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史 本紀第一 太祖一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硃氏。 先世家沛,徙句容 ,再徙泗州。 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 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 及產,紅光滿室。 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 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 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 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 裡人劉繼祖與之地 ,乃克葬,即鳳陽陵也。 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逾月,游食合肥。 道病,二紫衣人與俱,護視甚至。 病已,失所在。 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 當是時,元政不綱,盜賊四起。 劉福通奉韓山童假宋後起潁,徐壽輝僭帝號起蘄,李二、彭大、趙均用起徐,眾各數萬,並置將帥,殺吏,侵略郡縣,而方國珍已先起海上。 他盜擁兵據地,寇掠甚眾。 天下大亂。 十二年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其黨孫德崖等起兵濠州。 元將徹裡不花憚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賞。 太祖時年二十四,謀避兵,卜于神 ,去留皆不吉。 乃曰:「得毋當舉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閏三月甲戌朔入濠見子興。 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 戰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 子興與德崖齟齬,太祖屢調護之。 秋九月,元兵復徐州,李二走死,彭大、趙均用奔濠,德崖等納之。 子興禮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 德崖遂與謀,伺子興出,執而械諸孫氏,將殺之。 太祖方在淮北,聞難馳至,訴于彭大。 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擁盾,發屋出子興,破械,使人負以歸,遂免。 是冬,元將賈魯圍濠。 太祖與子興力拒之。 十三年春,賈魯死,圍解。 太祖收裡中兵,得七百人。 子興喜,署為鎮撫。 時彭、趙所部暴橫 ,子興弱,太祖度無足與共事,乃以兵屬他將,獨與徐達、湯和、費聚等南略定遠。 計降驢牌寨民兵三千,與俱東。 夜襲元將張知院于橫澗山,收其卒二萬。 道遇定遠人李善長,與語,大悅,遂與俱攻滁州,下之。 是年,張士誠據高郵,自稱誠王。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脫脫大敗士誠于高郵,分兵圍六合。 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 」與耿再成軍瓦梁壘,救之。 力戰 ,衛老弱還滁。 元兵尋大至,攻滁,太祖設伏誘敗之。 然度元兵勢盛且再至,乃還所獲馬,遣父老具牛酒謝元將曰:「守城備他盜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賴以完。 脫脫既破士誠,軍聲大振,會中讒,遽解兵柄,江淮亂益熾。 十五年春正月,子興用太祖計,遣張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總其軍。 太祖慮諸將不相下,秘其檄 ,期旦日會廳事。 時席尚右,諸將先入,皆踞右。 太祖故後至,就左。 比視事,剖決如流,眾瞠目不能發一語,始稍稍屈。 議分工甓城,期三日。 太祖工竣,諸將皆後。 於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總諸公兵,今甓城皆後期,如軍法何?」諸將皆惶恐謝。 乃搜軍中所掠婦女縱還家,民大悅。 元兵十萬攻和,拒守三月,食且盡,而太子禿堅、樞密副使絆住馬、民兵元帥陳野先分屯新塘、高望、鷄籠山以絶餉道。 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 三月,郭子興卒。 時劉福通迎立韓山童子林兒于亳,國號宋,建元龍鳳。 檄子興子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太祖為左右副元帥。 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 然念林兒勢盛,可倚藉,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 夏四月,常遇春來歸。 五月,太祖謀渡江,無舟。 會巢湖帥廖永安、俞通海以水軍千艘來附,太祖大喜 ,往撫其眾。 而元中丞蠻子海牙扼銅城閘、馬場河諸隘,巢湖舟師不得出。 忽大雨,太祖喜曰:「天助我也!」遂乘水漲, 從小港縱舟還。 因擊海牙于峪溪口,大敗之,遂定計渡江。 諸將請直趨集慶。 太祖曰:「取集慶必自採石始。 採石重鎮,守必固,牛渚前臨大江,彼難為備,可必克也。 」六月乙卯,乘風引帆,直達牛渚。 常遇春先登,拔之。 採石兵亦潰。 緣江諸壘悉附。 諸將以和州饑,爭取資糧謀歸。 太祖謂徐達曰:「渡江幸捷,若舍而歸,江東非吾有也。 」乃悉斷舟纜,放急流中,謂諸將曰:「太平甚近,當與公等取之。 」遂乘勝拔太平,執萬戶納哈出。 總管靳義赴水死,太祖曰:「義士也」,禮葬之。 揭榜禁剽掠。 有卒違令,斬以徇,軍中肅然。 改路曰府。 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領元帥事,召陶安參幕府事,李習為知府。 時太平四面皆元兵。 右丞阿魯灰、中丞蠻子海牙等嚴師截姑孰口,陳野先水軍帥康茂才以數萬眾攻城。 太祖遣徐達、鄧愈、湯和逆戰,別將潛出其後,夾擊之,擒野先,並降其眾,阿魯灰等引去。 秋九月,郭天敘、張天祐攻集慶,野先叛,二人皆戰死,於是子興部將盡歸太祖矣。 野先尋為民兵所殺,從子兆先收其眾,屯方山,與海牙掎角以窺太平。 冬十二月壬子,釋納哈出北歸。 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採石。 三月癸未,進攻集慶,擒兆先,降其眾三萬六千人 ,皆疑懼不自保。 太祖擇驍健者五百人入衛,解甲酣寢達旦,眾心始安。 庚寅,再敗元兵于蔣山。 元御史大夫福壽,力戰死之,蠻子海牙遁歸張士誠,康茂才降。 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諭之曰:「元政氵賣擾,干戈蜂起,我來為民除亂耳,其各安堵如故。 賢士吾禮用之,舊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貪暴殃吾民。 」民乃大喜過望。 改集慶路為應天府,闢夏煜、孫炎、楊憲等十餘人,葬御史大夫福壽,以旌其忠。 當是時,元將定定扼鎮江,別不華、楊仲英屯寧國,青衣軍張明鑒據揚州,八思爾不花駐徽州 ,石抹宜孫守處州,其弟厚孫守婺州,宋伯顏不花守衢州,而池州已為徐壽輝將所據,張士誠自淮東陷平江,轉掠浙西。 太祖既定集慶,慮士誠、壽輝強,江左、浙右諸郡為所並,於是遣徐達攻鎮江,拔之,定定戰死。 夏六月,鄧愈克廣德。 秋七月己卯,諸將奉太祖為吳國公。 置江南行中書省,自總省事,置僚佐。 貽書張士誠,士誠不報 ,引兵攻鎮江。 徐達敗之,進圍常州,不下。 九月戊寅,如鎮江,謁孔子廟。 遣儒士告諭父老,勸農桑,尋還應天。 十七年春二月,耿炳文克長興。 三月,徐達克常州。 夏四月丁卯,自將攻寧國,取之 ,別不華降。 五月,上元、寧國、句容獻瑞麥。 六月,趙繼祖克江陰。 秋七月,徐達克常熟。 胡大海克徽州,八思爾不花遁。 冬十月,常遇春克池州,繆大亨克揚州,張明鑒降。 十二月己丑,釋囚。 是年,徐壽輝將明玉珍據重慶路。 第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