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同樣地,日本也沒有肉體與精神不相容的教義。瑜伽修行是消除慾望的方法,慾望寄生於肉體之中。日本人卻沒有這種教義,認為「人情」(煩惱)並非惡魔,感官享受是生活智慧的一部分,唯一條件是感官必須為人生重大的義務作出犧牲。這一信條在日本人對待瑜伽修行方法方面,從邏輯上擴展到極端:不僅排除一切自虐性苦行,甚至在日本這個教派也不是禁慾主義的教派。他們的「悟者」過著隱遁生活,雖然稱為「隱土」,一般仍與妻子同住在風景秀麗的地方,過著安逸的生活。娶妻育子與超凡入聖絲毫沒有矛盾。在佛教的最通俗的教派①中,僧侶完全可以娶妻生子。日本從不輕易接受靈肉不相容的說教。頓「悟」入聖者是由於自我冥想修行和生活質樸,而不在於破衣敝服、棄絶聲色之娛。日本的聖者整天吟詩、品茶、觀花賞月。現在撣宗甚至指示其信徒避免「三不足」:即衣不足、食不足和睡不足。
① 指淨土真宗。——日譯者(按:亦稱真宗,源於中國的淨土宗(亦稱蓮華宗)。初由天台宗日本僧圓仁(
794—
864)從中國傳入日本,後由法然(
1133—
1212)確立教義,主張簡化修行方法,只要唸佛,即可往生淨土(極樂世界)。信徒甚眾。——譯者)
瑜伽哲學的最終信條是那種神秘主義的修行,認為可以把修行者導入一種忘我入神的天人合一境界。這種信條在日本也不存在。無論是原始民族、伊斯蘭教阿訇、印度瑜伽修行者或中世紀基督教徒,儘管其信仰各異,凡推行神秘主義修行法者都異口同聲地說,他們達到了「天人合一」,都體驗到「人世所無的」喜悅。日本也有神秘主義的修行法,卻沒有神秘主義。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會入定,他們也能入定,但是,他們把這種境界看作訓練「一點」的方法,而不把它稱作「超凡入神」。其它國家的神秘主義者說,入定時五官停止活動。禪宗的信徒卻不這樣說,他們說,入定會使「六官」達到異常敏鋭的狀態。第六官位居心中,通過訓練可以使第六官支配平常的五官。不過,味覺、觸覺、視覺、嗅覺和聽覺在入定時要接受特殊的訓練。禪宗修行者的一項練習是要聽到無聲的足音,並能準確地跟蹤其足跡;或者能在三昧①境界中仍能辨別誘人的美味。嗅、視、聽、觸、嘗都是「輔助第六官」,人要在這種境界中學會使「諸官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