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79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79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79頁

朗讀:

心靠什麼來瞭解道呢?回答說:靠虛心、專心和靜心。心從來沒有不儲藏信息的時候,但卻有所謂虛;心從來沒有不彼此兼顧的時候,但卻有所謂專;心從來沒有不活動的時候,但卻有所謂靜。人生下來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有記憶;記憶嘛,也就是儲藏信息;但是有所謂虛,不讓已經儲藏在心中的見識去妨害將要接受的知識就叫做虛心。心生來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能區別不同的事物;區別不同的事物,也就是同時瞭解了它們;同時瞭解它們,也就是彼此兼顧;但是有所謂專,不讓那一種事物來妨害對這一種事物的認識就叫做專心。心,睡着了就會做夢,懈怠的時候就會擅自馳騁想象,使用它的時候就會思考謀劃,所以心從來沒有不活動的時候;但是有所謂靜,不讓夢幻和煩雜的胡思亂想擾亂了智慧就叫做靜心。對於還沒有掌握道而追求道的人,要告訴他們虛心、專心和靜心的道理,以作為他們的行動準則。想要求得道的人,達到了虛心的地步就能夠得到道;想要奉行道的人,達到了專心的地步就能夠窮盡道的全部;想要探索道的人,達到了靜心的地步就能夠明察道。瞭解道十分明察,知道了道能實行,這就是實棧道的人。達到了虛心、專心與靜心的境界,這叫做最大的清徹澄明。他對萬事萬物,沒有什麼露出了形跡而看不見的,沒有什麼看見了而不能評判的,沒有什麼評判了而不到位的。他坐在屋裡而能看見整個天下,處在現代而能評判遠古,通觀萬物而能看清它們的真相,檢驗考核社會的治亂而能通曉它的法度,治理天地而能控制利用萬物,掌握了全局性的大道理而整個宇宙就都瞭如指掌了。寬闊廣大啊,誰能知道他智慧的盡頭?浩瀚廣大啊,誰能知道他德行的深厚?千變萬化、紛繁複雜,誰能知道他思想的輪廓?光輝與太陽月亮相當,博大充塞了八方極遠的地方,這樣的人就叫做偉大的人。這種人哪裡還會有被矇蔽的呢?

333講:


  

219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無所受令;自禁也,自使 也;自奪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雲(1),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則受,非之則辭。故曰:心容,其擇也無禁,必自見(2);其物也雜博,其情之至也不貳(3)。《詩》雲(4):「采采卷耳(5),不盈頃筐(6)。嗟我懷人,寘彼周行(7)。」頃筐易滿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貳周行。故曰: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以贊稽之,萬物可兼知也。身盡其故,則美。類不可兩也(8),故知者擇一而壹焉。

【註釋】

(1)墨:通「默」。(2)自見:自己只看見自己,自以為是,自作主張。即上文所說的“是之則

受,非之則辭”。(3)情:通「精」,精心,專誠,純一。其物也雜博,其情之至也不貳:即218

說的「心夫嘗不兩也,然而有所謂一」。(4)引詩見《詩·周南·卷耳》。(5)卷耳:又名「蒼耳」、

「苓耳」、「葈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青白色,嫩苗可作蔬菜食用。果實呈棗核形,名“蒼

耳子”,可作藥用。(6)頃筐:後部高前端低、類以畚箕的斜口筐,這種竹筐淺而易滿。不盈頃筐:指

其心不在於採摘,因而老裝不滿這小筐。(7)寘:同「置」,放。周行:大路。寘彼周行:指無心採摘


  
卷耳而把筐子放在路上不採了。(8)類:法(參見114注(1)),指認識萬物的法度原則。類不可兩:

211所說的「天下無二道」。

【譯文】

心是身體的主宰,是精神的主管;它發號施令而不從什麼地方接受命令;它自己限制自己,自己驅使自己;它自己決定拋棄什麼,自己決定接受什麼;它自己行動,自己停止。所以,嘴巴可以強迫它沉默或說話,身體可以強迫它彎屈或伸直,心不可以強迫它改變意志,它認為什麼對就接受,認為什麼錯就拒絶。所以說:心採納外界事物的時候,它的選擇是不受什麼限制的,而一定根據自己的見解;它認識的事物雖然繁雜而廣泛,但它的精誠到來時是不會三心二意的。《詩》云:「采呀采呀采卷耳,老裝不滿斜口筐。唉我懷念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上。」斜口筐是容易裝滿的,卷耳是容易采到的,但是不可以三心二意地獃在大路上。所以說:思想分散就不會有知識,思想偏斜就不會精當,思想不專一就會疑惑。如果拿專心一致的態度來輔助考察,那麼萬事萬物就可以全部被瞭解了。親自透徹地瞭解萬事萬物的所以然,那就完美了。認識事物的準則不可能有對立的兩種,所以明智的人選擇一種而專心于它。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