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觀止譯注 - 37 / 555
古典散文類 / 吳楚材 / 本書目錄
  

古文觀止譯注

第37頁 / 共555頁。

 大小:

 第37頁

朗讀:

【題 解】范雎,據漢墓出土帛書作范且,本是戰國魏人,在魏不得意,又遭誣受冤屈,遂入秦獻書昭王,昭王悅而召見。本篇所記,就是昭王初見范雎時,昭王執禮甚恭,范雎試探再三,然後進說的情景。後來,秦王毅然廢太后,逐穰侯,用范雎為相,封為應侯。

范雎至秦,王庭迎(1),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4),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5),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6)。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7),交疏於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8),處人骨肉之間(9)。願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于後,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10),披髮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五帝之聖而死(11),三王之仁而死(12),五伯之賢而死(13),烏獲之力而死(14),奔、育之勇焉而死(15)。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願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16),夜行而晝伏,至于蔆水(17),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18),乞食于吳市(19),卒興吳國,闔廬為霸(20)。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21),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於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22),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23),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24),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25),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26),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本《戰國策·秦策五》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庭裡迎接,恭敬地執行賓主的禮節。范雎表示辭讓。


  

這一天接見范雎,看到那場面的人無不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着請求說:「先生拿什麼來賜教寡人?」范雎說:「對,對。」過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求,范雎說:「對,對。」象這樣有三次了。

秦王長跪着說:「先生不肯賜教寡人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