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裡斯多德 - 21亞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強調和重視詩的模仿問題,這除了和藝術本身性質有關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批駁柏拉圖的美學思想。我們知道,柏拉圖從理念論出發,把世界分成理念世界和現實世界,認為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本」或「影子」,所以現實世界是不真實的 ...
亞裡斯多德 - 22他提出根據求知的目的不同,科學知識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求知本身為目的的屬於理論的學科,包括形而上學他本人稱為「第一哲學」、物理學生物與無生物、生理與心理 ...
亞裡斯多德 - 23進一步發展中產生、科學家在探索過程中捕捉到的。因此,問題和設想表現着人類認識已達到的高度,又表現着人類實踐和認識進一步發展的新起點,是知與不知的聯接點;問題和設想反映着人們向未知領域探索和前進的廣度和深度。可見,問題和設想不只是簡單的幾個字 ...
亞裡斯多德 - 24亞里士多德從這些人那裡獲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和資料。對調查來的資料,他不是照抄照錄,他認為實際操作人說的話也不一定都符合科學,親眼所見也不見得都那麼準確無誤。
亞里士多德對一切材料都要重新分析、研究、證實,然後利用。
關 ...
亞裡斯多德 - 25」 亞里士多德博覽群書,在柏拉圖學園時,那裡的藏書比較多,他讀了當時能見到的各種書,而且做了相當詳細的筆記,並且作了分門別類的整理。他說:「一個人應當從書本中③多作摘錄,並按各個題目——例如善、動物等——分別編類。」 在討論每一個問題時,他 ...
亞裡斯多德 - 26① 巴門尼德約公元前6世紀末—前5世紀中葉,古希臘埃利亞學派哲學家。認為「有」或「存在」是單一的、有限的、不變的和不可分割的。「存在」和思維是同一的。千變萬化的世界 ...
亞裡斯多德 - 27亞里士多德總結了前人的思想成果,通過論述個別與一般的關係,批判了理念論。亞里士多德認為,個別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一般的東西只能存在於個別之中。他說:「事物只是個別的存在,如果沒有這樣的個別性,它就全不存在。真實就在於認識這些事物;在這裡,虛假 ...
亞裡斯多德 - 28他說,除了具體的事物之外是否還存在着什麼東西呢?如果不存在,那麼一切都是暫時性的了,如果還存在着什麼東西,那就是形式和形象,這就表示他承認在「暫時性」的個別事物之外存在一種永恆不變的「形式」。他批判理念,但又認為理念如果作為單個的實體,可以 ...
亞裡斯多德 - 29人為什麼有手?「因為手是工具,而大自然,像一個明智的人一樣,總是把每件東西賦予能使用它的某個動物……它總是用較輕微、輕低級的事物來裝備較重大、較高級的事物,而不是用較珍貴、較重大的事物來裝備較輕微的事物。如果這種安排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如果自 ...
亞裡斯多德 - 30以此類推,便構成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質料形式關係的不同層次的系統,整個世界成為一個一層一層不断發展的系列。質料和形式的關係,是潛能和現實的關係。當質料還沒有成為一個個體的時候,也就是還沒有獲得形式的時候,它只是以潛在的狀態存在着,他稱做「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