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 元史 上全書目錄
宋濂
元史 上 - 221

日出為晝,日入為夜,晝夜一周,共為百刻。以十二辰分之,每辰得八刻三分刻之一。無間南北,所在皆同。晝短則夜長,夜短則晝長,此自然之理也。春秋二分,日當赤道出入,晝夜正等,各五十刻。自春分以及夏至,日入赤道內,去極浸近,夜短而晝長。自秋分以及冬 ...

元史 上 - 222

今歷推之,是月甲子朔,加時在晝,日食九分六秒。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漢志》:「董仲舒以為比食又既。」《大衍》云:「不應頻食,在誤條。」今歷推之,立分不葉,不應食,《大衍》說是。 襄公二十七年乙卯歲,冬十有二月乙亥朔, ...


  
元史 上 - 223

《大明歷》,虧初午初三刻。 右皆親。 嘉定九年丙子,二月甲申朔食,申正四刻甚。 《授時歷》,食甚申正三刻。 《大明歷》,食甚申正二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淳祐三年癸卯,三月丁丑朔食,巳初二刻甚 ...

元史 上 - 224

日平行一度,月平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一晝夜之間,月先日十二度有奇,歷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復追及日,與之同度,是謂經朔。經朔雲者,謂合朔大量不出此也。日有盈縮,月有遲疾,以盈縮遲疾之數損益之,始為定朔。 古人立法,簡而未密,初用平朔,一 ...

元史 上 - 225

《明天歷》治平元年甲辰周琮造,行一十年,至熙寧甲寅,合。 積年,七十一萬一千九百七十七。 日法,三萬九千。 《奉元歷》熙寧七年甲寅衛樸造,行十八年,至元祐壬申,後天七刻。 積年,八千三百一十八萬五千二百七十七。 ...

元史 上 - 226

大暑,六月中  腐草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七月 立秋,七月節  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處暑,七月中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八月 白露,八月節  鴻雁來 ...


  
元史 上 - 227

危,十二度六十四分九十一秒。  入娵訾之次,辰在亥。 奎,一度七十三分六十三秒。   入降婁之次,辰在戌。 胃,三度七十四分五十六秒。   入大梁之次,辰在酉。 畢,六度八十八分五秒。     入實沈之次,辰在申。 ...

元史 上 - 228

置經朔弦望入轉日及分,以定朔弦望加減差加減之,為定朔弦望加時入轉;以定朔弦望日下分減之,為夜半入轉;以晨分加之,為晨轉;昏分加之,為昏轉。 求夜半月度 置定朔弦望日下分,以其入轉日轉定度乘之,萬約為加時轉度,以減加時定積度,余為 ...

元史 上 - 229

視去交前後度,各減陰陽曆食限,不及減者不食。  余如定法而一,各為日食之分秒。 求月食分秒 視去交前後度,  不用南北東西差者。用減食限,不及減者不食。  余如定法而一,為月食之分秒。 求日食定用及三限辰刻 置日食分 ...

元史 上 - 230

各置其段度率,以其段日率除之,即其段平行度及分秒。 求諸段增減差及日差 以本段前後平行分相減,為其段泛差;倍而退位,為增減差;以加減其段平行分,為初末日行分。  前多後少者,加為初,減為末;前少後多者,減為初,加為末。倍增減差,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