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65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65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65頁

朗讀:

於是乃並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
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邪台下,復十二歲(1)。作琅邪台,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曰:
維二十八年(2),皇帝作始。端平法度(3),萬物之紀(4)。以明人事,合同父子(5)。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士,以省卒士。事已大畢,及臨於海。皇帝之功,勤勞本事(6)。上農除末(7)。黔首是富(8)。普天之下,摶心揖志(9)。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十。匡飭異俗(11),陵水經地(12)。憂恤黔首(13),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14)。方伯分職(15),諸治經易(16)。舉錯必當(17),莫不如畫(18)。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尊卑貴賤,不逾次行(19),奸邪不容,皆務貞良(20)。細大盡力(21),莫敢怠荒。遠邇辟隱(22),專務肅莊。端直敦忠(23),事業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極(24)。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25),終無寇賊。歡欣奉教,盡知法式。六合之內(26),皇帝之土。西涉流沙(27),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28)。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29)。


  

(1)復:免除賦稅或徭役。(2)維:在。(3)端平:端正。(4)紀:綱紀,準則。(5)合同:和睦。(6)本事:根本,指農業。(7)末:指工商業。(8)黔首是富:等於說「富黔首」讓百姓富足。是,助詞。(9)摶:同「專」,專一。揖:通「輯」,聚,會集。十維:系,是。(11)匡飭:扶正,整頓。(12)陵水經邊:意思是跋山涉水。陵,經過。(13)憂恤:擔心,憂慮。(14)所辟:意思是如何避免犯法。辟,同「避」。(15)方伯:本為一方諸侯之長。這裡指地方長官。(16)治:指各級官署。經易:治理。「經」、「易」都是治的意思。(17)舉錯:舉措。錯,同「措」。(18)畫:劃一,整齊。(19)次行(hang,航):等級。(20)務:致力於。貞良:正直,善良。貞,正。(21)細大:小大。(22)辟(pi,僻)隱:幽僻,偏僻。辟,同「僻」。(23)敦忠:忠厚。(24)存定:安定,安撫。四極:指四方邊遠的地方。(25)六親:歷來說法不一,其中一說是指父、母、兄、弟、妻、子。這裡泛指親屬。(26)六合:天、地、東、西、南、北為六合,這裡指普天之下。(27)流沙:指西部沙漠地帶。(28)臣:稱臣,臣服。(29)宇:房屋。

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於琅邪。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與議於海上(1)。曰:「古之帝者,地不過千里,諸侯各守其封域(2)。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以自為紀。古之五帝三王(3),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4),以欺遠方,實不稱名(5),故不久長,其身未歿(6),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休道行德(7),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8),刻於金石,以為表經(9)。」

(1)與:參加,參預。(2)封域:疆界、領地。(3)三王:指三代之王,即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4)假:借。(5)不稱名:與其名不相符。(6)歿:死亡。(7)體:實行。(8)相與:共同。(9)表經:表率,典範。

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1),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2),入海求仙人。

(1)齋戒:古人祭祀禱告之前要沐浴更衣,忌酒,吃素,不與妻妾同寢,整潔心身,以示虔誠,叫齋戒。(2)發:征發。

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1),欲出周鼎泗水(2)。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3)?」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4),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5),赭其山(6)。上自南郡由武關歸。

(1)禱祠:祭禱。祠,祭祀。(2)周鼎:相傳夏禹收天下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後成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商湯遷之於商邑,周武王遷之於洛邑。《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五十二歲,九鼎入秦。《正義》云:「秦始王取九鼎,其一入泗水,余八入於秦中。」(3)湘君:湘水之神。《史記》以為是堯女舜妻。(見下注)《索隱》以為是舜。(4)堯女,舜之妻:相傳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妃。後舜出外巡視,死在蒼梧,二妃趕到,也死在江湘之間,葬在君山,即湘山。此地產斑竹,其斑相傳即二妃之淚水所染,因名湘妃竹。(5)刑徒:被判刑而服勞役的人。(6)赭(zh□,者):紅色,這裡是使變紅的意思,湘山之土為紅土,樹木砍光,山就變成紅色的了。

