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三年,以萬縣訓導李譯言,命禮部考正從祀先賢名位,頒示天下。 十年,慈利教諭蔣明請祀元儒吳澄。 大學士楊士奇等言當從祀,從之。 正統二年,以宋儒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 三年,禁天下祀孔子于釋、老宮。 孔、顏、孟三氏子孫教授裴侃言:「天下文廟惟論傳道,以列位次。 闕裡家廟,宜正父子,以敘彞倫。 顏子、曾子、子思,子也,配享殿廷。 無繇、子曨、伯魚,父也,從祀廊廡。 非惟名分不正,抑恐神不自安。 況叔梁紇元已追封啟聖王,創殿于大成殿西崇祀,而顏、孟之父俱封公,惟伯魚、子曨仍侯,乞追封公爵,偕顏、孟父俱配啟聖王殿。 」帝命禮部行之,仍議加伯魚、子曨封號。 成化二年,追封董仲舒廣川伯,胡安國建寧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 十二年,從祭酒周洪謨言,增樂舞為八佾,籩豆各十二。 弘治八年,追封楊時將樂伯。 從祀,位司馬光之次。 九年,增樂舞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 十二年,闕裡孔廟毀,敕有司重建。 十七年,廟成,遣大學士李東陽祭告,並立御製碑文。 正德十六年,詔有司改建孔氏家廟之在衢州者,官給錢,董其役。 令博士孔承義奉祀。 嘉靖九年,大學士張璁言:「先師祀典,有當更正者。 叔梁紇乃孔子之父,顏路、曾曨、孔鯉乃顏、曾、子思之父,三子配享廟庭,紇及諸父從祀兩廡,原聖賢之心豈安?請于大成殿後,別立室祀叔梁紇,而以顏路、曾曨、孔鯉配之。 」帝以為然。 因言:「聖人尊天與尊親同。 今籩豆十二,牲用犢,全用祀天儀,亦非正禮。 其謚號、章服悉宜改正。 」璁緣帝意,言:「孔子宜稱先聖先師,不稱王。 祀宇宜稱廟,不稱殿。 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毀。 籩豆用十,樂用六佾。 配位公侯伯之號宜削,止稱先賢先儒。 其從祀申黨、公伯寮、秦冉等十二人宜罷,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于其鄉,後蒼、王通、歐陽修、胡瑗、蔡元定宜從祀。 」 帝命禮部會翰林諸臣議。 編修徐階疏陳易號毀像之不可。 帝怒,謫階官,乃御製《正孔子祀典說》,大略謂孔子以魯僭王為非,寧肯自僭天子之禮?復為《正孔子祀典申記》,俱付史館。 璁因作《正孔子廟祀典或問》奏之。 帝以為議論詳正,並令禮部集議。 於是御史黎貫等言:「聖祖初正祀典,天下岳瀆諸神皆去其號,惟先師孔子如故,良有深意。 陛下疑孔子之祀上擬祀天之禮。 夫子以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雖擬諸天,亦不為過。 自唐尊孔子為文宣王,已用天子禮樂。 宋真宗嘗欲封孔子為帝,或謂周止稱王,不當加帝號。 而羅從彥之論,則謂加帝號亦可。 至周敦頤則以為萬世無窮王祀孔子,邵雍則以為仲尼以萬世為王。 其辨孔子不當稱王者,止吳澄一人而已。 伏望博考群言,務求至當。 」時貫疏中言:「莫尊于天地,亦莫尊于父師。 陛下敬天尊親,不應獨疑孔子王號為僭。 」帝因大怒,疑貫藉此以斥其追尊皇考之非,詆為奸惡,下法司會訊,褫其職。 給事中王汝梅等亦極言不宜去王號,帝皆斥為謬論。 於是禮部會諸臣議:「人以聖人為至,聖人以孔子為至。 宋真宗稱孔子為至,宋真宗稱孔子為至聖,其意已備。 