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律》文說:「凡雙名不專諱一個字。」解釋者說:「孔子的母親名『徵在』孔子在說『徵』的時候不說『在』,說『在』的時候不說『徵』。」《律》文又說:「不諱聲音相近的字。」解釋者說:「譬如『禹』之與『雨』,『丘』之與『
010/bz>』之類就是。」現在李賀的父親名叫晉肅,李賀去考進士,是違背了二名律呢,還是違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晉肅,兒子不可以考進士,那麼倘若父親名仁,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試問避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制訂禮法制度來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麼?而周公作詩不避諱,孔子不避母親雙名中的單獨一字,《春秋》中對人名相近不避諱的事例,也沒有加以譏刺。周康王釗的孫子,謚號是昭王。曾參的父親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時有一個人叫騏期,漢朝時有一個人叫杜度,象這樣的名字讓他們的兒子如何避諱呢?難道為了要避父名的近音字,就連他們的姓也避了嗎?還是就不避近音字了呢?漢代諱武帝名徹,遇到「徹」字就改為「通」字,但沒有聽說又諱車轍的轍字為別的什麼字;諱呂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稱「野鷄」,但沒有聽說又諱治天下的治字為別的什麼字。現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達詔旨,也沒聽說要避滸、勢、秉、機這些字,只有宦官和宮女,才不敢說諭和機這些字,以為這樣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論行動,究竟應該依照什麼法度呢?總之,無論是考據經典、質正律文還是查核國家典章,李賀的參加進士考試,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象曾參那樣,可以免遭非議了;做人能象周公孔子,也可以達到頂點了。而現在的讀書人,不努力學周公、孔子的行事,卻要在諱親人的名字上,去超越周公、孔子,真是太糊塗了。周公、孔子、曾參,畢竟是無法超過的,超越了周公、孔子、曾參,而去向宦官、宮女看齊,那麼豈非宦官、宮女對親人的孝順,比周公、孔子、曾參還要好得多了嗎?
(李偉國)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