二十九年,始皇東遊。至陽武博狼沙中,為盜所驚(1)。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其辭曰:
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2),陽和方起(3)。皇帝東遊,巡登之罘,臨照於海。從臣嘉觀(4),原念休烈(5),追誦本始。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箸綱紀(6)。外教諸侯,光施文惠(7),明以義理。六國回辟(8)。貪戾無厭(9),虐殺不已。皇帝哀眾,遂發討師,奮揚武德。義誅信行,威燀旁達十,莫不賓服。烹滅強暴(11),振救黔首,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經緯天下(12),永為儀則(13)。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群臣誦功,請刻於石。表垂於常式(15)。
其東觀曰:
維二十九年,皇帝春遊,覽省遠方(16)。逮於海隅(17),遂登之罘,昭臨朝陽(18)。觀望廣麗,從臣鹹念,原道至明。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強。武威旁暢(19),振動四極(20),禽滅六王。闡並天下(21),災害絕息,永偃戎兵(22)。皇帝明德,經理宇內,視聽不怠。作立大義(23),昭設備器,鹹有章旗(24)。職臣遵分(25),各知所行,事無嫌疑。黔首改化,遠邇同度(26),臨古絕尤(27)。常職既定,後嗣循業,長承聖治。群臣嘉德,祗誦聖烈,請刻之罘。
旋(28),遂之琅邪,道上黨入(29)。


  

(1)「至陽武」二句:張良曾與力士在博浪沙椎擊始皇,誤中副車。參見《留侯世家》。(2)中春:即仲春,指陰曆二月。(3)陽和:春天的溫暖之氣。(4)嘉觀:讚賞景物。(5)原念:推究,思念。休烈:美善的功績。裂,事業,功績。(6)箸(zhu,著):同「著」顯明。(7)光:通「廣」。文:指禮樂制度。惠:恩德。(8)回辟:邪僻。回,不直。(9)戾(li,利):通「利」。十燀(ch□n,產):光烈、熾盛。旁:普遍。(11)烹滅:誅滅。(12)經緯:治理。(13)儀則:標準,法則。(14)宇縣:指天下。《集解》:「宇,宇宙;縣:赤縣。」(15)常式:永恆的榜樣。(16)覽省:視察。「省」,察看,檢查。(17)逮:到達。(18)昭臨:光臨。這裡有面對的意思。(19)旁暢:意思是遍及四方。暢,通,達。(20)振:同「震」。(21)闡:開拓。(22)偃:停止。戎兵:指戰爭。(23)作立:創立。作,興起,開始。(24)章旗:以圖文為等級標誌的旗幟。章:標記,文彩。(25)分:本分,職分。(26)邇:近。(27)臨古:到老。尤:罪過。(28)旋:不久。(29)道:取道。

三十年,無事。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1)。賜黔首裡六石米(2),二羊。始皇為微行咸陽(3),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4),見窘(5),武士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6)。

(1)臘:臘月,即陰曆十二月。嘉平:臘月的別稱。《集解》引《太原真人茅盈內紀》記載了茅盈曾祖父茅濛得仙的故事,其中一首民謠中有「帝若學之臘嘉平」一句,秦始皇亦有求仙之志,因此改臘為「嘉平」。(2)里:古代戶籍管理的一級組織。秦漢時,以一百戶為裡,大約相當於今天的村。這裡的「裡」是每個裡的意思。(3)微行:帝王或高官不使人知其身份,便裝出行。(4)蘭池:秦始皇修建的護城河。舊址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東。(5)見:遭,被。窘:窘迫,處境困迫。(6)「米石」句:這是說米價。石,指每石。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1)。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防(2),其辭曰: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