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教育也有多種方式方法。 我不屑于教誨他,本身就 是對他的教誨。 」 【讀解】 教育有多種方式方法,這是不言而喻的。 孟子這裡着重談到 的,則是一種獨特的方法。 不屑之教,是亦教之。 其實,我們已經看到過,孔子正是採取這種「不屑之教」的 老手。 除了《論語·陽貨》所記載他對孺悲的態度是典型的「不屑 之教」而外,他教育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于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麼 好責備的呢?說沒有什麼好責備的,其實正是最嚴厲的責備。 所 以,也是一種「不屑之教」。 「不屑之教」的奧妙在於,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誨他,是讓他羞 愧而奮發向上。 因此,不屑于教誨只是不從正面講道理而已,是 從反面激發他的自尊心。 想來宰予是羞愧而奮發向上了的,後來 還做了齊國的臨淄大夫。 看來,儒家先賢教學很是注意教育心理學原理的運用,雖然 他們當時並不一定概括出了這些原理。 盡心上 本篇集中了孟子關於認識論和自身修養的論述,其中不少名 言警句,至今具有重要意義。 本篇也是《孟子》全書章國最多的 一篇,全篇原文共46章,本書選 34章。 養性事天,修身立命 【原文】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存其心, 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譯文】 孟子說:「充分運用心靈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 知 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 保持心靈的思考,涵養本性,這就是 對待天命的方法。 無論短命還是長壽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 命,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 【讀解】 佛問:「你向什麼處安身立命?」(《景德傳燈錄》 儒答:「養性事天,修身立命。 」 孟子談天命,談人的本性,沒有消極被動的神秘色彩,而是 充滿了積極主動的個體精神。 對待天命,不過是保持心靈的思考, 涵養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罷了;所謂安身立命,也不過是一心一 意地進行自身修養而已。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加強知識 學習和思想修養,充實自己的心靈。 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過客,東奔西走,北覓南尋, ‘芒鞋踏破嶺頭雲”。 其結果,往往是佔有外物越多,內心越空虛, 最終成為一個徒具外形,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 相反,「歸來閒對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只要你保持心 靈的思考,涵養本性,順受天命,身體自然就會有着落,精神自 然就會有寄託,生命之春就會永遠在你的把持之中。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莫非命也,順受真正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 盡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 【譯文】 孟子說:「一切都是命運,順應它就承受正常的命運。 所以知 道命運的人不站在危險的牆下。 儘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 正常的命運;犯罪受刑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運。 」 【讀解】 一切都是命運。 用我們今天通行的看法,這似乎是一種消極的宿命論思想。 但 實際上,孟子的立足點是在「順受其正」上,順理而行,順應命 運,也就承受正常的命運,沒有什麼神秘的地方了。 怎樣順應呢? 比方說,知道命運的人不站在危險的牆下,這不難做到吧?為什 麼不站在危險的牆下?因為你明知道它有倒塌的危險。 同樣的道 理,明知道打家劫合,殺人越貨,走私販毒,貪污受賄是鋌而走 險的,你是不是還要往上靠呢?不往上靠是知道命運的人,是 「順受其正」的人。 往上靠則是不知道命運,不「順受其正」的人。 所以,其結果,“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征格而死者,非正命也。 ’ 一生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走正道;行正義,也就是正常的命運;相 反,如上所說,犯罪而死,則死於非命,不是正常的命運了。 由此可見,在孟子這裡,命運的確沒有什麼神秘,不過是順 其自然,順其正理罷了。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孟子》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