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饒賊復自昱嶺關寇于潛,行省乃假摶霄為參知政事,俾復提兵討之。 摶霄曰:「必欲除殘去暴,所不敢辭。 若假以重爵,則不敢受。 」即日引兵至臨安新溪,是為入杭要路,既分兵守之而始進兵至叫口及虎檻,遇賊,皆大破之,追殺至于潛,遂復其縣治。 既又克複昌化縣及昱嶺關,降賊將潘大CO二千人。 賊又有犯千秋關者,摶霄還軍守于潛,而賊兵大至,焚倚郭廬舍。 摶霄按軍不動,左右請出兵,摶霄曰:「未也。 」遣人執白旗登山望賊,約曰:「賊以我為怯,必少懈;伺其有間,則麾所執旗。 」又伏兵城外,皆授以火砲,復約曰:「見旗動,砲即發。 」已而旗動,砲發,兵乃盡出,斬首數知級,遂復千秋關。 未幾,賊復攻獨松、百丈、幽嶺三關,摶霄乃先以兵守多溪。 多溪,三關要路也。 既又分為三軍:一出獨松,一出百丈,一出幽嶺。 然後會兵搗賊巢,遂乘勝復安吉,七戰而克之,賊將以其徒來降者數百人。 既數日,賊復來窺獨松。 摶霄即以兵守苦嶺及黃沙嶺。 賊帥梅元來降,且言復有帥十一人欲降者,即遣偏將余思忠至賊寨諭之。 賊皆入暗室潛議,思忠持火投入室內,拔劍語眾曰:「元帥命我來活汝,汝復何議!」已而火起,焚其寨,叱賊黨散去,而引賊帥來降。 明日,進兵廣德,克之。 有蘄賊與饒、池諸賊復犯徽州。 賊中有道士,能作十二里霧。 摶霄以兵擊之,已而妖霧開豁,諸伏兵皆起,襲賊兵後,賊大潰亂,斬首數萬級,擒千餘人。 獲道士,焚其妖書而斬之。 遂平徽州。 十四年,除水軍都萬戶。 俄升樞密院判官,從丞相脫脫征高郵,分戍鹽城、興化。 賊巢在大縱、德勝兩湖間,凡十有二,悉剿平之。 即其地築芙蓉寨,賊入,輒迷故道,盡殺之,自是不復敢犯。 賊恃鰼水,渡淮北,據安東州。 摶霄招善水戰者五百人,與賊戰安東之大湖,大敗之,遂復安東。 十六年,剿平北沙、廟灣、沙浦等寨。 尋進兵泗州,不利。 賊乘勝東下,斷我軍糧道,乃回軍屯北沙,糧且絶,與賊死戰,凡七晝夜。 賊敗走,奪賊船七十餘,乃得渡淮,保泗州。 時方暑雨,湖水溢,諸營皆避去,而摶霄獨守孤城,賊環繞數十里攻之。 摶霄坐城上,遣偏將以騎士由四門突出賊後,約曰:「旗一麾即還。 」既而旗動,騎士還,步卒自城中出,夾擊之,賊大敗。 然賊寨猶阻西行之路,乃結陣而往,翊以奇兵,轉戰數十合,軍始得至海寧。 朝廷嘉其功,升同僉淮南行樞密院事。 摶霄建議于朝曰: 淮安為南北襟喉、江淮要衝之地,其地一失,兩淮皆未易復也。 則救援淮安,誠為急務。 為今日計,莫若于黃河上下,並瀕淮海之地,及南自沭陽,北抵沂、莒、贛榆諸州縣,布連珠營,每三十里設一總寨,就三十里中又設一小寨,使斥堠烽燧相望,而巡邏往來,遇賊則併力野戰,無事則屯種而食。 然後進有援,退有守,此善戰者所以常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也。 又海寧一境,不通舟楫,軍糧惟可陸運,而凡瀕淮海之地,人民屢經盜賊,宜加存撫,權令軍人搬運。 其陸運之方,每人行十步,三十六人可行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行一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行一百里。 每人負米四斗,以夾布囊盛之,用印封識,人不息肩,米不著地,排列成行,日行五百回,計路二十八里,輕行一十四里,重行一十四里,日可運米二百石。 每運給米一升,可供二萬人。 此百里一日運糧之術也。 又江淮流移之民,並安東、海寧、沭陽、贛榆等州縣俱廢,其民壯者既為軍,老弱無所依歸者,宜設置軍民防禦司,擇軍官材堪牧守者,使居其職,而籍其民,以屯故地。 