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高山,德興府人。 父忽魯虎,以侍衛軍從太祖定中原,太宗賜以東昌、廣平四十餘戶,遂徙居廣平之洺水。 中統三年,高山因平章塔察兒入見世祖,因奏曰:「在昔太祖皇帝所集按察兒、孛羅、窟裡台、孛羅海拔都、闊闊不花五部探馬赤軍,金亡之後,散居牧地,多有入民籍者。 國家土宇未一,宜加招集,以備驅策。 」帝大悅,曰:「聞卿此言,猶寐而覺。 」即命與諸路同招集之。 既籍其數,仍命高山佩銀符領之。 四年,授管軍總管,鎮息州,軍令嚴肅,寇不敢窺。 居四年,邊境晏然,賜金符以獎之。 至元八年,從取光州,克棗陽,進攻襄樊,皆有功。 十年,從阿術略地淮上。 十一年,從下江南,以功升顯武將軍。 十二年冬,丞相伯顏命以所部兵取寧國,下令無虜掠。 既至城下,喻以禍福,寧國開門迎降,秋毫無犯。 復令兵從至焦山,與宋將孫虎臣、張世傑轉戰百餘里,殺獲甚多,以功賜金虎符,進信武將軍,鎮高郵。 宋平,伯顏等朝京師,帝問:「有瘦而善戰者,朕忘其名。 」伯顏以高山對,且盛稱其功。 帝即召見,命高山自擇一大郡以佚老,而以所部軍俾其子領之,高山辭曰:「臣筋力尚壯,猶能為國驅馳,豈敢為自安計。 」帝從之,進顯武將軍,領兵北征,屯亦脫山。 十六年,命同忽都魯領三衛軍戍和林,因屯田以給軍儲,歲不乏用。 乃顏叛,督戰有功,賜三珠虎符、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守衛東宮。 成宗憫其老,以其子闊闊不花襲職,賜鈔三百錠。 大德七年,卒於家,年七十六。 ○鞏彥暉 鞏彥暉,易州人,與兄彥榮俱以武勇稱。 初,彥榮經百夫長隷千戶何伯祥麾下,累有戰功,後告老,以彥暉代之。 諸軍伐宋,彥暉從破棗陽,斬首甚眾。 萬戶張柔之駐曹武也,彥暉與伯祥別將一軍破大洪諸寨。 宋人出荊、鄂,選兵二萬救之。 彥暉與伯祥逆戰,斬首五百級,生擒曹路分等一十六人。 是夜,宋兵來攻,彥暉率甲士三十人,追擊于曹武鎮,敵潰走,擒其主將以歸。 戰光州,柔軍于東北,夜二鼓,命彥暉率勁卒二百伏西南,五鼓,東北聲振天地,彥暉植梯先登,眾繼之,破其外城,遂急攻,並其子城破之。 戰滁州,彥暉率浮渾脫者十人,夜渡池水,入欄馬牆,殺守軍三鋪,焚其東南角排寨木簾,大軍繼之,比明拔其城。 會大軍攻黃州,諸將壁壘未定,有舟來覘,柔遣彥暉伏甲二百于赤壁之下。 敵軍夜半果水陸並至,彥暉等曳槍俟其半過而擊之,敵大撓,死者無算,生擒十七人。 師還,又破張家寨,以守將獻。 從攻壽州,奪其門,生擒三人以出。 泗州之役,諸將自四鼓集城下,為塹水所阻,黎明無敢渡者,兩軍交射如雨。 彥暉被重甲徑渡,敵將來禦,彥暉刺其胸搏殺之。 眾畢渡,至晡得其外城,尋登其月城。 彥暉將下,顧伯祥失所在,乃與王進反求之。 敵復追襲,彥暉力戰,翼伯祥以出,由是伯祥與彥暉如親昆弟然。 事聞,賜彥暉銀符牌,俾兼鎮撫事。 歲己未十一月,兵渡江,次武昌。 宋援兵四集,彥暉逆戰,有舟數十來挑戰,彥暉逐之入湖中,伏出,圍彥暉數匝,左右莫能近。 彥暉矢盡,短兵接,身被重傷,度不可免,遂投水中。 敵援之出,載歸江州,見宋官不屈,問以事不對,竟死,年五十六。 長子信,襲授銀符,易州等處管軍總把。 中統三年,從征李璮。 至元四年,從元帥阿術南征。 九年,從攻樊城,先登,奪其土城,焚西南角樓,殺敵軍十人,擒五人。 