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28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28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28頁

朗讀:

人有三種不吉利的事:年幼的不肯侍奉年長的,卑賤的不肯侍奉尊貴的,沒有德才的不肯侍奉賢能的,這是人的三種禍害啊。人有三種必然會陷于困厄的事:做了君主卻不能愛護臣民,做了臣民卻喜歡非議君主,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一種情況;當面不順從,背後又譭謗,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二種情況;知識淺陋,德行不厚,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與別人相差懸殊,但對仁愛之人卻不能推崇,對明智之士卻不能尊重,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三種情況。人有了這三不祥、三必窮的行為,如果當君主就必然危險,做臣民就必然滅亡。《詩》云:「下雪紛紛滿天飄,陽光燦爛便融消。人卻不肯自引退,在位經常要驕傲。」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68講:


  

59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1)?曰:以其有辨也。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2),亦二足,而毛也(3),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故人道莫不有辨。

【註釋】

(1)已:同「以」。(2)笑:通「肖」,似。(3)前人多認為「毛」上當有「無」,指猩猩臉上無

毛。也通。

【譯文】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什麼呢?我要說:因為人對各種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區別。餓了就想吃飯,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歡得利而厭惡受害,這是人生來就有的本性,它是無須依靠學習就會這樣的,它是禹與桀所相同的。然而人之所以成為人,並不只是因為兩隻腳而身上沒有毛,而是因為對各種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區別。現在那猩猩的形狀與人相似,也是兩隻腳,只是有毛罷了,可是君子卻嘗它的肉羹,吃它的肉塊。所以人之所以成為人,並不只是因為他們兩隻腳而身上沒有毛,而是因為他們對各種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區別。那禽獸有父有子,但沒有父子之間的親情;有雌有雄,但沒有男女之間的界限。而作為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它對所有的事物界限都要有所區別。

69講:

510辨莫大於分(1),分莫大於禮,禮莫大於聖王。聖王有百,吾孰法焉?故曰(2):文久而息(3),節族久而絶(4),守法數之有司極禮而褫(5)。故曰:欲觀聖王之跡,則于其粲然者矣,後王是也(6)。彼後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後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猶捨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觀千歲,則數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欲知上世,則審周道;欲知周道,則審其人所貴君子(7)。故曰:「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註釋】

(1)分(f • 8n • 奮):名分,指各種和人或物的名稱所相應的職分、地位、等級、權利、身份、親

疏關係、所屬關係等等,也就是人或物的一種規定性。它是春秋戰國時期十分流行的一種道德範疇。


  
(2)故:則。(3)文:見18注(8)。(4)族(z • ^u • 奏):通「奏」(參見《漢書·嚴安傳》“調五聲使

有節族”注)。(5)極:遠。極禮:遠于禮。相傳禮製為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至荀子時,已七八百年,

所以說「極禮」。褫(ch • !尺):脫。(6)後王:即”天下之君”,指當代統治天下的周天子。下文說”

欲知上世,則審周道”可證。(7)其人聽貴君子:周王朝的統治者所尊重的君子。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