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漢文 - 63 / 225
古典散文類 / 漢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全漢文

第63頁 / 共225頁。

問臣意:「意方能知病死生,論藥用所宜,諸侯王大臣有嘗問意者不?及文王病時,不求意診治,何故?”對曰:“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皆使人來召臣意,臣意不敢往。文王病時,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臣意也,故移名數,左右不修家生,出行遊國中,問善為方數者事之久矣,見事數師,悉受其要事,盡其方書意,及解論之。身居陽虛侯國,因事侯。侯入朝,臣意從之長安,以故得診安陵項處等病也。」

問臣意:「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狀?」臣意對曰:“不見文王病,然竊聞文王病喘,頭痛,目不明。臣意心論之,以為非病也。以為肥而蓄精,身體不得搖,骨肉不相任,故喘,不當醫治。脈法曰:『年二十脈氣當趨,年三十當疾步,年四十當安坐,年五十當安臥,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


  

文王年未滿二十,方脈氣之趨也而徐之,不應天道四時。後聞醫灸之即篤,此論病之過也。臣意論之,以為神氣爭而邪氣入,非年少所能復之也,以故死。所謂氣者,當調飲食,擇晏日,車步廣志,以適筋骨肉血脈,以瀉氣。

故年二十,是謂易貿,法不當砭灸,砭灸至氣逐。

問臣意:師慶安受之?聞於齊諸侯不?對曰:「不知慶所所師受,慶家富,善為醫,不肯為人治病,當以此故不聞。慶又告臣意曰:『慎毋令我子孫知若學我方也。』」

問臣意:「師慶何見於意而愛意,欲悉教意方?”對曰:「臣意不聞師慶為方善也。意所以知慶者,意少時好諸方事,臣意試其方,皆多驗,精良。臣意聞川唐裡公孫光善為古傳方,臣意即往謁之。得見事之,受方化陰陽及傳語法,臣意悉受書之。

臣意欲盡受他精方,公孫光曰:『吾方盡矣,不為愛公所。吾身已衰,無所復事之。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與公,毋以教人。』臣意曰:‘得見事侍公前,悉得禁方,幸甚。

意死不敢妄傳人。’居有間,公孫光閒處,臣意深論方,見言百世為之精也。師光喜曰:‘公必為國工。吾有所善者皆疏,同產處臨,善為方,吾不若,其方甚奇,非世之所聞也。

吾年中時,嘗欲受其方,楊中倩不肯,曰:「若非其人也。」胥與公往見之,當知公喜方也。其人亦老矣,其家給富。」時者未往,會慶子男殷來獻馬,因師光奏馬王所,意以故得與殷善。

光又屬意於殷曰:『意好數,公必謹遇之,其人聖儒。』即為書以意屬陽慶,以故知慶。臣意事慶謹,以故愛意也。」

問臣意曰:「吏民嘗有事學意方,及畢盡得意方不?何縣裡人?”對曰:“臨人宋邑。邑學,臣意教以五診,歲餘。濟北王遣太醫高期、王禹學,臣意教以經脈高下,及奇絡結,當論俞所居,及氣當上下出入邪逆順,以宜針石,定砭灸處,歲餘。川王時遣太倉馬長馮信正方,臣意教以案法逆順,論藥法,定五味,及和齊湯法。

高永侯家丞杜信喜脈,來學,臣意教以上下經脈五診,二歲餘。臨召裡唐安來學,臣意教以五診,上下經脈,奇咳,四時應陰陽重,未成,除為齊王侍醫。」

問臣意:「診病決死生,能全無失乎?」臣意對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脈。乃治之,敗逆者不可治,其順者乃治之。心不精脈,所期死生視可治,時時失之,臣意不能全也。」(《史記·倉公傳》)

●卷十八

☆晁錯

錯,潁川人。初為太常掌故。文帝時歷太子舍人門大夫,遷博士,拜太子家令,舉賢良文學,對策高第,遷中大夫。景帝即位,以為內史,遷御史大夫。

吳楚七國反,斬於東市。有《新書》三卷,集三卷。


  
○賢良文學對策

平陽侯臣、汝陰侯臣灶、潁陰侯臣何、廷尉臣宜昌、隴西太守臣昆邪,所選賢良太子家令臣錯,昧死再拜言:臣竊聞古之賢主,莫不求賢以為輔翼,故黃帝得力牧而為五帝先,大禹得咎繇而為三王祖,齊桓得管子而為五伯長。今陛下講於大禹及高皇帝之建豪英也,退托於不明,以求賢良,讓之至也。臣竊觀上世之傳,若高皇帝之建功業,陛下之德厚而得賢佐,皆有司之所覽,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紀之後世,為帝者祖宗,與天地相終。今臣等乃以臣錯充賦,甚不稱明詔求賢之意。

臣錯草茅臣,亡識知,昧死上愚對,曰:

詔策曰「明於國家大體」,愚臣竊以古之五帝明之。臣聞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故自親事,處於法宮之中,明堂之上;動靜上配天,下順地,中得人。故眾生之類,亡不覆也;根著之徒,亡不載也;燭以光明,亡偏異也;德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諸產,皆被其澤。然後陰陽調,四時節,日月光,風雨時,膏露降,五穀孰,ビ孽滅,賊氣息,民不疾疫,河出圖,洛出書,神龍至,鳳鳥翔,德澤滿天下,靈光施四海。

此謂配天地,治國大體之功也。

詔策曰「通於人事終始」,愚臣竊以古之三王明之。臣聞三王臣主俱賢,故合謀相輔,計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人情莫不欲壽,三王生而不傷也;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節其力而不盡也。其為法令也,合於人情而後行之;其動眾使民也,本於人事然後為之。

取人以已,內恕及人。情之所惡,不以強人;情之所欲,不以禁民。是以天下樂其政,歸其德,望之若父母,從之若流水;百姓和親,國家安寧,名位不失,施及後世。此明於人情終始之功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