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史 / 中國文學史全書目錄
馬黃
中國文學史 - 341

明太祖朱元璋在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南方割據勢力以後,1368年即皇帝位,隨即派大軍掃蕩山東、兩河,直取大都(北京),逐步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明初統治集團中有不少人曾參與過元末農民大起義,因此,他們懂得引起農民起義的原因 ...

中國文學史 - 342

明前期文學一些優秀的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際。傑出的作家施耐庵、羅貫中在元末農民大起義中,擴大了眼界,豐富了生活知識和鬥爭經驗,因此在水滸、三國故事長期、廣泛流傳和有關的話本、雜劇刊行的基礎上,寫成了《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兩部劃時代的作 ...


  
中國文學史 - 343

弘治、正德時期統治階級已很腐朽、反動。武宗就是個典型的荒淫無道的皇帝。除了在宮內奢侈淫樂外,還四出巡遊,所至劫掠財物,搶奪婦女,以至「市肆蕭然,白晝閉戶」。武宗時宦官劉瑾在原有的東西二廠之外,又設立了內行廠,分遣囉卒,四出刺事,一人有事,全 ...

中國文學史 - 344

中葉弘治、正德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從輓救地主階級政治危機的意願出發,繼承並發展了陸象山的心學,完成了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在當時和以後的思想界有廣泛的影響。王守仁的「良知」說以陸象山的「心即理」的學說為前提,他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

中國文學史 - 345

明中葉開始,文學創作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嘉靖、萬曆以後,隨着政治、經濟和哲學思潮的發展和變化,文學創作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這時戲曲、小說等通俗文學和現實的關係非常密切,其中很多作品直接反映了當時的市民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感情,表達了時代的先進 ...

中國文學史 - 346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起來的。這種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經歷了較長的發展過程。講史說的是歷代興亡和戰爭的故事,如前面已經談到的《全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講史不能把一段歷史有頭有尾地在一 ...


  
中國文學史 - 347

關於羅貫中的生平材料現存的很少。賈仲名《錄鬼簿續編》說:「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根據賈仲名記載的推測,羅貫中的生卒年大約在 ...

中國文學史 - 348

《三國演義》繼承了《平話》「擁劉反曹」的傳統,把蜀漢當作全書矛盾的主導方面,把劉、關、張、諸葛亮當作小說的中心人物。全書共一百二十回,其中自桃園結義至諸葛亮死五丈原這五十一年間的事就占了一百零四回,以後四十六年的事只用十六回就草草收束。「擁 ...

中國文學史 - 349

《演義》中極力宣揚了劉、關、張的義氣。小說第一回桃園三結義就寫這三個異姓兄弟發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背義忘恩,天人共戮。這人盟誓就決定了三人名為君臣、情同骨肉的關係。從歷史傳統來看 ...

中國文學史 - 350

在《演義》裡,作者還善於通過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外交的種種事件,把歷史上各種鬥爭的經驗和智慧,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而諸葛亮這個光照全書的人物,正集中地表現這種驚人的智慧,絶世的才能。《演義》的作者一反正史所謂「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