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典詞曲 / 宋詞鑑賞全書目錄
蘇軾等
宋詞鑑賞 - 271

這雨不管「愁人」喜聽也罷,「不喜聽」也罷,只是下個不停,「空階滴到明」。階無人曰「空」,強調空,也是突出離人寂寞孤苦之感。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則怎會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 後一首詞寫雨後山驛的黃昏景色和詞人的覊旅之思。全詞語 ...

宋詞鑑賞 - 272

「東風」兩句寫詞人轉頭不看觸目傷心的殘春景色,但它還是追蹤而至。那吹花攪絮的東風,到傍晚更來得厲害,把落花柳絮直捲入書樓,有心再來撩惹了。結尾兩句構思奇特,以擬人和問句的形式,將燕子成雙的物象與主人公的孤單悲苦加以對比映襯,淋漓盡致地刻划出 ...


  
宋詞鑑賞 - 273

這一句暗示愁悶難解的原因于懷人,則夢斷酒醒的惆悵也自然可以理解了。這三句已定下全詞的抒情基調,於是詞人眼中所見的「春景」,無不染上這種「淒涼」的色調。歇拍一句寫清明前後,正是春光大好,踏青游春之時,詞人卻意興蕭索,無心賞玩春光。「些子清明時 ...

宋詞鑑賞 - 274

詞的上片寫十里長街繁華綺麗的外景,且于寫景中寓有情意,詞境迷離悄恍:朱紅欄干的橋樑橫跨水面,橋的盡頭是一條筆直的長街;街的兩旁,嫩柳繁茂,柔條披拂,微風中輕輕地搖擺着。橋曰「赤欄」,暗示橋的華美;街曰「香」,更耐人尋味;而且它是筆直的,暗示 ...

宋詞鑑賞 - 275

國運不振,年事已高,作者只好慨嘆:「歲華銷盡客心驚。疏髯渾如雪,衰涕欲生冰」。詞上片主要借史實抒悲憤之情。而詞下片的情緒則從悲憤轉為悲觀。 「送老齏鹽何處是?我緣應吳興」就是被追歸隱思想的反映。齏鹽,原指切碎了的醃菜,這裡指最低限 ...

宋詞鑑賞 - 276

開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以問句起。這份奇麗「月上柳梢頭」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納涼仰看天宇者才能產生的幻覺:「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覺便出現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樣。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涼意,更會引起美妙的幻想,於是納 ...


  
宋詞鑑賞 - 277

因為,現實生活中,主人公回不到北方,更找不到親人的蹤跡,而這一切,他都借助夢境加以實現,實際是對現實的一種變相抗爭。再者,「魂斷」的描寫也有着很深的涵義。作為凝聚度很高的抒情詞,作者不可能對主人公所牽掛的情事作詳細的交待,但是,他卻暗示了主 ...

宋詞鑑賞 - 278

「愁敲桂棹」三句,是說敲擊船槳打拍子,唱着悲淒的《梁父吟》,淚水滂沱。這幾句以「但」字拍轉,以「愁」、「悲」等字點染,以「淚流如雨」的畫面作結,極見詞人悲憤之深廣與無力回天的無奈。 這首詞既體現了詞人創作風格中的豪放剛健,又見出詞人創作 ...

宋詞鑑賞 - 279

「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兩句承前「結客」句來,寫朋儕相與之歡,並騎馳縱之遠,筆墨極簡省,而郊次春遊時那歡暢自恣的場面連同遊人的神情卻表現得淋漓盡致。接下來是歸途中的一個小插曲:薄暮時分,詞人和他的友伴們頭戴鮮花,打馬朝城裡走來,經過桃 ...

宋詞鑑賞 - 280

但詞人身世坎坷,縱不多情,也會多思啊。他原籍洛陽,青年時期,志行高潔,不樂仕進。宋欽宗靖康年間,曾被召至汴京,將任為學官,他推辭說:「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固辭還鄉裡(《宋史。 文苑傳》)。及金兵攻陷京都,他攜眷屬避亂南下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