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老百姓富足。 飲食有 一定時候,費用有一定節制,財物便用之不盡。 老百姓離開了水 與火就不能夠生活,可是,當有人黃昏夜晚敲別人的門求水與火 時,沒有不給與的。 為什麼呢?因為水火都很充足。 聖人治理天 下,使百姓的糧食像水與火一樣充足。 糧食像水與火一樣充足了. 老百姓哪有不仁慈的呢?」 【讀解】 這一段與孔子「先富後教」,以及孟子自己在《滕文公上》裡 論述「有恆產者有恆心」的思想是相通的,而與《大學》所論 「德本財末」,孔子所論「放於利而行,多怨」,(《論語·里仁》) 以及孟子自己所論「以義治國,何必言利」(《粱惠王上》的觀 點則有些不同。 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反映出儒家學說在政治和經 濟問題上的矛盾和困惑。 「先富後教」、「有恆產者有恆心」和這裡 所說的「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都表現了儒學抓經濟基 礎的一方面,而「德本財末」、「放於利而行,多怨」,以及「何必 言利」的觀點則表現了儒學重政治,重教化的一方面。 孔子也罷, 孟子也罷,儒家先賢們的確在不同的時候和不同的場合下有不同 的側重和說法。 所以,我們可以把以「德本財末」和「先富後 教」為代表性說法的兩種思想看作是儒學在治國問題上的一對矛 盾對立範疇。 至于這一對矛盾對立的範疇是否得到過「統一」的 解決,從理論上看,儒家的先賢們似乎沒有作過這方面的專門論 述,而我們的感覺,他們總的傾向上還是更偏重於政治,偏重於 教化方面的。 從實踐上看,在不同的時代,不用的社會時期內,情 況有所不同。 但總的說來,政治與經濟作為對立統一而又相輔相 成的兩極,對它們的不同側重似乎貫穿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各 個階段。 直到今天,我們不也還在探討這個問題嗎?從「政治是 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綫」到「以經濟 建設為中心」而又要「談政治」,使我們感到,政治與經濟的關係, 的確是我們怎麼也擺脫不了的一對矛盾對立而又應該得到統一的 施。 至于怎樣來使它們得到統一,則是一個非常複雜、因而不 是我們這裡可以置一辭的問題了。 當然,從這一章,我們也可以看到,孔、孟至少不是空談 「禮義興邦」的迂夫子罷,雖然後世不知出了多少迂腐的儒生! 觀于海者難為水 【原文】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①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觀于海 者難為水,游于聖人之廠工者難為言。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日月 有明,容光②必照焉。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③不達。 」 【註釋】 ①東山:即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 ②容光:指能夠容納光線的 小縫隙。 ③成章:《說文》解釋:「樂竟為一章。 」由此引申,指事物達到 一定階段或有一定規模。 【譯文】 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 覺得整個天下都變小了。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 水所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 了。 觀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看它壯闊的波瀾。 太陽月亮 有光輝,不放過每條小縫隙;流水有規律,不把坑坑窪窪填滿不 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達。 」 【讀解】 這裡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另一方面,基礎要紮實, 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 的昇華。 登山如此,觀水也如此。 所以有「觀于海者難為水」一說。 既然大海都看過了,其它小河小溝的水還有什麼看頭呢? 徐霞客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境界就是 這樣一步一步提高的。 由此看來,我們還真不能小看了「遊山玩水」的積極意義哩。 關鍵是看你怎麼「游」,怎麼「玩」。 如果像報載某旅遊局長所說: 「現在旅遊,不過是把麻將桌換個地方。 」遊山玩水都是打麻將,那 當然是極端腐敗,極端沒意思的了。 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能夠 「登山」則「小魯」,「小天下」;「觀海」則「難為水」,思想境界 真正得到提高,得到昇華,那也就「不虛此行」,即便是「公費」 也總算有一定收穫了罷。 這是擦邊的話了。 回到本題,既然「在 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既然「觀于海者難為水」,那麼, 「游于聖人之門者難為言」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所以,登山就要 登泰山,現水就要觀海水,做學問就要做于聖人之門。 這就拓 展胸襟,昇華境界的道理。 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 另一方面,「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因為,光有本,水有源. 太陽和月亮的光輝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容納光線的小縫隙,流水 不放過任何一個坑坑窪窪。 那麼,我們做學問,立志于道呢?也 同樣應該不馬虎,不敷衍,循序漸進,厚積薄發,因為,與「日 月有明,容先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同樣的道理,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既然如此,我們怎能不打好基 礎,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向前呢? 總起來說,這是一段激勵人立志向學和提高思想境界的絶妙 好文,深富哲理,值得我們把它當作座右銘來讀。 為誰辛苦為誰忙? 【原文】 第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孟子》
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