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 清史稿 上全書目錄
趙爾巽等
清史稿 上 - 601

雍正二年,修郭家務大堤,築清涼寺月堤,修金門閘,築霸州堂二鋪南堤決口。三年,因郭家務以下兩岸頓狹,永清受害特重,命怡親王允祥、大學士硃軾,引渾水別由一道入海,毋使入澱,遂於柳岔口少北改為下口,開新河自郭家務至長河,凡七十里,經三角澱達津歸 ...

清史稿 上 - 602

海塘惟江、浙有之。於海濱衛以塘,所以捍禦鹹潮,奠民居而便耕稼也。在江南者,自松江之金山至寶山,長三萬六千四百餘丈。在浙江者,自仁和之烏龍廟至江南金山界,長三萬七千二百餘丈。江南地方平洋暗潮,水勢尚緩。浙則江水順流而下,海潮逆江而上,其衝突激 ...


  
清史稿 上 - 603

嘉慶四年,浙撫玉德請改山陰土塘為柴塘。十三年,浙撫阮元請改蕭山土岸為柴塘。十六年,浙撫蔣攸銛請將山陰各土塘堤一律建築柴塘;蘇撫章煦請將華亭土塘加築單壩二層。均從之。 道光十三年五月,巡撫富呢揚阿疏言「東西兩防塘工,先擇尤險者修築,需 ...

清史稿 上 - 604

三年,大學士管川陝總督事查郎阿言:「瓜州地多水少,民田資以灌溉者,惟疏勒河之水,河流微細。查靖逆衛北有川北、鞏昌兩湖,西流合一,名蘑菇溝。其西有三道柳條溝,北流歸擺帶湖。請從中腰建閘,下濬一渠,截兩溝之水盡入渠中,為回民灌田之利。」貴州總督 ...

清史稿 上 - 605

二十八年,帝以天津、文安、大城屢被霪潦,積水未消,命大學士兆惠督率經理。又以曰修前辦豫省水利有效,命馳往會勘,覆命阿桂會同總督方觀承酌辦。阿桂等以「子牙河自大城張家莊以下,分為正、支二河,支河之尾歸入正河,形勢不順。請於子牙河村南斜向東北挑 ...

清史稿 上 - 606

道光元年,修湖州黑窯廠江堤,濬涇陽龍洞渠、鳳陽新橋河。二年,加築襄陽老龍石堤。濬正定柏棠、護城、泄水、東大道等河,並修斜角、回水等堤。興修杭州北新關外官河纖道。直隷總督顏檢請築滄州捷地減河閘壩,濬青縣、興濟兩減河,修通州果渠村壩墊。皆如議行 ...


  
清史稿 上 - 607

十九年,修武昌保安門外江堤,蘄州衛軍堤,漢陽臨江石堤。葉爾羌參贊大臣恩特亨額覆陳巴爾楚克開墾屯田情形。先是,帝允伊犁將軍特依順保之請,命於巴爾楚克開墾屯田。嗣署參贊大臣金和疏陳不便,覆命恩特亨額詳籌。至是,疏言:「該處渠身僅三百二十八里有奇 ...

清史稿 上 - 608

九年,濬白茆河道,改建近海石閘。江蘇紳民請濬復淮水故道,命兩江總督、江蘇巡撫、漕運總督會籌。覆疏言:「輓淮歸故,必先大濬淤黃河,以暢其入海之路,繼開清口,以導其入黃,繼堵成子河、張福口、高良澗三河,以杜旁泄。應分別緩急興工,期以數年有效。」 ...

清史稿 上 - 609

給事中洪良品以直隷頻年水災,請籌疏濬以興水利。事下總督籌議。鴻章言:「原奏大致以開溝渠、營稻田為急,大都沿襲舊聞,信為確論,而於古今地勢之異致,南北天時之異宜,尚未深考。夫以太行左轉,西北萬峰矗天,伏秋大雨,口外數千里千溪萬派之水,奔騰而下 ...

清史稿 上 - 610

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東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盡為兵,不啻舉國皆兵焉。太宗征籓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強。聖祖平南服,世宗征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為主,而輔之以綠營。仁宗剿教匪,宣宗禦外寇,兼用防軍,而以鄉兵助之。文宗、穆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