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227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日知錄

第227頁 / 共271頁。

「衛律為單于謀穿井築城治樓以藏,與秦人守之。」師古曰:「秦時有人亡入匈奴者,今其子孫尚號秦人。」非也,彼時匈奴謂中國人為秦人,猶今言漢人耳。《西域傳》:「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モ若馬!』」師古曰:「謂中國人為秦人,習故言也。」是矣。其言與秦人守者,匈奴以轉徙為業,不習守禦,凡穿井築城之事,非秦人不能為也,《大宛傳》:「聞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亦謂中國人。

「去胡來王唐兜。」師古曰:「為其去胡而來降漢,故以為王號。」非也。《西域傳》:「羌國王號去胡來王。」


  

「臣知父呼韓邪單于蒙無量之恩。」其時尚未更名,當曰「臣囊知牙斯。」作史者從其徑更名錄之耳。

故印己壞,乃雲「因上書求故印」者,求更鑄如故印之式,去新字而言璽。《南粵傳》:「朕高皇帝側室之子。」師古曰:「言非正嫡所生。」非也。《春秋‧左氏桓公二年傳》曰:「卿置側室。」杜解:「側室,眾子也。」《文公十二年傳》曰:「趙有側室曰穿。」

《西域傳》:「康居國王東覊事匈奴。」言不純臣,但覊縻事之,與烏孫覊屬意同,當用彼注刪此注。

「宜給足,不可乏。」當作「可不乏」。

《外戚傳》:「常與死為伍。」言濱于死。

「其條刺史大長秋來自之。」「史」當作「使」。元是「使」字。

「丞知是何等兒也。」言藏之以辨是男非女。師古注非。

「奈何令長信得聞之。」謂何道令太後聞之。

「終沒,至乃配食于左坐。」謂合葬渭陵,配食元帝。

《王莽傳》:「治者掌寇大夫陳成自免去官。」蓋先幾而去。

自稱「廢漢大將軍」者,自稱漢大將軍也,下文雲「亡漢將軍」同此意。自莽言,謂之廢漢、亡漢耳。

「會省戶下。」省戶即禁門也。蔡邕《獨斷》曰:「禁中者,門戶有禁,非侍禦者不得人,故曰禁中。」孝元皇後父大司馬陽平侯名禁,當時避之,故曰省中。

「右庚刻木校尉。」「刻」、「克」同,取金克木。

《敘傳》:「劉氏承堯之後,氏族之世,著乎《春秋》。」《左氏昭公二十九年傳》:「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者,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師古引「士會奔秦,其處者為劉氏」,則又其苗裔也。

「彫落洪支。」謂中山、東平之獄。服虔以為廢退王氏,非。

○後漢書注《光武紀》:「今此誰賊,而馳鶩擊之乎?」註:「誰謂未有主也。」非,言此何等賊,不足煩主上親擊也。

「敢拘制不還,以賣人法從事。」言比略賣人口律罪之,重其法也。

《質帝紀》:「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註:「儒生為《詩》者謂之詩家,為《禮》者謂之禮家。」非也。謂如《詩》有齊、魯韓、毛。通《齊詩》者自以為《齊詩》教授,通《魯詩》者自以為《魯詩》教授,韓、毛及《五經》皆然,乃所謂家法耳。《魯丕傳》言:「法異者各令自說師法」;《徐防傳》言:「伏見大學試博士弟子,皆以意說,不循家法」是也。

《安帝紀》:「永初元年九月癸酉,調揚州五郡租米,贍給東郡濟陰、陳留,梁國下鄧、山陽。」註:「五郡謂九江、丹陽、廬江、吳郡、豫章也,揚州領六郡,會稽最遠,蓋不調也。」按《順帝紀》:「永建四年,分會稽為吳郡。」安帝時未有吳郡,止五郡,無可疑者。注非。

馮異遺李軼書:「苟令長安尚可扶助,延期歲月,疏不間親。遠不逾近,季文豈能居一隅哉。」言季文于更始為親近之臣,當在朝秉政,豈得居此一隅。註失其指,反以為疏遠,非。


  
《景丹傳》:「邯鄲將帥數言,我發漁陽、上谷兵,我卿應言然。」謂邯鄲將帥有此言,我亦聊以此言應之,不能必二郡之果來也。本文自明,注乃謂王郎欲發之,謬矣。

《鮑永傳》:「大守趙興嘆曰:『我受漢茅土,不能立節,而鮑永死之,豈可害其子也?』」「永」字誤,當作「鮑宣」。

《楊厚傳》:「陰臣近戚妃黨當受禍。」陰臣謂婦人,下文宋阿母是也。註:「陰,私也。」非。

《郎ダ傳》:「思過念咎,務消只悔。」註:「只,大也。」非也。按《易‧復》:「初九,無只悔。」九家本作「多」,古人多、只二字通用。

《朱浮傳》:「自損盛時。」「損」當作「捐」。

《賈逞傳》:「鄉人有所計爭,輒令祝少賓。」云:「祝,詛也。爭曲直者輒言敢祝少賓乎?」非也。言敢於少賓之前發誓乎?事之如神明也。古人文簡爾。《鐘離意傳》:「光武得奏,以見霸。」見當作「視」,古「示」字。作視謂以意奏示霸也。

《張禹傳》:「祖父況為常山關長,會赤眉攻關城。」按《前漢志》,常山郡之縣十八,其十二曰關。《續漢志》無此縣,世祖所省也,其地當即今之故關,建武十五年,徙雁門、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山關、居庸關以東。

《梁節王暢傳》:「今陛下為臣收污天下。」收污猶《左氏傳》所謂「國君含垢」。

《李雲傳》:「當有黃精代見。」註:「黃精謂魏氏將興也。」按雲本不知是魏,故下言陳、項、虞、田、許氏爾。黃之代赤,自是五運之序,王莽亦自以為祖黃帝也。

《曹騰傳》:「穎川堂溪趙典等。」按《蔡邕傳》作「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註:「堂溪,姓也。」此文衍一「趙」字。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