宋將矮張以舟兵來援,自高頭堡戰鬥八十餘里,抵襄陽城下,奪戰艦二,獲其裨將二人、軍八人。 十一年,從丞相伯顏攻沙陽堡,率勇士五十,縱火焚其寨,敵軍大亂,遂破之。 是年,從渡江,與宋兵戰,俘生口十一,奪戰艦二。 繼又領軍由陸進,直抵鄂城下,殺宋兵數十人,擒江路分一人以歸。 十二年,戰丁家洲,殺宋兵七十餘人,奪戰艦二。 江南平,以功升武略將軍、管軍千戶,鎮太平州。 十六年,以疾辭。 子思明、思溫、思恭。 思明初患目疾,以思溫襲。 及思溫卒,而思明疾愈,復以思明襲。 思明卒,以思恭襲懷孟萬戶府管軍下千戶,佩金符。 ○蔡珍 蔡珍,彰德安陽人。 父興,幼隷軍籍,從宗王口溫不花出征,權管軍百戶。 興告老,以珍代之。 珍素驍勇。 歲戊午,從憲宗攻宋合州釣魚山。 中統元年,從世祖征阿里不哥。 三年,從征李璮。 後從鎮襄陽,徇安慶,攻五河,所至有功。 南方平,遂入備宿衛。 十四年,授忠顯校尉、管軍總把,尋命權千戶。 是年冬,扈駕駐黑城。 珍遣兵士儲芻藁,築土室,軍府賴其用。 道遇凍者,必扶入室溫煦之。 軍糧必為撙節,不使頓絶以致饑困。 十五年,充本衛都鎮撫。 十七年,升忠武校尉、中衛親軍總把,俄改屬後衛,賜銀符。 時白海初建行營,命珍督役,卒事,民不知擾,雖草木無纖介損。 帝臨幸,問其故,近臣以蔡珍號令嚴肅為對,帝嘉之,賞以鈔若干。 二十一年,改授膠東海道都漕運司丁壯萬戶府都鎮撫。 二十七年,進後衛親軍千戶,佩金符。 元貞元年,進階武略。 俄告老而歸,子恕襲。 ○張泰亨 張泰亨,堂邑縣人。 父山,為管軍百戶。 泰亨襲職,從攻宋釣魚山及樊城,征女兒阿塔有功。 中統二年,授銀符、侍衛軍總把。 三年,從圍李璮有功。 至元四年,賜金符,升京東歸德等處新軍千戶。 從征西川有功,授元帥府鎮撫。 六年,改省都鎮撫。 七年,從攻襄陽,矢中右臂。 十年,從攻樊城。 十二年,進武略將軍、管軍總管,尋進明威將軍。 從攻潭州,矢中鼻,拔矢奮戰,卻敵兵。 十三年,賜虎符,進階武德。 從征廣西,破靜江府。 十四年,還軍潭州,金瘡發,卒。 子繼祖襲,移鎮鄂州,舟過洞庭,溺死。 子震幼,以兄顯祖代之。 二十四年,從征交趾,陷沒。 震襲職,授金符、昭信校尉、管軍上千戶。 延祐二年,覃恩加武略將軍,尋進階武德。 五年,升武節將軍、潁州萬戶府副萬戶。 天歷二年,卒,子珽襲。 ○賀祉 賀祉,益都人。 父進,嘗平漣水有功,為元帥左監軍,守淄州;改千戶,守膠州。 祉初以質子入宿衛,至元六年,襲父職為千戶,仍守膠州。 七年,宋兵攻膠州,祉固守戰退之。 十年,領舟師五百艘為先鋒,攻五河口城。 軍還,殿後。 時宋兵以巨索橫截淮水,號混江龍,祉用大刀斷之,卻其救兵,清河城遂降。 攻高郵、寶應,戰淮安城下,屍填壕中。 丞相伯顏以其功上聞,授武節將軍。 攻泗州,獲戰船五百艘還。 從右丞別乞裡迷失入朝,帝賜以弓矢、錦衣、鞍勒,加宣武將軍。 鎮新城,絶淮安、寶應糧道,降之,得戰船六百艘及器械。 上於行樞密院,遂命領寶應軍民事。 十四年,特賜金虎符、懷遠大將軍。 二十年,建寧路黃華反,以所領軍捕之,有功。 二十四年,以征交趾請行,湖廣行省檄令守輜重,屯思明州。 軍還,至建康卒。 ○孟德 第2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2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