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字伯恭,大寧之惠州人。 通刑名法律之學。 淮東、山南廉訪司皆闢書吏。 天歷初,闢御史台察院書吏,歷刑部令史、徽政院掾史,遂升中書掾。 至元五年,用累考及格,授刑部主事。 六年,遷樞密院都事,拜監察御史。 時既毀文宗廟主,削文宗後皇太后之號,徙東安州,而皇弟燕帖古思,文宗子也,又放之高麗。 敬上疏,略曰:「文皇獲不軌之愆,已徹廟祀;叔母有階禍之罪,亦削洪名。 盡孝正名,斯亦足矣。 惟念皇弟燕帖古思太子,年方在幼,罹此播遷,天理人情,有所不忍。 明皇當上賓之日,太子在襁褓之間,尚未有知,義當矜憫。 蓋武宗視明、文二帝,皆親子也,陛下與太子,皆嫡孫也。 以武皇之心為心,則皆子孫,固無親疏;以陛下之心為心,未免有彼此之論。 臣請以世俗喻之:常人有百金之產,尚置義田,宗族困厄者,為之教養,不使失所。 況皇上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子育黎元,當使一夫一婦無不得其所,今乃以同氣之人,置之度外,適足貽笑邊邦,取辱外國。 況蠻夷之心,不可測度,倘生他變,關係非輕。 興言至此,良為寒心!臣願殺身以贖太子之罪,望陛下遣近臣迎歸太后、太子,以全母子之情,盡骨肉之義,天意回,人心悅,則宗社幸甚!」不報。 又上疏,諫天子巡幸上都,宜禦內殿。 其略曰:「世祖以上都為清暑之地,車駕行幸,歲以為常,閣有大安,殿有鴻禧、睿思,所以保養聖躬,適起居之宜,存畏敬之心也。 今失剌斡耳朵思,乃先皇所以備宴遊,非常時臨禦之所。 今陛下方以孝治天下,屢降德音,祗行宗廟親祀之禮,雖動植無知,罔不歡悅,而國家多故,天道變更,臣備員風紀,以言為職,願大駕還大內,居深宮,嚴宿衛,與宰臣謀治道。 萬機之暇,則命經筵進講,究古今盛衰之由,緝熙聖學,乃宗社之福也。 」時帝數以歷代珍寶分賜近侍,敬又上疏曰:「臣聞世皇時,大臣有功,所賜不過槃革,重惜天物,為後世慮至遠也。 今山東大饑,燕南亢旱,海潮為災,天文示儆,地道失寧,京畿南北,蝗飛蔽天,正當聖主恤民之日。 近侍之臣,不知慮此,奏稟承請,殆無虛日,甚至以府庫百年所積之寶物,遍賜仆禦閽寺之流、乳稚童孩之子。 帑藏或空,萬一國有大事,人有大功,又將何以為賜乎!乞追回所賜,以示恩不可濫,庶允公論。 」 是年,出僉山北廉訪司事,按部全寧。 獄有李秀,以坐造偽鈔,連數十人,而皆與秀不相識,敬疑而讞之。 秀曰:「吾以訓童子為業,居村落間,有司至秀舍,謂秀為偽造鈔者,捶楚之下,不敢不誣服耳。 」敬詢知始謀者,乃大同王濁,十餘年事不泄,而有司誤以李秀為王濁也。 移文至大同,果得王濁為真造偽鈔者。 至正初,遷河南,又遷江東。 所至抑豪強,惠下窮,洗冤滯,興學勸農,百廢具舉。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入為諸路寶鈔提舉,改工部侍郎。 十一年,遷同知大都路總管府事。 直沽河淤數年,中書省委敬浚治之,給鈔數萬錠,募工萬人,不三月告成,咸服其能。 除刑部侍郎,遷中書左司郎中。 十二年,歷兵部尚書,為樞密院判官。 十四年,遷刑部尚書。 廣東府憲仇殺,以沙加班處大逆,敬詳憲府以私相害,致有是變,殺人者自有典章,得坐一人,大逆非謀反,則不科得坐一家,敬立論舍重而就輕,朝廷咸以為然。 十五年,復為樞密院判官,尋拜參知政事,行省河南,復為兵部尚書,兼濟寧軍民屯田使。 朝廷給以鈔十萬錠,散于有司,招致居民、軍士,立營屯種,歲收得百萬斛,以給邊防。 居歲余,其法井井。 十有七年,召為大司農少卿,遂拜中書參知政事。 盜據齊魯,敬與平章政事答蘭、參知政事俺普,分省陵州。 陵州乃南北要衝,無城郭,而居民散處,敬兼領兵、刑、戶、工四部事,供給諸軍,事無不集。 丞相以其能上聞,賜之上尊,仍命其便宜行事。 