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置提刑按察司。 吳元年,置各道按察司,設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僉事,正五品。 十三年,改使秩正四品,尋罷。 十四年復置,並置各道按察分司。 十五年,又置天下府州縣按察分司。 以儒士王存中等五百三十一人為試僉事,人按二縣。 凡官吏賢否、軍民利病,皆得廉問糾舉。 十六年,盡罷試僉事,改按察使為從三品,副使二人,從四品,僉事從五品,多寡從其分道之數。 二十二年,復定按察使為正三品。 二十九年,改置按察分司為四十一道。 直隷六:曰淮西道,曰淮東道,曰蘇松道,曰建安徽寧道,曰常鎮道,曰京畿道。 浙江二:曰浙東道,曰浙西道,四川三:曰川東道,曰川西道,曰黔南道。 山東三:曰濟南道、曰海右道,曰遼海東寧道。 河南二:曰河南道,曰河北道。 北平二:曰燕南道,曰燕北道。 陝西五:曰關內道,曰關南道,曰河西道,曰隴右道,曰西寧道。 山西三:曰冀寧道,曰冀北道,曰河東道。 江西三:曰嶺北道,曰兩江道,曰湖東道,廣東三:曰嶺南道,曰海南道,曰海北道。 廣西三:曰桂林蒼梧道,曰左江道,曰右江道。 福建二:曰建寧道,曰福寧道。 湖廣四:曰武昌道,曰荊南道,曰湖南道,曰湖北道。 三十年,始置雲南按察司。 先是,命布政司兼理。 建文時,改為十三道肅政按察司。 成祖初,複舊。 永樂五年,置交阯按察司,又增設各按察司僉事。 因督軍衛屯糧,增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湖廣、河南、雲南、四川各一人,陝西、福建、山東、山西各二人。 此增設監司之始。 十二年,置貴州按察司。 宣德五年革交阯按察司。 除兩京不設,共十三按察司。 正統三年,增設理倉副使、僉事,又設僉事與布政司參議各一員于甘肅,監收倉糧。 八年,增設僉事,專理屯田。 景泰二年,增巡河僉事。 自後,各省因事添設,或置或罷,不可勝紀。 今總布、按二司所分諸道詳左。 布政司參政、參議分司諸道。 督糧道,十三布政司各一員,俱駐省城。 督冊道,江西、陝西等間設。 分守道:浙江杭嘉湖道,寧紹台道,金衢嚴道,溫處道。 俱駐省江西南瑞道,駐省湖東道,駐廣信湖西道,駐臨江饒南九江道,駐九江贛南道。 駐南安山東濟南道,東兗道,海右道。 俱駐省山西冀寧道,駐省河東道,駐蒲州冀北道,駐大同冀南道。 駐汾州陝西關內道,駐省關西道,駐鳳翔西寧道,駐涼州關南道,駐興安,河西道,駐慶陽隴右道。 駐鞏昌河南大梁道,駐省河南道,駐河南汝南道,駐南陽河北道。 駐懷慶湖廣武昌道,下荊南道,駐鄖陽上荊南道,兼兵備,駐澧州。 荊西道,兼兵備,駐安陸。 上湖南道,下湖南道,上江防道,或駐荊州、岳州。 下江防道。 福建興泉道,駐泉州福寧道,駐興化漳南道,駐漳州建南道,駐延平汀漳道。 駐上杭縣廣東嶺東道,駐潮州嶺西道,駐高州羅定道,兼兵備,駐羅定州。 嶺北道,嶺南道。 駐南雄四川川西道,川北道,駐保寧上下川東道,駐涪州上川南道,雅州、嘉定二署。 下川南道,敘州、瀘州署廣西桂平道,駐省蒼梧道,駐梧州左江道,駐潯州右江道,駐柳州貴州安平道,貴寧道,駐省新鎮道,駐平越思仁道,駐思南雲南臨安道,騰衝道,瀾滄道。 以上或參政,或參議 按察司副使、僉事分司諸道。 提督學道,清軍道,驛傳道,十三布政司俱各一員,惟湖廣提學二員,浙江、山西、陝西、福建、廣西、貴州清軍兼驛傳,江西右布政使清軍。 