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104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日知錄

第104頁 / 共271頁。

今日所以變化人心,蕩滌污俗者,莫急於勸學、獎廉二事。天下之士,有能篤信好學,至老不倦,卓然可當方正有道之舉者,官之以翰林、國子之秩,而聽其出處,則人皆知向學,而不競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潔己愛民,以禮告老,而家無儋石之儲者,賜之以五頃十頃之地,以為子孫世業,而除其租賦,復其丁徭,則人皆知自守而不貪于貨賂矣。豈待川再遣,方收牧豕之儒;優孟陳言,始錄負薪之允。而扶風之子,特賜黃金;琢郡之賢,常頒羊酒。遂使名高處士,德表具僚,當時懷稽古之榮,沒世仰遺清之澤,不癒于科名、爵祿勸人,使之干進而饕利者哉?以名為治,必自此涂始矣。

漢平帝元始中,詔曰:「漢興以來,股肱在位,身行儉約,輕財重義,未有若公孫弘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為布被脫粟之飯,奉祿以給故人賓客,無有所餘,可謂減于制度而率下篤俗者也,與內富厚而外為詭服以釣虛譽者殊科,其賜弘後子孫之次見為適者,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魏志》:「嘉平六年,朝廷追思清節之士,詔賜故司空徐邈、征東將軍胡質、衛尉田豫家二千斛,帛三十束,佈告天下。」後魏宣武帝延昌四年,詔曰:「故處士李謐,屢辭征闢,志守沖素。儒隱之操深可嘉美,可遠傍惠、康,近準玄、晏。謚曰貞靜處士,並表其門閭,以旌高節。」《唐六典》:「若藴德丘園,聲實明著,雖無官爵,亦賜謚曰先生。」以余所見,崇禎中嘗用巡按御史祁彪佳言,贈舉人歸子慕、朱陛宣為翰林院待詔。

《唐書》:「牛僧孺,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幼孤,下杜樊鄉有賜田數頃,依以為生。」則知隋之賜田,至唐二百年而猶其子孫守之,若金帛之頒,廩祿之惠,則早已化為塵土矣。國朝正統中。以武進田賜禮部尚書胡氵熒,其子孫亦至今守之,故竊以為獎廉之典莫善於此。

○廉恥《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于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雕于歲寒,鷄鳴不已于風雨,彼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于世者,能無愧哉?

羅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光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


  
古人治軍之道,未有不本於廉恥者,《吳子》曰:「凡制國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矣。」《尉繚于》言:「國必有慈孝廉恥之俗,則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對武王:「將有三勝:一曰禮將,二曰力將,三曰止欲將。」故禮者所以班朝治軍,而《兔》之武夫皆本於文王後妃之化,豈有淫芻蕘,竊牛馬,而為暴于百姓者哉。《後漢書》:「張奐為安定屬國都尉,羌豪帥感矣恩德,上馬二十匹,先零酋長又遺金釒八枚。奐並受之,而召主簿于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人廄;使金如粟,不以人懷。’悉以金、馬還之,羌性貪而貴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財貨,為所患苦,及央正身潔己,威化大行。」嗚呼,自古以來,邊事之敗,有不始於貪求者哉?吾于遼東之事有感。

杜子美詩:「安得廉頗將,三軍同晏眠。」一本作「廉恥將」,詩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觀《唐書》言,王亻必為武靈節度使。先是,吐蕃欲成烏蘭橋,每于河ヂ先貯材木,皆為節帥遣人潛載之,委于河流,終莫能成。蕃人知亻必貪而無謀,先厚遣之,然後並役成橋,仍築月城守之,自是朔方禦寇不暇,至今為患,由亻必之黷貨也。故貪夫為帥,而邊城晚開。得此意者,郢書燕說,或可以治國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