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元年,淮、黃漲溢,決裡河王公祠,淮安知府宋統殷、山陽知縣練國事力塞之。 三年秋,外河複決數口,尋塞。 是年冬,浚永濟新河。 自凌雲翼開是河,未幾而閉。 總河都御史劉士忠嘗開壩以濟運,已復塞。 而淮安正河三十年未浚。 故議先挑新河,通運船回空,乃浚正河,自許家閘至惠濟祠長千四百餘丈,復建通濟月河小閘,運船皆由正河,新河復閉。 時王家集、磨兒莊湍溜日甚,漕儲參政硃國盛謀改浚一河以為漕計,令同知宋士中自泇口迤東抵宿遷陳溝口,復氵斥駱馬湖,上至馬頰河,往回相度。 乃議開馬家洲,且疏馬頰河口淤塞,上接氵加流,下避劉口之險,又疏三汊河流沙十三里,開滔莊河百餘丈,濬深小河二十里,開王能莊二十里,以通駱馬湖口,築塞張家等溝數十道,束水歸漕。 計河五十七里,名通濟新河。 五年四月,工成,運道從新河,無劉口、磨兒莊諸險之患。 明年,總河侍郎李從心開陳溝地十里,以竟前工。 崇禎二年,淮安蘇家嘴、新溝大壩並決,沒山、鹽、高、泰民田。 五年,又決建義北壩。 總河尚書硃光祚浚駱馬湖,避河險十三處,名順濟河。 六年,良城至徐塘淤為平陸,漕運愆期,奪光祚官,劉榮嗣繼之。 八年,駱馬湖淤阻,榮嗣開河徐、宿,引注黃水,被劾,得重罪。 侍郎周鼎繼之,乃專力於泇河,浚麥河支河,築王母山前後壩、勝陽山東堤、馬蹄厓十字河攔水壩,挑良城閘抵徐塘口六千餘丈。 九年夏,泇河復通,由宿遷陳溝口合大河。 鼎又修高家堰及新溝漾田營堤,增築天妃閘石工,去南旺湖彭口沙礓,浚劉呂莊至黃林莊百六十里。 而是時黃、淮漲溢日甚,倒灌害漕。 鼎在事五年,卒以運阻削職。 繼之者侍郎張國維,甫蒞任,即以漕涸被責。 十四年,國維言:「濟寧運道自棗林閘溯師家莊、仲家淺二閘,歲患淤淺,每引泗河由魯橋入運以濟之。 伏秋水長,足資利涉。 而挾沙注河,水退沙積,利害參半。 旁自白馬河匯鄒縣諸泉,與泗合流而出魯橋,力弱不能敵泗,河身半淤,不為漕用。 然其上源寬處正與仲家淺閘相對,導令由此入運,較魯橋高下懸殊,且易細流為洪流,又減沙滲之患,而濟仲家淺及師莊、棗林,有三便。 」又言:「南旺水本地脊,惟藉泰安、新泰、萊蕪、寧陽、汶上、東平、平陰、肥城八州縣泉源,由汶入運,故運河得通。 今東平、平陰、肥城淤沙中斷,請亟浚之。 」覆上疏運六策:一復安山湖水櫃以濟北閘,一改挑滄浪河從萬年倉出口以利四閘,一展浚汶河、陶河上源以濟邳派,一改道沂河出徐塘口以並利邳、宿,其二即開三州縣淤沙及改挑白馬湖也。 皆命酌行。 國維又浚淮、揚漕河三百餘裡。 當是時,河臣竭力補苴,南河稍寧,北河數淺阻。 而河南守臣壅黃河以灌賊。 河大決開封,下流日淤,河事益壞,未幾而明亡矣。 志第六十二 河渠四 ○運河下 海運 江南運河,自杭州北郭務至謝村北,為十二里洋,為塘棲,德清之水入之。 逾北陸橋入崇德界,過鬆老抵高新橋,海鹽支河通之。 繞崇德城南,轉東北,至小高陽橋東,過石門塘,折而東,為王灣。 至皁林,水深者及丈。 過永新,入秀水界,逾陡門鎮,北為分鄉鋪,稍東為綉塔。 北由嘉興城西轉而北,出杉青三閘,至王江涇鎮,松江運艘自東來會之。 北為平望驛,東通鶯脰湖,湖州運艘自西出新興橋會之。 北至松陵驛,由吳江至三里橋,北有震澤,南有黃天蕩,水勢澎湃,夾浦橋屢建。 北經蘇州城東鯰魚口,水由BC塘入之。 北至楓橋,由射瀆經滸墅1111關,過白鶴鋪,長洲、無錫兩邑之界也。 錫山驛水僅浮瓦礫。 過黃埠,至洛社橋,江陰九里河之水通之。 西北為常州,漕河舊貫城,入東水門,由西水門出。 