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學論述 / 文史通義全書目錄
章學誠
文史通義 - 41

《易》曰:「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說者謂君子以文明為德,同人之時,能達天下之志也。《書》曰:「乃命重、黎,絶地天通。」說者謂人神不擾,各得其序也。夫先王懼人有匿志,於是乎以文明出治,通明倫類,而廣同人之量焉。先王懼世有棼治,於是乎以人官分 ...

文史通義 - 42

班固承建初之詔,作《白虎通義》。(《儒林傳》稱《通義》,固本傳稱《通德論》,後人去義字,稱《白虎通》,非是。)應劭愍時流之失,作《風俗通義》。蓋章句訓詁,末流浸失,而經解論議家言,起而救之。二子為書,是後世標通之權輿也。自是依經起義,則有集 ...


  
文史通義 - 43

通史之修,其便有六:一曰免重複,二曰均類例,三曰便銓配,四曰平是非,五曰去牴牾,六曰詳鄰事。其長有二:一曰具翦裁,二曰立家法。其弊有三:一曰無短長,二曰仍原題,三曰忘標目。何謂免重複?夫鼎革之際,人物事實,同出並見。勝國無徵,新王興瑞,即一 ...

文史通義 - 44

老賈善於販書,舊家富於藏書,好事勇於刻書,皆博雅名流所與把臂入林者也。禮失求野,其聞見亦頗有可以補博雅名流所不及者,固君子之所必訪也。然其人不過琴工碑匠,藝業之得接於文雅者耳。所接名流既多,習聞清言名論,而胸無智珠,則道聽涂說,根底之淺陋, ...

文史通義 - 45

峰泉溪橋,樓亭軒館,亦既繁複而可厭矣,乃又有出於諧聲隱語,此則宋、元人之所未及開,而其風實熾於前明至近日也。(或取字之同音者為號,或取字形離合者為號。)夫盜賊自為號者,將以惑眾也。(赤眉、黃巾,其類甚多。)娼優自為號者,將以媚客也。(燕鶯娟 ...

文史通義 - 46

夫書為象數而作者,其篇章可以象數求也。其書初不關乎象數者,必求象數以實之,則鑿矣。《易》有兩儀四象,八八相生,其卦六十有四,皆出天理之自然也。《太玄》九九為八十一,《潛虛》五五為二十五,擬《易》之書,其數先定,而後摛文,故其篇章,同於兵法之 ...


  
文史通義 - 47

假設問答以著書,於古有之乎?曰:有從實而虛者,《莊》、《列》寓言,稱述堯、舜、孔、顏之問答,望而知其為寓也。有從虛而實者,《屈賦》所稱漁父、詹尹,本無其人,而入以屈子所自言,是彼無而屈子固有也,亦可望而知其為寓也。有從文而假者,楚太子與吳客 ...

文史通義 - 48

豪傑者出,以謂吾不漫然有言也,吾實有志焉,物不得其平則鳴也。觀其稱名指類,或如詩人之比興,或如說客之諧隱,即小而喻大,弔古而傷時,嬉笑甚於裂眥,悲歌可以當泣,誠有不得已於所言者。以謂賢者不得志於時,發憤著書以自表見也。蓋其旨趣,不出於《騷》 ...

文史通義 - 49

取蒲於董澤,何謂也?言文章者宗《左》、《史》。《左》、《史》之於文,猶六經之刪述也。《左》因百國寶書;《史》因《尚書》、《國語》及《世本》、《國策》、《楚漢春秋》諸記載,己所為者十之一,刪述所存十之九也。君子不以為非也。彼著書之旨,本以刪述 ...

文史通義 - 50

著卜肆之應,何謂也?著作降而為文集,有天運焉,有人事焉。道德不修,學問無以自立,根本蹶而枝葉萎,此人事之不得不降也。世事殊而文質變,人世酬酢,禮法制度,古無今有者,皆見於文章。故惟深山不出則已矣,苟涉乎人世,則應求取給,文章之用多而文體分,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