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 353 / 526
文學類 / 大江健三郎 / 本書目錄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第353頁 / 共526頁。

 大小:

 第353頁

朗讀:

其中有自己在廣島被炸,定出遭受原子彈災難證言式作品之後,一個是自殺的原民喜,一個是堪稱刀折矢盡哀哀病死的大田洋子,還有和在長崎遭原子彈轟炸的同學們生活在一起,以一個親身遭災的婦女自述形式不斷地寫出作品的林京子

想想他們作為核時代的日本人的想象力。也許這個話題很簡單。如果西歐人說我瞭解這麼多的日本商界人士,那麼,我想與比同時,索性回答他希望瞭解這些日本作家的工作,從這種情緒出發我才協助英譯了前邊提到的短篇名文選集的工作。


  

課題不僅限于原子彈災害,日本各種各樣乃至出於地方自己構想

比如具有獨自歷史的沖繩當地民眾各種運動所顯示的政治、文化運動中反對天皇中心,同日本的現代化=西方化正面衝突

的反公害、環保課題等等,都和提示新日本人典型的具體例子有聯繫,範圍極廣。我想,對於如此關心日本和日本人的西歐人這般盛情應予回報,才把這些展示出來。

實際上圍繞着「西方化和日本化」這一主題,我在編造自己的提案,同時也常常參加這類國際研討會,但是常懷憂懼的是,同西歐乃至國內多種領域的人們在關心的方向上也許存在分歧。不過,如果真是這樣倒不壞,我從他們的批評中會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高興地出席國際研討會。

而且,如果可能,我想提出既不同於西方化也不同於日本化,可以說超越這兩化的第3條道路的××化這一構想,希望通過研討會看看反應如何。因為我經常想到,如果不實現這條道路,對於將來的日本和日本人來說,a在國內沒有活路,b在亞洲也沒有活路,c從現在設想的歐洲接受日本的情況來看,向未來發展的活路也沒有。

大部分有能力的日本人,把太平洋戰爭失敗這個分節點不當作開始轉換方向的始點,而是把它當作一時的保留期間擱置起來,然後是重新加速進行西方化。然而這加速西方化使日本獲得工業技術最先進國的位置,經濟繁榮達到頂點,難道這不是第2次走上無法再次前進的奇怪路程即將擺在眼前了麼?這種懷疑又有誰能夠輕而易舉地否定得了呢?而且,核時代最近的將來,日本第2次的「戰敗」,與亞洲的崩潰乃至世界的崩潰難道沒有聯鎖作用的性格麼?

去年秋天,我在巴克萊和斯坦福兩校作了基本精神大致如上的講演。當時,一位看來很聰明的日本留學生提出反問:為什麼戰後出生的日本人必須從以前的太平洋戰爭的敗北中吸取教訓?現在日本新的繁榮不是把戰敗的痕跡一掃而光了麼?於是我作了如下的回答:你還年輕,你的歷史中還沒有失敗的經驗吧?但是我已經不年輕了,我知道,除了失敗的經驗之外不想學別的了。我附帶說一句,日本乃至整個世界,不是已經並不年輕了麼?□ 作者:大江健三郎生的定義四、百年之《迷路》和《新時代》

年輕時候讀過某一文學家、思想家的作品,而且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後來因為對他不再關心,就把他的書放在書庫的最深處了。現在想找出來讀,與其費時間去找,莫如再買一本來得快,因為那書不少,不難買。上星期我在神田的西文書店二樓舊書部找到一本這類的書;T.S.艾略特①的《關於詩與詩人》,使我感到親切的是,和我初讀的版本絶對一樣。

Fdber

我因為打算在一個集會上講話的時候引用收在這本書最後部分的「葉芝論」②末尾一段,所以才到神田來的。「有的詩人們的詩,或多或少地同其他的關係脫離,可以認為,讀了它能給人以經驗和喜悅。有的詩人們和這些詩人不同,他的詩同樣能給讀者以相同的經驗與喜悅,但是他們的詩卻有巨大的歷史重要性。葉芝便是後者之中的一位。

他的歷史是他們本來面目的歷史,一個時代的意識的一部分,沒有他們就不能理解那個時代,而葉芝便是這少數詩人中的一位。」

①艾略特(Eliot,Thomas Stearns,1888

1965),英國詩人、評論家,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譯註。

②葉芝(Yeats,William Butlerm,1865

1939),愛爾蘭詩人、劇作家,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譯註。

我是想在5月舉行的「祝賀野上彌生子①先生百歲壽辰」的會上,作為遲生50年的後進者致祝詞時引用這一段。我最近重讀了先生的巨作《迷路》

我之所以把這岩汲文庫版四冊書放在任何時候想拿便可信手取出的地方,總而言之表明了我對這位大作家的關心總是常生常新

就足以說明,人們對葉芝的讚譽之詞,恰好和我稱頌野上彌生子先生的感情一樣,而且這感情一直持續到今。

①野上彌生子(1885

?)英國文學家野上豐一郎之妻。與其夫同為夏目漱石門下弟子。作品多種。其代表作為社會題材從戰前寫到戰後的長篇巨製《迷路》

譯註。

野上彌生子表明的一個時代的意識,實際上就是日本一脈相承長達百年之久的現代化意識。我以為通過她的作品和她的全部生涯,才能實實在在地理解百年現代化的時代和意識,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她的作品的歷史重要性是無可動搖的。實際上,讀《迷路》直接感受的經驗與喜悅是豐富多采的,我懷着一腔敬意讀它,而且我還從小說看到它富有極其罕見的通俗性。具備堪稱一種才能的通俗性,這樣的作家往往與時代的權力結合開始起步的,但是野上彌生子卻有比權力更大的視野,這才是百年現代化進程之中獨具明察的思想家。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