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21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21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21頁

朗讀:

159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1),堅如金石(2);宛鉅鐵釶(3),慘如蜂蠆(4);輕利僄遬(5),卒如飄風(6);然而兵殆于垂沙(7),唐蔑死(8);莊0起,楚分而為三四。是豈無堅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汝、潁以為險(9),江、漢以為池,限之以鄧林(10),緣之以方城(11),然而秦師至而鄢、郢舉(12),若振槁然(13)。是豈無固塞隘阻也哉(14)?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紂刳比干,囚箕子(15),為炮烙刑(16),殺戮無時,臣下懍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師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豈令不嚴、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

【註釋】


  

(1)鮫,海鯊。兕(s • @駟):雌性的犀牛。(2)堅:《集解》作「鞈」,據《文選》卷四十六王

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魚甲煙聚」注引文改。(3)宛:楚國地名,在今河南南陽。鉅:鋼(參見

《說文》)。他:或作「鉇」、「鉈」、「鍦」,讀sh • 9(施)或sh • 6(蛇),就是矛。(4)慘:狠毒,

厲害。蠆(ch • 4i • 豺去聲):蝎子一類的有毒動物。(5)僄遬(pi • 4os • )票速):輕捷。遬:同「速」。

(6)卒(c • )促):通「猝」,急速。飄風:旋風。(7)殆:危亡,失敗。垂沙:地名,在今河南唐河縣

境。(8)唐蔑:或作「唐昧」,楚將。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齊、韓、魏共攻楚,殺

唐蔑。(9)汝:汝水,源出河南魯山縣大盂山,流經寶豐、襄城、郾城、上蔡、汝南,注入淮河。潁:

潁水,源出河南登封縣西南,東南流,經禹縣臨潁西華商水,至周口鎮,北合賈魯河,南合沙河入淮。

(10)鄧林:楚國北部邊境古鄧國(在今河南鄧縣一帶)一帶的山林。(11)緣:繞。方城:楚國北邊的

長城,其城由今之河南沁陽縣北起,繞過方城山(在今河南葉縣南、方城縣東北),沿著伏牛山以南

延伸到鄧縣為止。(12)鄢(y • 1 n • 淹):楚國的大城市,位於今湖北宜城縣南,因鄢水(即今漢水支流

蠻河,在宜城縣南)得名,與春秋時鄭邑之鄢(位於今河南鄢陵縣)非一地。郢(y • !ng • 穎):楚國國

都,位於今湖北江陵市北。鄢郢舉: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

鄧(今湖北襄樊北)、西陵(今湖北宜昌西)。次年,白起取郢,燒夷陵(今宜昌),東進至竟陵(今

湖北潛江西北),以為南郡。(13)振槁:見115注(9)。(14)固、塞(s • 4i • 賽)、隘、阻:四字同義

並列,都是指險要的地方。(15)刳比干、囚箕子:見815注(8)。(16)烙(g • 6格):通「格」。炮烙:


  
相傳為紂所製造的酷刑。據說是將銅格放在燒炭之上,使犯人行其上,便墮入火中而被燒死。

【譯文】

楚國人用鯊魚皮、犀兕皮做成鎧甲,堅硬得就像金屬、石頭一樣;宛地出產的鋼鐵長矛,狠毒得就像蜂、蝎的毒刺一樣;士兵行動輕快敏捷,迅速得就像旋風一樣;但是兵敗垂沙,唐蔑陣亡;莊0起兵造反,楚國被分裂成了三四塊。這難道是因為沒有堅固的鎧甲、鋒利的兵器嗎?這是因為他們用來統治國家的辦法並不是禮義之道的緣故啊。楚國以汝水、潁水作為天險,以長江、漢水作為護城河,把鄧地一帶的山林作為它的邊界屏障,拿方城來圍繞保護自己,但是秦軍一到而鄢、郢就被攻取了,像摧枯拉朽一樣。這難道是因為沒有要塞險阻嗎?這是因為他們用來統治國家的辦法,並不是禮義之道的緣故啊。商紂王將比干剖腹挖心,囚禁了箕子,設置了炮烙的酷刑,隨時殺人,臣下心驚膽顫地沒有誰能肯定自己會壽終正寢,但是周軍一到,他的命令就不能在下面貫徹執行了,他就不能使用他的民眾了。這難道是因為命令不嚴格、刑罰不繁多嗎?這是因為他用來統治國家的辦法並不是禮義之道的緣故啊。

252講:

1510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敵國不待試而詘;城郭不辨(1),溝池不拑(2),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明內者(3),無它故焉,明道而分鈞之(4),時使而誠愛之,下之和上也如影向(5)。有不由令者,然後誅之以刑,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郵其上(6),知罪之在已也。是故刑罰省而威流,無它故焉,由其道故也。古者帝堯之治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傳曰:「威厲而不試(7),刑錯而不用(8)。」此之謂也。

【註釋】

(1)辨(b • 4n • 辦):宋浙本作「辦」,字通,治理的意思。(2)拑:當作「抇」(h • *胡),掘。(3)

明:等於說盛。明內:使國內昌盛。也就是152所說的「國日明」。(4)道:承158159而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