嘉靖末防倭,改從南城壕。 江陰,順塘河水由城東通丁堰,沙子湖在其西南,宜興鐘溪之水入之。 又西,直瀆水入之,又西為奔牛、呂城二閘,常、鎮界其中,皆有月河以佐節宣,後並廢。 其南為金壇河,溧陽、高淳之水出焉。 丹陽南二十里為陵口,北二十五里為黃泥壩,舊皆置閘。 練湖水高漕河數丈,一由三思橋,一由仁智橋,皆入運。 北過丹徒鎮有豬婆灘,多軟沙。 丹徒以上運道,視江潮為盈涸。 過鎮江,出京口閘,閘外沙堵延袤二十丈,可藏舟避風,由此浮於江,與瓜步對。 自北郭至京口首尾八百餘裡,皆平流。 歷嘉而蘇,眾水所聚,至常州以西,地漸高仰,水淺易泄,盈涸不恆,時浚時壅,往往兼取孟瀆、德勝兩河,東浮大江,以達揚泰。 洪武二十六年嘗命崇山侯李新開溧水胭脂河,以通浙漕,免丹陽輸輓及大江風濤之險。 而三吳之粟,必由常、鎮。 三十一年浚奔牛、呂城二壩河道。 永樂間,修練湖堤。 即命通政張璉發民丁十萬,浚常州孟瀆河,又浚蘭陵溝,北至孟瀆河閘,六千餘丈,南至奔牛鎮,千二百餘丈。 已,復浚鎮江京口、新港及甘露三港,以達於江。 漕舟自奔牛溯京口,水涸則改從孟瀆右趨瓜洲,抵白塔,以為常。 宣德六年從武進民請,疏德勝新河四十里。 八年,工竣。 漕舟自德勝北入江,直泰興之北新河。 由泰州壩抵揚子灣入漕河,視白塔尤便。 於是漕河及孟瀆、德勝三河並通,皆可濟運矣。 正統元年,廷臣上言:「自新港至奔牛,漕河百五十里,舊有水車卷江潮灌注,通舟溉田。 請支官錢置車。 」詔可。 然三河之入江口,皆自卑而高,其水亦更迭盈縮。 八年,武進民請浚德勝及北新河。 浙江都司蕭華則請浚孟瀆。 巡撫周忱定議浚兩河,而罷北新築壩。 白塔河之大橋閘以時啟閉,而常、鎮漕河亦疏濬焉。 景泰間,漕河復淤,遂引漕舟盡由孟瀆。 三年,御史練綱言:「漕舟從夏港及孟瀆出江,逆行三百里,始達瓜洲。 德勝直北新,而白塔又與孟瀆斜直,由此兩岸橫渡甚近,宜大疏淤塞。 」帝命尚書石璞措置。 會有請鑿鎮江七里港,引金山上流通丹陽,以避孟瀆險者。 鎮江知府林鶚以為迂道多石,壞民田墓多,宜浚京口閘、甘露壩,道里近,功力省。 乃從鶚議。 浙江參政胡清又欲去新港、奔牛等壩,置石閘以蓄泉。 亦從其請。 而浚德勝河與鑿港之議俱寢。 然石閘雖建,蓄水不能多,漕舟仍入孟瀆。 天順元年,尚寶少卿凌信言,糧艘從鎮江裡河為便。 帝以為然,命糧儲河道都御史李秉通七里港口,引江水注之,且浚奔牛、新港之淤。 巡撫崔恭又請增置五閘。 至成化四年,閘工始成。 於是漕舟盡由裡河,其入二河者,回空之艘及他舟而已。 定製,孟瀆河口與瓜、儀諸港俱三年一浚。 孟瀆寬廣不甚淤,裡河不久輒涸,則又改從孟瀆。 弘治十七年,部臣復陳夏港、孟瀆遠浮大江之害,請亟浚京口淤,而引練湖灌之。 詔速行。 正德二年復開白塔河及江口、大橋、潘家、通江四閘。 十四年從督漕都御史臧鳳言,浚常州上下里河,漕舟無阻者五十餘載。 萬曆元年又漸涸,復一浚之。 歲貢生許汝愚上言:「國初置四閘:曰京口,曰丹徒,防三江之涸;曰呂城,曰奔牛,防五湖之泄。 自丹陽至鎮江蓄為湖者三:曰練湖,曰焦子,曰杜墅。 歲久,居民侵種,焦、杜二湖俱涸,僅存練湖,猶有侵者。 而四閘俱空設矣。 請浚三湖故址通漕。 」總河傅希摯言:「練湖已浚,而焦子、杜墅源少無益。 」其議遂寢。 未幾,練湖復淤淺。 第1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1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