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韻語陽秋》 - 17 / 60
文學評論類 / 葛立方 / 本書目錄
  

《韻語陽秋》

第17頁 / 共60頁。

 大小:

 第17頁

朗讀:

韓退之詩曰:「《離騷》二十五。」王逸序《天問》亦曰屈原凡二十五篇。今《楚辭》所載二十三篇而已,豈非並《九辯大招》而為二十五乎?《九辯》者,宋玉所作,非屈原也。今《楚辭》之目,雖以是篇並注屈、宋,然《九辯》之序,止稱屈原弟子宋玉所作。

《大招》雖疑原文,而或者謂景差作。若以宋玉痛屈原而作《九辯》,則《招魂》亦當在屈原所著之數,當為二十六矣。‧ 胡不歸 在 星期六 九月 04, 20048:32pm 作了第 1次修改 回頂端 '); //


  

> 胡不歸版主註冊時間: 2004-08-24文章: 1453 發表於: 星期四 八月 26, 20047:16pm 文章主題: ●卷五

永和中,王羲之修禊事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序以謂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則當時篇詠之傳可攷也。今觀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孫統、王彬之、凝之、肅之、徽之、徐豐之、袁嶠之十有一人,四言五言詩各一首。王豐之、元之、蘊之、渙之、郗曇、華茂、庾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華平、亙偉此四字,《歷代詩話》底本同,點校者據《類編》本改作「曹華、桓偉」十有五人,或四言,或五言,各一首。

王獻之、謝瑰、卞迪、卓髦《歷代詩話》本作「旄」、羊模、孔熾、劉密、虞谷、勞夷、後綿、華耆、謝藤、王儗《歷代詩話》底本同,點校者據《類編》本改作「任凝」、呂系、呂本、曹禮《歷代詩話》本同,點校者曰:《類編》本作「曹諲」十有六人,詩各不成,罰酒三觥。謝安五言詩曰:「萬殊混一象,安復覺彭殤。」而羲之序乃以為《歷代詩話》本無「為」字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蓋反謝安一時之語《歷代詩話》本「語」下有「耳」字。而或者遂以為未達,此特未見當時羲之之詩爾。

其五言《歷代詩話》本「言」下有「詩」字曰:「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寥闃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親。」此詩則豈未達者邪?史載獻之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獻之寒溫而已。既出,客問優劣,安曰:「小者佳。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今王氏父子昆季畢集,而獻之之詩獨不成,豈亦吉人之辭寡邪?景祐中,會稽太守蔣堂修永和故事,嘗有詩云:「一派西園曲水聲,水邊終日會冠纓。

幾多詩筆無停綴,不似當年有罰觥。」蓋謂《歷代詩話》本作「為」,同獻之等發也。

貞觀中,尚藥求杜若,敕下,度支省郎判送坊州貢之,本州曹官判云:「坊州不出杜若,應讀謝朓詩誤。郎官如此判事,豈不畏二十八宿笑人邪?」余觀屈平《九歌》曰:「采芳洲兮杜若。」謝朓詩乃用《九歌》語。《晉書@天文志》:郎位十五星在帝坐東北,依烏郎府是也。

曹官從知有謝朓詩而不知有《九歌》,徒知郎官上應列宿而不知非二十八宿也。

劉禹錫《嘉話錄》云:「作詩押韻,須要有出處。近欲押一餳字,六經中無此字,惟《周禮》吹簫處注有此一字,終不敢押。」予(《歷代詩話》本作「余」)按禹錫《歷陽書事詩》云:「湖魚香勝肉,官酒重於餳。」則何嘗按六經所出邪?

《洛陽伽藍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釀酒,盛暑曝之日中,經旬不壞,當時謂之「鶴觴」。白墮乃人名。子瞻詩云:「獨看紅渠傾白墮。」石林《避暑錄》云:「若以『白墮』為酒,則醋浸曹公,湯燖右軍可也。」予(《歷代詩話》本作「余」)按《文選》魏武帝《短歌行》云:「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康亦作酒人,而《選》詩遂以為酒用。東坡豈祖是邪?

會稽、臨安、金陵三郡,皆有東山,俱傳以為謝安攜妓之所。按謝安本傳,初,安石寓居會稽,與王羲之、許詢、支遁遊處,被召不至,遂棲遲東山。唐裴晃(《歷代詩話》本作「勉」)與呂渭等《鑑湖聯句》(《歷代詩話》「呂」字作空格,校勘記:「勉」,《類編》作「冕」。又《全唐詩》張謂有《送裴侍禦歸上都詩》。


  
裴冕曾歴殿中侍御史,且與張謂同時代人,疑此句應作「唐裴冕與與張謂等《鑑湖聯句》),有“興裏還尋戴,東山更問東。」此會稽之東山也。本傳又云:「安石嘗往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濬谷,悠然歎曰:此與伯夷何遠。」今餘杭縣有東山,東坡有《游餘杭東西岩》詩,註云:即謝安東山。

所謂「獨攜縹緲人,來上東西山」者是也。此臨安之東山也。本傳又謂「及登臺輔,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每攜中外子侄游集。」今土山在建康上元縣崇禮鄉。

《建康事蹟》雲「安石於此擬會稽之東山」,亦號東山。此金陵之東山也。李白有《憶東山》二絕云:「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他(《歷代詩話》本作「還」)自散,明月落誰家?」「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歷代詩話》本作「聲」)。欲報山東(《歷代詩話》本作「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不知所賦者何處之東山。陳軒乃錄此詩於《金陵集》中,將別有所據邪?《南史》載宋劉勔(《歷代詩話》本作「緬」)經始鍾嶺,以為棲息,亦號東山。金陵遂有兩東山矣。

羊叔子鎮襄陽,嘗與從事鄒湛登峴山,慨然有湮沒(《歷代詩話》本作「滅」)無聞之歎。峴山亦因是以傳,古今名賢賦詠多矣。吳興、東陽二郡,亦有峴山。吳興峴山去城三里,有李適之窪尊在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