於是練兵積穀,且耕且戰,內全山東完固之邦,外御淮海出沒之寇,而後恢復可圖也。 十七年,毛貴陷益都、般陽等路,有旨命摶霄從知樞密院事卜蘭奚討之。 而濟南又告急,摶霄乃提兵援濟南。 賊眾自南山來攻濟南,望之兩山皆赤。 摶霄按兵城中,先以數十騎挑之,賊眾悉來鬥,騎兵少卻,至磵上,伏兵起,遂合戰,城中兵又大出,大破之。 而般陽賊復約泰安之黨,逾南山來襲濟南。 摶霄列兵城上,弗為動。 賊夜攻南門,獨以矢石禦之。 黎明,乃默開東門,放兵出賊後。 既旦,城上兵皆下,大開南門合擊之,賊敗走。 復追殺之,賊眾悉無遺者。 於是濟南始寧。 詔就升淮南行樞密院副使,兼山東宣慰使都元帥,仍賜上尊、金帶、楮幣、名馬以勞之。 有疾其功者,譖于總兵太尉紐的該,令摶霄依前詔,從卜蘭奚同征益都。 摶霄即出濟南城,屬老且病,請以其弟昂霄代領其眾,朝廷從之。 授昂霄淮南行樞密院判官。 未幾,有旨命摶霄守河間之長蘆。 十八年,摶霄以兵北行,且曰:「我去,濟南必不可保。 」既而濟南果陷。 摶霄方駐兵南皮縣之魏家莊,適有使者奉詔拜摶霄河南行省右丞,甫拜命,毛貴兵已至,而營壘猶未完。 諸將謂摶霄曰:「賊至當如何?」摶霄曰:「我受命至此,當以死報國耳。 」因拔劍督兵以戰。 而賊眾突至摶霄前,捽而問曰:「汝為誰?」摶霄曰:「我董老爺也!」眾刺殺之,無血,惟見其有白氣衝天。 是日,昂霄亦死之。 事聞,贈宣忠守正保節功臣、榮祿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魏國公,謚忠定。 昂霄贈推誠孝節功臣、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隴西郡侯,謚忠毅。 摶霄早以儒生起家,輒為能吏,會天下大亂,乃復以武功自奮,其才略有大過人者,而當時用之不能盡其才,君子惜之。 ○劉哈剌不花 劉哈剌不花,其先江西人。 倜儻好義,不事家產,有古俠士風。 居燕趙有年,遂為探馬赤軍戶。 至正十二年,潁、亳盜起,朝遷以泰不花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總兵討之。 哈剌不花上書陳十事,其七言兵機及攻守方略。 泰不花大喜,即闢為掾史。 未幾,奏除左右司都事。 泰不花以哈剌不花嘗為探馬赤,有膂力,善騎射,俾統前八翼軍,為先鋒將。 明號令,信賞罰,士皆樂為之用,而料敵成敗,所向無失。 是時,答失八都魯軍潰于長葛,收集散卒,復屯中牟。 哈剌不花軍于汴梁南彭子岡。 有自長葛來者言,總兵官已為賊所敗,次中牟。 哈剌不花曰:「賊既捷,兵必再至,我不可不往援。 」遂整兵而前。 既而有使馳報:夜四鼓,賊從洧川渡河,未知其所向。 哈剌不花曰:「是必襲答失八都魯營耳。 我行已緩,不及事,不若以精鋭斷賊歸路,覆之必矣。 」於是領軍徐行。 天未明,伏軍其歸路。 賊果襲答失八都魯營,大掠輜重而回。 哈剌不花伏軍四起,賊大敗,盡俘獲之。 當是時,答失八都魯雖以平章政事總大兵,而哈剌不花功名與之相埒。 十七年,山東毛貴率其賊眾,由河間趨直沽,遂犯漷州,至棗林。 已而略柳林,逼畿甸,樞密副使達國珍戰死,京師人心大駭。 在廷之臣,或勸乘輿北巡以避之,或勸遷都關陝,眾議紛然,獨左丞相太平執不可。 哈剌不花時為同知樞密院事,奉詔以兵拒之,與之戰于柳林,大捷。 貴眾悉潰退,走據濟南,京師遂安,哈剌不花之功居多。 哈剌不花後遷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以卒。 第3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3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