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74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74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74頁

朗讀:

我看到了鄉中請人喝酒的禮儀就知道先王的政治原則實施起來是容易又容易的了。主人親自去邀請賢德的貴賓和德行稍次的陪客,而一般客人就都跟着他們來了;來到門外,主人向貴賓和陪客拱手鞠躬,而一般客人就都進門了;對高貴者和卑賤者的不同禮儀就這樣分別開來了。主人拱手作揖三次才與貴賓來到廳堂的台階下,再謙讓三次而使貴賓登上廳堂,再拜謝貴賓的到來,主人獻酒酬賓,推辭謙讓的禮節十分繁多;至于陪客,那禮節就減少了;至于一般客人,登堂受酒,坐著酹酒祭神,站着飲酒,不用酒回敬主人就退下堂去了;隆重與簡省的禮儀就這樣分別開來了。樂工進來,登上廳堂,把《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首歌各唱一遍,主人敬酒;吹笙的人進來,把《南陔》、《白華》、《華黍》三支樂曲各吹奏一遍,主人敬酒;樂工與吹笙的間隔着輪流歌唱演奏各三曲,再合著歌唱演奏各三曲,樂工報告樂曲已經完備,就出去了。主人的兩個侍從舉起酒杯幫助敬酒,於是又設置了監督行禮的專職人員。從這些禮儀之中可以知道他們能夠和睦安樂而不淫蕩。貴賓向主人敬酒表示答謝,主人向陪客敬酒表示答謝,陪客向一般客人敬酒表示答謝,賓主對年輕的年長的都根據年齡依次酬謝,最後輪到向主人手下盥洗酒杯的人酬謝。從這些禮儀之中可以知道他們能夠尊重年輕的尊敬年長的而不遺漏一個人。退下堂去,脫去鞋子,再登堂就坐,依次不斷地敬酒。請人喝酒的限度是,在早晨飲酒不耽誤早上的工作,在傍晚喝酒不耽誤晚上的事情。貴賓出門,主人拱手鞠躬送行,禮節儀式就完成了。從這些禮儀中可以知道他們能夠逸樂而不乖亂。高貴者和卑賤者被區別清楚,隆重的禮儀和簡省的禮儀被分別開來,和睦安樂而不淫蕩,尊重年輕的尊敬年長的而不遺漏一個人,逸樂而不乖亂,這五種行為,足夠用來端正身心安定國家了。那國家安定了,那麼整個天下也就安定了。所以說:我看到了鄉中請人喝酒的禮儀就知道先王的政治原則實施起來是極其容易的。

324講:


  

2013亂世之征:其服組(1),其容婦,其俗淫,其志利,其行雜,其聲樂險,其文章匿而采(2),其養生無度,其送死瘠墨(3),賤禮義而貴勇力,貧則為盜,富則為賊。治世反是也。

【註釋】

(1)組:通「■」(ch • (楚),五彩繽紛,華麗。(2)匿(t • 8特):通「慝」,邪惡。(3)瘠:薄,

少,指葬送死者不篤厚恭敬。1910:「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墨:見1917注(1)。

【譯文】

混亂的社會的跡象:那裡的服裝華麗,男人的容貌打扮得像婦女一樣妖 媚,那裡的風俗淫蕩,人們的志向是唯利是圖,人們的行為駁雜不純,那裡的音樂邪惡怪僻,那裡的文章內容邪惡而辭藻華美,那裡的人將養身體沒有限度,葬送死人儉省刻薄,輕視禮制與道義而崇尚勇敢與武力,貧窮的就盜竊,富裕的就賊害他人。治理得好的社會則與此相反。

卷十五

解蔽第二十一

[題解]

本篇論述了有關認識論方面的問題。荀子認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有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而客觀事物本身又是可以被認識的。但是,人們又往往容易犯片面性的錯誤,「蔽于一曲而暗於大理」。所以,人們必須以「虛壹而靜」的方法去正確地認識自然規律和治國之道,以達到「大清明」的境界。這樣,就能「明參日月」而不會再被矇蔽了。

325講:


  
211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於大理。治則復經,兩疑則惑矣(1)。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2)。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說,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為也,妒繆于道而人誘其所迨也(3)。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倚其所私以觀異術,唯恐聞其美也。是以與治雖走而是己不輟也(4)。豈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5),況于使者乎(6)!德道之人(7),亂國之君非之上,亂家之人非之下,豈不哀哉?

【註釋】

(1)兩:指「一曲」與「大理」這兩個方面。疑:猶豫不決,遲疑而不能決斷孰是孰非。(2)道:

即上文所說的「大理」、「經」,指正確的道理、原則。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等於說:“天下

真理只有一條,聖人只堅持真理。”(3)繆(mi • )謬):通「謬。」此指對「道」的看法錯誤又荒謬。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