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歌罷又耕。帝車駕人馬至近,風後不顧,只躬身鋤地。帝觀之良久,自思曰:「其人雖一耕夫,堂堂儀表,必有可取。」即命近臣去問何處人氏。近臣領命問之,風後對曰:「君臣別途,各安其事,何勞問焉!」近臣以風後之言回奏,帝嘆曰:「此乃賢者,非農夫也!」遂下輦步行至田畔。風後見帝步行前來,忙棄其鋤,俯伏于田中,口稱萬歲。帝扶起問曰:「賢士何隱于此,不出代天行道?請問賢士高姓大名?」風後奏曰:「臣姓風名後,才疏學淺,不堪世用,惟躬耕而已。」帝聞奏大悅,命隨駕入朝,以扶社稷。風後不辭,領旨同行。
正行之間,只見大澤旁一樵夫,在山林中四顧而行,帝視良久,見其人威風凜凜,志氣昂昂。帝命住輦,即步入林中,上前問曰:「賢士,何人在此閒游,不出輔國安民?」力牧俯伏奏曰:「臣駕鈍之材,不足用世,故避于此。」帝曰:「願聞賢士姓名!」力牧奏曰:「臣姓力,名牧。」帝聞奏大悅。顧謂群臣曰:「卿等今日方信夢不虛矣。」遂扶起,命隨駕回朝。次日昇殿,文武朝賀畢,帝命宣風後、力牧入朝。二人山呼拜舞于階下。帝曰:「朕今得二卿,乃上天夢應所賜,如左右手矣。」即封風後為上相,封力牧為上將,以為左右輔弼之臣。原有太常察乎地利,封為稟官廩,掌管農事;蒼龍辨乎東方,封為士師;祝融辨乎南方,封為司徒;太鴻辨乎西方,封司馬;后土辨乎北方,封為李師。力牧乃為武職,不在內,風後在內,為六相。
帝自得六相以來,國家大治,天下太平。一日,大宴群臣而散,退宿宮中,夜至三更,忽得一夢,夢見二龍于江中蟠蜒,挺白圖以授帝。帝覺,自思曰:「前夢既應,後夢不虛。龍,水中之物,必有奇異。」遂齋戒沐浴,早朝升殿,將夢龍事與群臣言之。天姥出班奏曰:「陛下試往河邊視之,天其授帝圖乎?」帝允奏,即命排駕往河邊。至翠媯川,只見一大魚溯流而來。帝謂天姥曰:「子見河中物乎?」天姥曰:「正應夢也。」帝命排香案,親拜告祝曰:「朕幸得六相,今輔佐分理天下,人民稍安。昨夜蒙神復賜朕夢,謹具香花燈燭祈禱吉凶。如凶,朕自當之;如吉,普施天下黎民!」祝罷,那大魚溯流而上,背負白圖箱蘭葉龜文,近岸踴躍授帝。帝知祥瑞,拜而授之,其魚翻游而去。帝又望河拜謝。舒展視之,名曰《圖籙》。命侍臣捧定其箱,排駕回朝。
至次日昇殿,群臣朝畢,帝語群臣曰:「昔聞伏羲帝始受《河圖》,得其五要,設靈台,立五官,以敘五事。今朕得者亦名《河圖》,內與前《河圖》不同,皆日月星辰之象,教朕立星官之書,以傳後世,朕何敢不從耶!」
即命羲和占日月之出沒,常儀占月之盈虛,車區占風之定息。
又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鬥綱所建、定幹支甲子。
命容成作蓋天渾天儀,以像用天上形。
帝問鬼臾蓲曰:「上下周紀,其可數乎?」對曰:「天以六節,地以六制。周天氣者,六期為備;終地紀者,五歲為周。五六合者,歲三千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六十歲一千四百四十氣為一周,太過不及期可見矣。乃因五量治五氣之消息,察法以作朝歷,歲紀甲寅,日紀甲子,而時節定。是歲己酉,朔旦日南至而獲神數,日月朔望而可推也。」帝聞奏大悅。又問之曰:「卿言此是得天之紀終而復始矣?」對曰:「然。」又奏曰:「天之紀雖終而復始,更要造十六神推餘分置閏月,以定四時。」
帝曰:「何以為閏?」蓲曰:「察天時三歲一閏,多一月三十日也。五歲再閏,共多六十日。十有九年七閏,造歷皆起甲子,於是時順而辰從之。」帝曰:「善。」
命隷首定數,以率其羡,要其會。而律度量衡,命伶倫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陰,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筒以聽鳳凰之鳴,而別十二律——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生六律、六呂,候氣之應,以立宮、商、角、徵、羽五音之聲,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變,推律歷之數,起消息,正餘閏也。
又命勞緩鑄黃鐘太簇十二鐘,以為十二律。每月氣至,則葭管飛灰古人燒蘆管成灰,置於十二律管內,放密室中,以占氣候。某一節候至,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飛出,表示該節氣已到應之,以和五音,立天時,正人位焉。
又命大容、容成、車區,占星象。各領旨而行。
第二十三回 黃帝制冕旒宮室
卻說黃帝得此數臣,以明曆數,分朔望,建餘閏,天下大治,歲稔人和。
帝一日昇殿,群臣拜舞畢,帝曰:「朕作冕垂旒充纊冕:俯,後仰前俯,主恭;垂旒,遮目;纊,以棉塞耳,後成為冕的一部分,謂之瑱,用玄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色。」乃染五采為文章,以表貴賤。於是袞冕衣之制自此興焉。又教作宮室以避寒暑。宮室之制,自此而始也。
帝見前夢不虛,自作《夢經》十一卷,頒行天下,命
寧封為陶正,赤將為木正,以楎作弓,夷年作矢,以威天下。
伯崚作鼓吹、鐃角、鞞鉦鼓鑼,以揚德建武、共鼓化弧,刳木為楫,以濟不通。
命邑侯法鬥之周旋,魁方構直,以攜龍解,作大輅,以行四方。
由是舟車製備,服牛駕馬,引重致遠,而天下利矣。設九棘之利為輕重之法,以制國用,而貨幣行矣。祀上帝,接萬靈,布政教焉。群臣皆朝散不題。
再說帝一日設朝,怎見得,有唐人王維《早朝》詩一首為證:
絳幘鷄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