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徽號,自天順二年正月奉皇太后始。 致詞云:「嗣皇帝臣,伏惟皇太后陛下,功德兼隆,顯崇徽號,永膺福壽,率土同歡。 」命婦進表慶賀致詞云:「某夫人妾某氏等,恭惟皇太后陛下德同坤厚,允協徽稱,壽福無疆,輿情歡戴。 」餘如常儀。 後上徽號及加上徽號,仿此。 成化二十三年,禮部具儀上,未及皇太子妃禮,特命增之。 志第三十 禮八(嘉禮二) 冊皇后儀冊妃嬪儀附 冊皇太子及皇太子妃儀冊親王及王妃儀冊公主儀附 皇帝 加元服儀 冊皇太子皇子冠禮品官冠禮 庶人冠禮 ○冊皇后儀 古者立後無冊命禮。 至漢靈帝立宋美人為皇后,始禦殿,命太尉持節,奉璽綬,讀冊。 皇后北面稱臣妾,跪受。 其後沿為定製,而儀文代各不同。 明儀注大抵參唐、宋之制而用之,太祖初,定製。 凡冊皇后,前期三日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 前一日,侍儀司設冊寶案于奉天殿禦座前,設奉節官位於冊案之東,掌節者位於其左,稍退,設承製官位於其南,俱西向。 設正副使受制位於橫街于南,北向。 設承製宣制官位於其北,設奉節奉冊奉寶官位於其東北,俱西向。 設正副使受冊寶褥位於受制位之北,北向。 典儀二人位丹陛上南,贊禮二人位正副使北,知班二人位贊禮之南,俱東西相向。 百官及侍從位,如朝儀。 是日早,列鹵簿,陳甲士,設樂如儀。 內官設皇后受冊位及冊節寶案于宮中,設香案于殿上,設權置冊寶案于香案前,設女樂於丹陛。 質明,正副使及百官入。 鼓三嚴,皇帝袞冕禦奉天殿。 禮部官奉冊寶,各置於案。 諸執事官各人就殿上位立。 樂作,四拜,興,樂止。 承製官奏發皇后冊寶,承製訖,由中門出,降自中陛,至宣制位,曰「有制」。 正副使跪,承製官宣制曰:「冊妃某氏為皇后,命卿等持節展禮。 」宣畢,由殿西門入。 正副使俯伏,興。 執事者舉冊寶案,由中門出,降自中陛。 奉節官率掌節者前導,至正副使褥位,以案置於北。 掌節者脫節衣,以節授奉節官。 奉節官以授正使,正使以授掌節者,掌節者跪受,興,立於正使之左。 奉節官退。 引禮引正使詣受冊位,奉冊官以冊授正使,正使跪受,置於案。 退,複位。 副使受寶亦如之。 樂作,正副使四拜。 興,樂止。 正使隨冊,副使隨寶,掌節者前導,舉案者次之,樂作。 出奉天門,樂止。 侍儀奏禮畢,駕興,百官出。 掌節者加節衣,奉冊寶官皆搢笏,取冊寶置龍亭內,儀仗大樂前導,至中宮門外,樂作。 皇后具九龍四鳳冠,服禕衣,出閤,至殿上,南向立。 樂止,正副使奉冊寶權置於門外所設案上。 引禮引正副使及內使監令俱就位。 正使詣內使監令前,稱冊禮使臣某,副使臣某,奉制授皇后冊寶。 內使監令入告皇后,出,複位。 引禮引內外命婦入就位。 正使奉冊授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受,以授內官。 副使授寶亦如之。 各複位。 內使監令率奉冊奉寶內官入,各置於案。 尚儀引皇后降陛,詣庭中位立。 內官奉冊寶立於皇后之東西。 內使監令稱「有制」,尚儀奏拜。 皇后拜,樂作。 四拜,興,樂止。 宣制訖,奉冊內官以冊授讀冊內官讀訖,以授內使監令。 內使監令跪以授皇后,皇后跪受,以授司言。 奉寶如前儀。 受訖,以授司寶。 尚儀奏拜,皇后拜如前。 內使監令出,詣正副使前,稱「皇后受冊禮畢」。 使者退詣奉天殿橫街南,北面西上立,給事中立於正副使東北,西向。 正副使再拜覆命曰:「奉制冊命皇后禮畢。 