分巡道:浙江杭嚴道,寧紹道,嘉湖道,金衢道。 江西饒南九江道,駐饒州湖西道,駐吉安南昌道,湖東道,嶺北道。 山東兗州道,駐沂州濟寧道,青州海防道,濟南道,移德州海右道,駐省海道,駐萊州登萊道,遼海道。 山西冀寧道,冀南道,駐潞安雁門道。 陝西關內道,駐邠州,關西道。 駐平涼隴右道,駐秦州河西道,駐鄜州西寧道。 河南大梁道,汝南道,駐信陽州河南道,駐汝州河北道。 駐磁州湖廣武昌道,荊西道,駐沔陽上荊南道,下荊南道,湖北道,上湖南道,下湖南道,沅靖道。 福建巡海道,兼理糧儲福寧道,興泉道,駐泉州建南道,駐建寧武平道,漳南道,駐上杭縣建寧道,海道,駐漳州汀漳道。 廣東嶺東道,駐惠州嶺西道,駐肇慶嶺南道,駐省海北道,駐雷州海南道。 駐瓊州四川上東道,駐重慶下東道,駐達州川西道,川北道,駐保寧下川南道,上川南道。 廣西府江兵巡道。 駐平樂桂林兵巡道,駐省蒼梧兵巡道,駐梧州,移鬱林州。 左江兵巡道,駐南寧右江兵巡道,駐賓州。 上五道俱兼兵備。 貴州貴寧道,思石道,駐銅仁都清道。 兼兵備,駐都勻雲南安普道,臨沅道,洱海道,金滄道。 整飭兵備道:浙江寧紹道,嘉興道,溫處道,台海道。 江西南瑞道,廣建道,駐建昌山東臨清道,武德道,駐武定州曹濮道,駐曹州沂州道,遼東道。 山西雁北道,駐代州大同道,二員,一駐大同,一駐朔州。 陽和道,潞安道,岢嵐道。 陝西肅州道,固原道,臨洮道,駐蘭州洮岷道,駐岷州靖遠道,榆林中路道,榆林東路道,駐神木縣寧夏河西道,駐寧夏寧夏河東兵糧道,駐花馬池莊浪道,漢羌道,潼關道。 湖廣辰沅道。 河南睢東道。 福建兵備道,巡海道。 廣東南韶道,南雄道。 四川松潘道,威茂道,建昌道,重夔道,安綿道,敘瀘道。 廣西,分巡兼兵備。 五道俱見分巡貴州威清道,駐安順畢節道。 雲南曲靖道。 其外又有協堂道,副使,河南、浙江間設。 水利道,浙江屯田道,江西、河南、四川三省屯田兼驛傳。 管河道,河南鹽法道,撫治道,陝西撫治商雒道,湖廣又有撫民、撫苗道。 監軍道,因事,不常設招練道。 山東間設其北直隷之道寄銜于山東者,則為密雲道,大名道,天津道,霸州道;寄銜于山西者,則為易州道,口北道,昌平道,井陘道,薊州、永平等道。 南直隷之道寄銜于山東者,太倉道,潁州道,徐州道;寄銜浙江、江西、湖廣者,蘇松道,漕儲道,常鎮道,廬鳳道,徽寧池太道,淮揚道。 按明初制,恐守令貪鄙不法,故于直隷府州縣設巡按御史,各布政司所屬設試僉事。 已罷試僉事,改按察分司四十一道,此分巡之始也。 分守起於永樂間,每令方面官巡視民瘼。 後遂定右參政、右參議分守各屬府州縣。 兵道之設,仿自洪熙間,以武臣疏於文墨,遣參政副使沈固、劉紹等往各總兵處整理文書,商榷機密,未嘗身領軍務也。 至弘治中,本兵馬文升慮武職不修,議增副僉一員敕之。 自是兵備之員盈天下。 兩京不設布、按二司,故督學以御史。 後置守、巡諸員無所屬,則寄銜于鄰近省布、按司官。 行太仆寺。 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一人,正四品寺丞無定員,正六品其屬,主簿一人,從七品掌各邊衛所營堡之馬政,以聽于兵部。 凡騎操馬匹印烙、亻表散、課掌、孳牧,以時督察之。 歲春秋,閲視其增耗、齒色,三歲一稽比,布、按二司不得與。 有瘠損,則聽兵部參罰。 苑馬寺亦如之。 第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中》
第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