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35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35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35頁

朗讀:

612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知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遇君則修臣下之義,遇鄉則修長幼之義,遇長則修子弟之義,遇友則修禮節辭讓之義,遇賤而少者則修告導寬容之義。無不愛也,無不敬也,無與人爭也,恢然如天地之苞萬物(1)。如是,則賢者貴之,不肖者親之。如是而不服 者,則可謂訞怪狡猾之人矣(2),雖則子弟之中,刑及之而宜。《詩》雲(3):「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4)。雖無老成人(5),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6)。」此之謂也。

【註釋】


  

(1)恢然:廣大的樣子。苞:同「包」。(2)訞:通「妖」,怪異邪惡。(3)引詩見《詩·大雅·蕩》。

(4)殷:商,此指商紂王。(5)老成人:經歷多、做事穩重之臣,像伊尹(商湯的相)之類。(6)大命:

指國家的命運,政權。傾:傾覆。

【譯文】

使天下人對自己心悅誠服的辦法是:高高在上、職位尊貴,但不因此而傲視別人;聰明睿智、通達事理,但不因此而使人難堪;才思敏捷、迅速領悟,但不在別人面前搶先逞能;剛強堅毅、勇敢大膽,但不因此而傷害別人。不懂就請教,不會就學習;即使能幹也一定謙讓,這樣才算有道德。面對君主就奉行做臣子的道義,面對鄉親就講求長幼之間的道德標準,面對父母兄長就遵行子弟的規矩,面對朋友就講求禮節謙讓的行為規範,面對地位卑賤而年紀又小的人就實行教導寬容的原則。無所不愛,無所不敬,從不與人爭執,心胸寬廣得就像天地包容萬物那樣。像這樣的話,那麼賢能的人就會尊重你,不賢的人也會親近你。像這樣如果還不對你心悅誠服的,那就可以稱之為怪異奸滑的人了,即使他在你的子弟之中,刑罰加到他身上也是應該的。《詩》云:「並非上帝不善良,是紂王不用舊典章。雖然沒有老成之臣,還有法典可依循。竟連這個也不聽,王朝因此而斷送。」說的就是這個。

90講:

613古之所謂士仕者(1),厚敦者也,合群者也,樂富貴者也(2),樂分施者也,遠罪過者也,務事理者也,羞獨富者也。今之所謂士仕者,污漫者也,賊亂者也,恣睢者也,貪利者也,觸抵者也,無禮義而唯權勢之嗜者也。

【註釋】

(1)士仕:與下「處士」對應,當作「仕士」。下同。(2)樂富貴:《韓非子·六反》:“富貴

者,人臣之大利也。”荀子贊成當官者應樂富貴。韓非蓋本師說。

【譯文】

古代所說出仕的官員,是樸實厚道的人,是和群眾打成一片的人,是樂於富貴的人,是樂意施捨的人,是遠離罪過的人,是努力按事理來辦事的人,是以獨自富裕為羞恥的人。現在所說的出仕的官員,是污穢卑鄙的人,是破壞搗亂的人,是恣肆放蕩的人,是貪圖私利的人,是觸犯法令的人,是不顧禮義而只貪求權勢的人。

91講:

614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能靜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1)。今之所謂處士者,無能而云能者也,無知而云知者也,利心無足而佯無慾者也,行偽險穢而強高言謹慤者也(2),以不俗為俗、離縱而跂訾者也(3)。

【註釋】

(1)箸(zh • )著):通「著」,明顯。(2)偽:通「為」。(3)縱(z • #ng • 蹤):通「蹤」,蹤跡,

指一般人的生活習慣。訾:通「跐」(c • !此),走路。離縱而跂訾:與「離跂」同義,見63注(1)。

一說「縱」是放縱的意思,「訾」是詆毀的意思,那麼「離縱而跂訾」可譯為“背離世俗而放任自己、


  
高人獨行而詆毀別人”。

【譯文】



古代所說的不出仕的隱士,是品德高尚的人,是能恬淡安分的人,是善良正派的人,是知道天命的人,是彰明正道的人。現在所說的不出仕的隱士,是沒有才能而自吹有才能的人,是沒有智慧而自吹有智慧的人,是貪得之心永不能滿足而又假裝沒有貪慾的人,是行為陰險骯髒而又硬要吹噓自己謹慎老實的人,是把不同於世俗作為自己的習俗、背離世俗而獨行自高的人。

92講:

615士君子之所能不能為(1):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詩》雲(2):「溫溫恭人,維德之基。」此之謂也。

【註釋】

(1)士君子:見45注(1)。(2)見34注(2)。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