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術就能使人受騙,不僅使普通人受騙,就是有德有才的君 子,像鄭國賢宰相于產那樣的聰明人,也照樣受騙。 只不過這很 有個條件,就是你得把謊話說圓,說得合乎情理,就像那個「校 人」那樣,把魚開始怎麼樣,接着又怎麼樣,最後又怎麼樣說得 來非常生動細緻,活靈活現,難怪得子產要上當,要相信他了。 這 裡面還有一層微妙的原因在於,越是君子,其實越容易受騙。 因 為君子總是以君子之腹度人,凡事不大容易把人往壞處想,結果 往往上騙子的當。 倒是真正的小人,以小人之心度人,把人往壞 處想,往往還不容易被欺瞞過去。 所以,說君子也難免受騙,這 原本不應該是什麼奇怪的問題。 當然,還是那句話,要讓君子上當受騙,得有合乎情理的說 法,否則,還是容易被識破的。 這就是騙亦有限的話題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即使你是君子,是不是也應該保持戒 心,多一分警惕,以免上當受騙呢! 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原文】 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以意逆①志,是為得之。 如以辭而已矣,《雲漢》之詩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遺②。 」信斯 也,是周無遺民也。 【註釋】 ①逆:揣測。 ②靡有:沒有。 不遺;二字同義,都是「余」的意思。 【譯文】 所以解說詩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于詞 句而誤解詩人的本意。 要通過自己讀作品的感受去推測詩人的本 意,這樣才能真正讀懂詩。 如果拘于詞句,那《雲漢》這首詩說; 「周朝剩餘的百姓,沒有一個留存。 」相信這句話,那就會認為周 朝真是一個人也沒有了。 【讀解】 孟子是在和學生咸丘蒙討論有關大舜的事蹟時順便說到讀詩 的方法問題的。 但他的這段話,尤其是關於「以意逆志」的命題, 卻為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的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現代 文學批評專家、學者們的重視。 所謂「詩言志」,語言只是載體、媒介。 因此,讀詩貴在與詩 人交流思想感情。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 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 「情動而辭發」是「詩言志」;「披文以入情」是「以意逆志」。 為勰發揮的,正是孟子的讀詩法。 至于現代批評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強 調鑒賞者的再創造,那就和孟子「以意運志」的讀詩法相去較遠了。 君權誰授? 【原文】 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 「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 曰:「天與之。 」 「天與之者,諄諄①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 曰:「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薦人于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侯能薦人于天 子,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大夫能薦人于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 大夫。 昔者,堯薦舜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於民,而民受之。 故 曰,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 曰:「敢問薦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 下與人。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 堯崩,三 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于南河③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 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漚歌者,不漚歌堯之子 而漚歌舜。 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國④,踐天子位焉。 而(5)居堯 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 《太誓》曰:『天視自我民 視,天聽自我民聽。 』此之謂也。 」 【註釋】 ①諄諄(Zhun):反覆叮嚀。 ②暴(pu):顯露,公開。 ③南河: 舜避居處,在今山東濮縣東二十五里,河在堯都之南,故稱南河。 ④中 國;這裡指帝都。 ⑤而:如。 【譯文】 萬章問:「堯拿天下授與舜,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不,天子不能夠拿天下授與人。 」 萬章問:「那麼舜得到天下,是誰授與他的呢?」 孟子回答說:「天授與的。 」 萬章問:「天授與他時,反覆叮嚀告誡他嗎?」 孟子說:「不,天不說話,拿行動和事情來表示罷了。 」 萬章問:「拿行動和事情來表示,是怎樣的呢?」 孟子回答說:「天子能夠向天推薦人,但不能強迫天把天下授 與人;諸侯能夠向天子推薦人,但不能強迫天子把諸侯之位授 與這人;大夫能夠向諸侯推薦人,但不能強迫諸侯把大夫之位授 一這人。 從前,堯向天推薦了舜,天接受了;又把舜公開介紹給 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 所以說,天不說話,拿行動和事情來 表示罷了。 」 萬章說:「請問推薦給天,天接受了;公開介紹給老百姓,老 百姓也接受了是怎麼回事呢?」 第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孟子》
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