敬與俺普密議曰:「我軍強且勝,彼將敗而降,如得仗義之士,直抵其巢穴而招安之,亦方面之幸也。 」有國子生王恪等,願請往,敬以便宜授以官,俾之行,至鄆城,見李秉彞、田豐等,諭以逆順禍福之理,豐與秉彞皆悔過自新。 山東郡邑之復,敬之策居多。 敬以軍馬供給浩繁,而民力日疲,乃請行納粟補官之令,中書以其言聞,詔從之。 河北燕南士民踵躡而至,積粟百萬石、綺段萬匹,用以給軍費,民獲少蘇。 十八年,除山東行樞密院副使,俄遷江浙行省左丞。 卒,年六十七。 贈資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如故,謚曰忠敏。 列傳第七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呂思誠 呂思誠,字仲實,平定州人。 六世祖宗禮,金進士,遼州司戶。 宗禮生仲堪,亦舉進士。 仲堪生時敏,時敏生釗,為千夫長,死國事。 釗生德成,德成生允,卒平定知州致仕,思誠父也。 母馮氏,夢一丈夫,烏巾、白襕衫、紅鞓束帶,趨而揖曰:「我文昌星也。 」及寤,思誠生,目有神光,見者異之。 及長,從蕭學治經。 已而入國子學為陪堂生,試國子伴讀,中其選。 擢泰定元年進士第,授同知遼州事,未赴。 丁內艱。 改景州蓚縣尹。 差民戶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學祀事;每歲春行田,樹畜勤敏者,賞以農器,人爭趨事,地無遺力。 民石安兒等,流離積年,至是,聞風復業。 印識文簿,畀社長藏之,季月報縣,不孝弟、不事生業者,悉書之,罰其輸作。 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飲食若干,多者責償其直。 豪猾者竄名職田戶,思誠盡祛其弊。 天歷兵興,豫貸鈔于富民,令下造軍器,事皆先集,民用不擾。 于後得官價,亟以還民。 翟彞自其大父因河南亂,被掠為人奴,歲納丁粟以免作。 思誠知彞力學,如其主與之約,終彞身粟三十石,仍代之輸,彞得為良民。 他日買羊,劉智社民李,持酒來見,訴其弟匿羊,思誠叱之退。 王青兄弟四人,友愛彌篤,思誠至其家,取酒勸酬,歡同骨肉。 李之兄弟相謂曰:「我等終不敢見尹矣。 」各具酒食相切責,悔前過,析居三十年,復還同爨。 鎮民張復,叔母孀居,且瞽,丐食以活,恐思誠聞之,即日迎養。 思誠憐其貧,令為媒互人以養之。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盧師谷小青,謂龍也,禱之即雨。 思誠以其惑人,殺蛇,逐道士,雨亦隨至,遂有年。 縣多淫祠,動以百餘計,刑牲以祭者無虛日,思誠悉命毀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 擢翰林國史院檢閲官,俄升編修。 文宗在奎章閣,有旨取國史閲之,左右舁匱以往,院長貳無敢言。 思誠在末僚,獨跪閣下爭曰:「國史紀當代人君善惡,自古天子無觀閲之者。 」事遂寢。 尋擢國子監丞,升司業,拜監察御史。 與斡玉倫徒等劾中書平章政事徹裡帖木兒變亂朝政,章上,留中不下,思誠納印綬殿前,遂出僉廣西廉訪司事。 巡行郡縣,土官有于元帥者,恃勢魚肉人,恐事覺,陰遣其子迓思誠于道。 思誠縛之,悉發其陰私,痛懲其罪,一道震肅。 移浙西。 達識帖睦邇時為南台御史大夫,與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誠劾之,思誠曰:「吾為天子耳目,不為台臣鷹犬也。 」不聽。 已而聞行省平章左吉貪墨,浙民多怨之,思誠奏疏其罪,流之海南。 第3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3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