):拉(車),這裡是使人拉的意思。諸

侯輦輿就馬:諸侯去見天子雖可乘車,但也必須抓緊時間,所以讓人拉著車子去靠近馬,以便加快套

車的速度。(3)引詩見《詩·小雅·出車》。

【譯文】

諸侯召見他的臣子時,臣子不等駕好車,沒把衣裳穿整齊就跑,這是一種禮制。《詩》云:「顛倒歪斜穿衣裙,因人召我來自君。」天子召見諸侯 的時候,諸侯讓人拉著車子去靠近馬,這是一種禮制。《詩》云:「我把我車往外拉,到那牧地把車駕。有人來自天子處,叫我快來就出發。」

452講:

276天子山冕,諸侯玄冠,大夫裨冕(1),士韋弁(2),禮也。

【註釋】

(1)裨:見103注(3)。(2)士:官名,地位次於大夫。韋弁:古冠名,熟皮製成,顏色如爵弁

而呈暗紅,形如皮弁(參見103注(4))。

【譯文】

天子穿畫有山形圖案的禮服、戴禮帽,諸侯穿黑色的禮服、戴禮帽,大夫穿裨衣、戴禮帽,士戴熟皮製的暗紅色帽子,這是一種禮制。

453講:

277天子禦珽(1),諸侯禦荼(2),大夫服笏(3),禮也。

【註釋】

(1)禦:用。古代把君主使用稱為禦。珽(t • !ng • 挺):古代帝王所執的大型玉版,長三尺,上部

削尖呈椎形,下部寬而呈方形,用作為信符。(2)荼(sh • &舒):玉版,上端呈圓形,下部呈方形。(3)

服:用。笏(h • )互):古時大臣朝見君主時手中所拿的記事用的手板。大夫用的笏以斑竹製成,諸侯

用的以象牙製成。


  
【譯文】

天子使用上端呈椎形的大玉版,諸侯使用上端呈圓形的玉版,大夫使用斑竹製的手版,這是一種禮制。

454講:

278天子雕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

【譯文】

天子用雕有花紋的弓,諸侯用紅色的弓,大夫用黑色的弓,這是一種禮制。

455講:

279諸侯相見,卿為介(1),以其教士畢行(2),使仁居守。

【註釋】

(1)卿:天子及諸侯所設置的高級官員,其地位低於君主而高於其他大臣,分上、中、下三級。

介:副手,介紹人,傳賓主之言的人。(2)士:《集解》作「出」,據《大戴禮記·虞戴德》改。

【譯文】

諸侯互相會見的時候,卿做介紹人,使自己那些受過禮儀教育的士人全部前往,讓仁厚的人留守。

456講:

2710聘人以珪(1),問士以璧(2),召人以瑗(3),絶人以珪(4),反絶以環(5)。

【註釋】

(1)聘:古代諸侯之間或諸侯與天子之間派使節問候叫「聘」。珪(gu • 9規):同「圭」,用作

信符的玉器,上部呈圓形或尖錐形,下部呈方形。(2)問:小規模的或不定期的「聘」叫做「問」。士:

通「事」。璧:扁圓形,中心有孔的玉器,其邊闊比孔大一倍的叫「璧」。(3)瑗(yu • 4n • 願):扁圓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