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30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30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30頁

朗讀:

三十四年(前281),蘇厲對周君說:「秦攻克了韓國、魏國,打敗了魏將師武,往北攻取了趙的藺、離石二縣,這些都是白起幹的。這個人善於用兵,又有天命佑助。而今他又帶兵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如果梁國被攻破,那麼周就危險了。您為什麼不派人去勸說白起呢?您可以說:『楚國有個養由基,是個善於射箭的人。離柳葉百步之外射箭,可以百發百中。左右帝觀的人有好幾千,都說他箭射得好。可是有一個漢子站在他的帝邊,說:「好,可以教給他射箭了。」養由基很生氣,扔掉弓,握住劍說「你有什麼本事教我射箭呢」?那個人說「並不是說我能教你怎麼伸直左臂撐住弓身,怎樣彎曲右臂拉開弓弦。一個人在百步之外射柳葉,百發百中,如果不在射得最好的時候停下來,過一會兒力氣小了,身體累了,弓擺不正,箭射出去不直,只要有一發射不中,那麼一百發就全部作廢了」。如今,您攻克了韓國、魏國,打敗了師武,往北攻取了趙國的藺、離石二縣,您的功績是很大了。現在您又帶兵出伊闕塞,過東西兩周,背對韓國,攻打梁國,這一次如果打不勝,就會前攻盡棄。您不如假稱有病,不要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了』。」
四十二年(前273),秦國攻破了魏國的華陽。周的大臣馬犯對周君說:「請允許我去讓梁國給周築城。」他去對梁王說:「周王病了,如果他真的死了,我也一定活不成。請讓我把九鼎獻給大王,您拿到了九鼎之後希望能想辦法救我。」梁王說:「好。」於是給他一批士兵,聲稱是去保衛周。馬犯又去對秦王說:「梁並非是想保衛周,而是要攻打周。您可以派兵到國境去看看。」秦果然出兵。馬犯又去對梁王說:「周王病好了,九鼎的事沒有辦成,請您讓我在以後找適當的機會再獻九鼎吧。但是現在您已經派兵到周去了,諸侯都起了疑心,懷疑您要伐周,以後您辦事將不會有人相信了。不如讓那些士兵為周築城,借此把諸侯懷疑您要伐周的事端蓋住。」梁王說:「好。」於是就讓那些士兵給周築城。
四十五年(前270),周君的秦國賓客對周最說:「您不如稱讚秦王的孝道,趁便把應地獻給秦國作為太后的供養之地,秦王一定很高興,這樣您和秦國就有了交情。交情好了,周君一定認為這是您的功績;交情不好,勸周君歸附秦國的人一定會獲罪。」秦去攻打周,周最對秦王說:「如果為大王您考慮,那就不應該去攻打周。攻打周,實在利益不多,卻使您的名聲讓天下人都害怕。天下人都因為秦攻打周的名聲而害怕,一定會往東邊去與齊國聯合。您的軍隊在周打得疲憊了,又使天下都去與齊聯合,這樣,秦國就稱不了王統一不了天下了。天下正希望使秦國疲憊呢,所以鼓勵您去攻打周。如果秦國和諸侯都疲憊了,那樣您的教命就不會通行於諸侯了。」


  
五十八年(前257),韓、趙、魏三國與秦國相對抗。周派相國前往秦國,因為怕遭到秦國的輕視,就半路返回來了。有人對相國說:「秦國是輕視您還是重視您,這個還不能確料。秦是想要瞭解那三國的實情。您不如趕快去拜見秦王,就說『請讓我來給您打探東方三國的變化』,秦王一定會重視您。秦王重視您,就表明秦重視周,周因此也取得了秦國的信任。至於齊國對周的重視,那麼早就有周最和齊國聯絡好了:這樣,周就可以永遠不會失去與強國的交情。」秦信任周了,就發兵去攻打韓、趙、魏三國。
五十九年(前256),秦攻取了韓國的陽城負黍,西周很害怕,背叛了秦國,與東方各諸侯相聯合,率領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塞去攻打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無法相通。秦昭王很生氣,派將軍摎(ji□,糾)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了秦王。秦接受了西周君獻的人口、土地,讓他又回到西周去了。
周君、王赧逝世後,周地的民眾就向東方逃亡。秦收取了九鼎和其他珍寶器物,又把西周公遷到狐。此後七年,秦莊襄王滅掉了東周。東西周就全都歸屬於秦了,周朝的祭祀從此斷絕。