」又再拜,給事中奏聞,乃退。 皇后既受冊寶,升座。 引禮引內命婦班首一人,詣殿中賀位跪,致詞曰:「茲遇皇后殿下膺受冊寶,正位中宮,妾等不勝歡慶,謹奉賀。 」贊拜,樂作。 再拜,興,樂止。 退,複位。 又引外命婦班首一人,入就殿上賀位,如內命婦儀。 禮畢俱出。 皇后降座,樂作。 還閤,樂止。 次日,百官上表箋稱賀。 皇帝禦殿受賀,如常儀。 遂卜日,行謁廟禮,先遣官用牲牢行事,告以皇后將祗見之意。 前期,皇后齋三日,內外命婦及執事內官齋一日。 設皇后拜位於廟門外及廟中,設內命婦陪祀位於廟庭南,外命婦陪祀位於內命婦之南。 司贊位皇后拜位之東西,司賓位內命婦之北,司香位香案右。 陳盥洗于階東,司盥洗官位其所。 至日,內外命婦各翟衣集中宮內門外。 皇后具九龍四鳳冠,服禕衣。 出內宮門,升輿,至外門外降輿,升重翟車。 鼓吹設而不作。 尚儀陳儀衛,次外命婦,次內命婦,皆乘車前導。 內使監扈從,宿衛陳兵仗前後導從。 皇后至廟門,司賓引命婦先入。 皇后降車,司贊導自左門入,就位,北向立。 命婦各就位,北向立。 司贊奏拜,司賓贊拜,皇后及命婦皆再拜,興。 司贊請詣盥洗位,盥手帨抉手,由東陛升,至神位前。 司贊奏上香者三,司香捧香于右,皇后三上訖,導複位,贊拜如前。 司贊奏禮畢,皇后出自廟之左門,命婦以次出。 皇后升車,命婦前導,如來儀。 過廟,鼓吹振作,皇后入宮。 是日,皇帝宴群臣于謹身殿,皇后宴內外命婦于中宮。 皆如正旦宴會儀。 及成祖即位,冊皇后徐氏,其制小異。 皇帝皮弁服禦華蓋殿,翰林院官以詔書用寶訖,然後禦奉天殿,傳制皇后受冊。 禮畢,翰林官以詔書授禮部官,禮部官奉詔書於承天門開讀。 皇帝還宮,率皇后具服詣奉先殿謁告畢。 皇后具服于內殿,俟皇帝升座。 贊引女官導詣拜位,行謝恩禮,樂作。 八拜,興,樂止。 禮畢。 次日,皇帝皇后受賀宴會,如前儀。 天順八年,增定親王于皇帝前慶賀,次詣皇太后慶賀,次詣皇后前八拜儀。 嘉靖十三年,冊皇后方氏,禮臣具儀注,有謁告內殿儀,無謁告太廟世廟之禮,帝命議增。 於是禮臣以儀上。 先期齋三日,所司陳設如時祫儀。 至日,皇帝禦輅,皇后妃禦翟車,同詣太廟。 命官奉七廟主升神座訖。 皇帝奉高皇帝主,皇后奉高皇后主,出升神座。 迎神、上香、奠帛、祼獻,樂作止,皆如儀。 次詣世廟行禮,同上儀。 隆慶元年增定,頒詔次日,命婦行見皇后禮。 冊妃之儀。 自洪武三年冊孫氏為貴妃,定皇帝不禦殿,承製官宣制曰:「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節行禮。 」但授冊,無寶,餘並如中宮儀。 永樂七年,定冊妃禮。 皇帝皮弁服禦華蓋殿,傳制。 至宣宗立孫貴妃,始授寶,憲宗封萬貴妃,始稱皇,非洪武之舊矣。 嘉靖十年,帝冊九嬪,禮官上儀注。 先日,所司陳設儀仗如朔望儀。 至期,皇帝具袞冕,告太廟、世廟訖,易皮弁服,禦華蓋殿。 百官公服入行禮。 正、副使朝服承製,舉節冊至九嬪宮。 九嬪迎于宮門外,隨至拜位。 女官宣冊,九嬪受冊,先後八拜。 送節出宮門覆命。 九嬪隨具服候,皇后率詣奉先殿謁告,及詣皇帝、皇后前謝恩,俱如冊妃禮。 惟圭用次玉,谷文、銀冊少殺于皇妃五分之一。 二十年,冊德妃張氏,以妃將就室,而帝方靜攝,不傳制,不謁告內殿,餘並如舊。 ○冊皇太子及皇太子妃儀 自漢代始稱皇太子,明帝始有臨軒、冊拜之儀。 唐則年長者臨軒冊授,幼者遣使內冊。 宋惟用臨軒。 元惟用內冊,不以長幼。 第1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