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異,即
21.
2「萬物異」之「異」,指偏于一端的對立面。相蔽:見
21.
2注(
3)。倫:條理。
【譯文】
聖人知道思想方法上的毛病,看到被矇蔽的禍害,所以既不任憑愛好、又不任憑憎惡,既不是隻看到開始、又不是隻看到終了,既不是隻看到近處、又不是隻看到遠處,既不只務廣博、又不安於淺陋,既不是隻瞭解古代、又不是隻知道現在,而是同時擺出各種事物並在其中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權衡。所以眾多的差異與對立面就不能互相掩蓋以致搞亂了條理。
第
331講:
21.
7何謂衡?曰:道(
1)。故心不可以不知道。
心不知道,則不可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則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
2)。以其不可道之心與不道人論道人,亂之本也。夫何以知(
3)?
曰:心知道,然後可道。可道,然後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則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與道人論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
故治之要在於知道。
【註釋】
(
1)道:事物的根本道理和普遍規律。此指治理社會的正確原則。(
2)「知」是衍文。(
3)知:與
下文「何患不知」的「知」一樣,都指瞭解道人。
【譯文】
什麼是權衡事物的標準呢?回答說:就是道。所以心裡不可以不瞭解道。
如果心裡不瞭解道,就會否定道而認可違背道的東西。人有誰想要得到自在卻遵奉自己否定的東西而用它來制止自己所贊成的東西呢?用他那種否定道的思想去選取人,就一定會和不奉行道的人情投意合,而不會和奉行道的人志同道合。帶著他那種否定道的思想和不奉行道的人去議論奉行道的人,這就是社會混亂的禍根。像這樣,那還憑什麼去瞭解奉行道的人呢?
再說:心裡瞭解了道,然後就會贊成道。贊成道,然後就能遵奉道來制止違背道的東西。用他那種贊成道的思想去選取人,就會和奉行道的人情投意合,而不會和不奉行道的人同流合污了。帶著他那種贊成道的思想和奉行道的人去議論違背道的人,這是社會得到治理的關鍵。像這樣,又何必擔憂不能瞭解奉行道的人呢?
所以,把社會治理好的關鍵在於瞭解道。
第
332講:
21.
8人何以知道?曰:心(
1)。
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心未嘗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滿也(
2),然而有所謂一;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人生而有知(
3),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謂之虛。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之;同時兼知之,兩也;然而有所謂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謂之壹。心,臥則夢,偷則自行,使之則謀,故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
4)。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壹而靜,作之則。將須道者(
5),之虛則人(
6);將事道者,之壹則盡;將思道者,靜則察。知道察,知道行,體道者也(
7)。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
8)。坐于室而見四海,處于今而論久遠,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
9),制割大理而宇宙裡矣(
10)。恢恢廣廣,孰知其極?睪睪廣廣(
11),孰知其德?涫涫紛紛(
12),孰知其形?明參日月(
13),大滿八極,夫是之謂大人。夫惡有蔽矣哉?
【註釋】
(
1)心:古人不瞭解腦的功能,而把心當作為思維器官。所以說靠心。(
2)滿:當作「兩」。(
3)
知:通「智」。(
4)劇:煩雜。它針對「自行」而言,指胡思亂想。知:通「智」。(
5)須:等待,引
申為企求。(
6)之:到。之虛:達到虛心企求的境界。人:當為「入」字之誤。入:使……入,得到。
(
7)體:見
2.
10注(
1)。(
8)失位:不到位,不恰當。(
9)經緯:使有條理秩序,治理。材:見
12.
8注
(
6)。官:任用,引申為利用。(
10)制割:裁斷。原指裁剪衣料,引申為控制。裡:在內,在心中。宇
宙裡:宇宙在心中,即認識了宇宙。(
11)睪睪(h •
4o • 浩):通「浩浩」,廣大的樣子。(
12)涫涫(gu •
4n •
貫):同「滾滾」,水沸騰的樣子,形容極其活躍、千變萬化。紛紛:雜亂的樣子。(
13)明:光明,
言外之意指英明。參:見
3.
5注(
2)。
【譯文】
人靠什麼來瞭解道呢?回答說: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