今宜于孔子神位題至聖先師孔子,去其王號及大成、文宣之稱。 改大成殿為先師廟,大成門為廟門。 其四配稱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 十哲以下凡及門弟子,皆稱先賢某子。 左丘明以下,皆稱先儒某子,不復稱公侯伯。 遵聖祖首定南京國子監規制,制木為神主。 仍擬大小尺寸,著為定式。 其塑像即令屏撤。 春秋祭祀,遵國初舊制,十籩十豆。 天下各學,八籩八豆。 樂舞止六佾。 凡學別立一祠,中叔梁紇,題啟聖化孔氏神位,以顏無繇、曾點、孔鯉、孟孫氏配,俱稱先賢某氏,至從祀之賢,不可不考其得失。 申黨即申棖,厘去其一。 公伯寮、秦冉、顏何、荀況、戴聖、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吳澄罷祀。 林放、蘧瑗、盧植、鄭眾、鄭玄、服虔、范寧各祀于其鄉。 後蒼、王通、歐陽修、胡瑗宜增入。 」命悉如議行。 又以行人薛侃議,進陸九淵從祀。 初,洪武時,司業宋濂請去像設主,禮儀樂章多所更定,太祖不允。 成、弘間,少詹程敏政嘗謂馬融等八人當斥。 給事中張九功推言之,並請罷荀況、公伯寮、蘧瑗等,而進後蒼、王通、胡瑗。 為禮官周洪謨所卻而止。 至是以璁力主,眾不敢違。 毀像蓋用濂說,先賢去留,略如九功言。 其進歐陽修,則以濮議故也。 明年,國子監建啟聖公祠成。 從尚書李時言,春秋祭祀,與文廟同日。 籩豆牲帛視四配,東西配位視十哲,從祀先儒程晌、硃松、蔡元定視兩廡。 輔臣代祭文廟,則祭酒祭啟聖祠。 南京祭酒于文廟,司業于啟聖祠。 遂定製,殿中先師南向,四配東西向。 稍後十哲:閔子損、冉子雍、端木子賜、仲子由、卜子商、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顓孫子師皆東西向。 兩廡從祀:先賢澹台滅明、宓不齊、原憲、公冶長、南宮适、高柴、漆雕開、樊須、司馬耕、公西赤、有若、琴張、申棖、陳亢、巫馬施、梁鱣、公曨哀、商瞿、冉孺、顏辛、伯虔、曹恤、冉季、公孫龍、漆雕哆、秦商、漆雕徒父、顏高、商澤、壤駟赤、任不齊、石作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後處、鄡單、奚容AM、罕父黑、顏祖、榮旂、秦祖、左人郢、句井疆、鄭國、公祖句茲、原亢、縣成、廉潔、燕亻及、叔仲會、顏之仆、邽巽、樂欬、公西輿如、狄黑、孔忠、公西AM、步叔乘、施之常、秦非、顏噲,先儒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伏勝、高堂生、孔安國、毛萇、董仲舒、後蒼、杜子春、王通、韓愈、胡瑗、周敦頤、程顥、歐陽修、邵雍、張載、司馬光、程頤、楊時、胡安國、硃熹、張栻、陸九淵、呂祖謙、蔡沈、真德秀、許衡凡九十一人。 隆慶五年,以薛瑄從祀。 萬曆中,以羅從彥、李侗從祀。 十二年,又以陳獻章、胡居仁、王守仁從祀。 二十三年,以宋周敦頤父輔成從祀啟聖祠。 又定每歲仲春、秋上丁日禦殿傳制,遣大臣祭先師及配位。 其十哲以翰林官、兩廡以國子監官各二員分獻。 每月朔,及每科進士行釋菜禮。 司府州縣衛學各提調官行禮。 牲用少牢,樂如太學。 京府及附府縣學,止行釋菜禮。 崇禎十五年,以左丘明親授經于聖人,改稱先賢。 並改宋儒周、二程、張、硃、邵六子亦稱先賢,位七十子下,漢唐諸儒之上。 然僅國學更置之,闕裡廟廷及天下學宮未遑頒行也。 ○旗纛 第1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