太史公說:學者都說周伐紂之後,定居在洛邑,綜合考察它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洛邑是武王測量的,成王又派召公去進行了占卜,把九鼎安放在那裡,而周都仍然是在豐邑、鎬(hao,浩)京。一直到犬戎打敗了幽王,周都才東遷到洛邑。所謂「周公安葬於畢」,畢在鎬京東南的杜中。秦滅掉了周。漢朝建立九十多年後,天子將要去泰山封禪,向東巡視到河南時,訪求周的後代,把三十里的土地封給周的後代嘉,號為周子南君,和其他列侯平列,讓他供奉對周朝祖先的祭祀。


【原文】【註解】

周後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1)。姜原出野(2),見巨人跡(3),心忻然說(4),欲踐之(5),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6),以為不祥(7),棄之隘巷(8),馬牛過者皆辟不踐(9);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十,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11)。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1)元妃:帝王或諸侯的嫡妻。按:《索隱》曰:「譙周以為『棄,帝嚳之胄,其父亦不著』,與此紀異也。」(2)野:野外,郊野。(3)跡:腳印。(4)忻(x□n,欣)然:欣然。忻,同「欣」。說:同「悅」,喜悅,高興。(5)踐:踏,踩。(6)居期:到了日子。這裡指懷孕滿十月。(7)不祥:不吉利。(8)隘:狹窄。(9)辟:同「避」。十適會:正趕上。「適」「會」同義。(11)覆:蓋。薦:藉,墊。

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1)。其遊戲,好種樹麻、菽(2),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3),宜谷者稼穡焉(4),民皆法則之(5)。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6),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饑(7),爾後稷播時百谷(8)。」封棄於邰,號曰後稷,別姓姬氏(9)。後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十。

(1)屹:聳立的樣子。(2)種樹:種植。「樹」也是種的意思。菽:豆類。(3)相:仔細察看。(4)稼穡:種植和收穫。種植叫稼,收穫叫穡。(5)法則:傚法、倣傚。(6)舉:舉薦,提拔。(7)黎民:眾民。黎,黑色。因眾民發黑,故稱黎民。(8)後稷:古代掌管農業事務的官。這裡是做後稷以管理農務的意思。播時:播種,種植。時,通「蒔(shi,示)」,栽種。(9)別:另外。姓姬氏:以姬為姓。十令德:美好的德性。令,美,善。


  

後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後氏政衰,去稷不務(1),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2)。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後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3),自漆、沮度渭,取材用(4),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5)。百姓懷之(6),多徙而保歸焉(7)。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8)。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9)。

(1)去稷,指廢棄農師。(2)戎狄:泛指西北地區的部族。(3)行(舊讀xing,幸):察看。(4)取材用:《正義》曰:「公劉從漆縣漆水南渡渭水,至南山取材木為用也。」(5)賴:依靠,仰賴。慶:幸福。(6)懷:歸向。(7)保歸:歸附。保,依,附。(8)「故詩人」句:《詩經·大雅》有《公劉》篇,歌頌了公劉的偉大業績和高尚品德。詩人,指《詩經》的作者。(9)國:國都。這裡是建都的意思。

慶節卒,子皇僕立。皇僕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修後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1)。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2),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3),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4),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5),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6),度漆、沮,踰梁山(7),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8),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9)。作五官有司十。民皆歌樂之,頌其德。(11)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