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正如孟子所說:「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古往令來, 合天之下,能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又有幾許呢? “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常常講這樣的道理給我們聽:地 裡莊稼,即使你站在它的面前隨時觀察,眼睛緊盯住它不放過,也 絶對不能親眼看到它生長;但是久而久之,隔一段時間去看它,卻 可以發現它已經長高了。 人的身體長高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時,老 師給我們講這個道理,是勉勵我們要勤奮學習。 只問耕耘,不問 收穫不要心急圖快,囫圇吞棗。 現在想來,當然也包含着老師 不撥苗助長的一份苦心在內。 可我們當時哪能體會出這些呢? 其實,不僅知識積累如此,技藝學習如此,我們進德修業,立 身處世的方方面面,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關鍵在於營養的吸取,年力的增強。 萬事總有規律,不是你 一廂情願就可以如願以償的。 放眼觀世,紅塵滾滾。 再看看你的周圍,那些追名逐利,急 急如律令的人們,一個個不都是那「芒芒然歸」的宋人嗎? 以德服人,心悅誠服 【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①仁者霸,霸必有大國。 以德行仁者王,王 不待(2)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力不贍(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詩》雲(4):‘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5),此之謂也。 」 【註釋】 ①假:借,憑藉。 ②待:等待,引申為依靠。 ③贍:充 足。 ④《詩》云:引自《詩經·大雅·文王有聲》。 ⑤思:助詞,無 義。 【譯文】 孟子說:「用武力而假借仁義的人可以稱霸,所以稱霸必須是 大國。 用道德而實行仁義的人可以使天下歸服,使天下歸服的不 一定是大國--商湯王只有方圓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圓一百里, 用武力征服別人的,別人並不是真心服從他,只不過是力量不夠 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就像七十個弟子歸服孔 子那樣。 《詩經》說:『從西從東,從南從北,無不心悅誠服。 』正 是說的這種情況。 」 【讀解】 與孔子在《論語。 子路》和《論語·季氏》中的有關論述一 樣,都是講的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孔孟一脈相承,採用的,是攻心為上,以柔克剛的政治方針、 後世諸葛亮七擒盂獲,可以說正是活學活用孔盂思想的典型。 成都武候詞的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肖,從古知兵非好戰」其實 也正是表達的這種思想。 值得提出來略加討論的是:以德服人到底還要不要力? 從歷史和現實的種種情況來看,似乎還是離不開力。 就以諸 葛亮七擒孟獲的情況為例,當諸葛亮第一次放走孟獲後,眾將都 感到不理解,一起來問諸葛亮。 諸葛亮笑了笑說:「我要捉他,就 像在口袋中取東西一樣容易,但只有使他口服心服,南方纔會真 正平定。 」可見,諸葛亮之所以敢於七擒七縱,還有賴于軍事上的 絶對優勢。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如囊中取物」般容易。 不 然是開不得玩笑的,那就很可能成為放龍歸海,放虎歸山,有自 食其果的危害了。 由此看來,以德服人還得與以力服人結合起來。 只不過以力 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打,是為了談。 」只有以德服人,攻心為上 才能長治久安。 惡濕居下,自作自受 【原文】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 居下也。 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 閒暇①,及是時,明其政刑。 雖大國,必畏之矣。 《詩》雲②:『迨③ 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④,綢繆牖戶(5)。 今此下民③,或敢侮予?』孔子曰 :『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 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7),是自求禍也。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詩》雲(8):『永言配命民自求多福。 』《太甲》(10)曰:“天作孽,猶可 違(11);自作孽,不可活(12)。 ’此之謂也。 」 【註釋】 ①閒暇:指國家安定無元內憂外患。 ②《詩》云:引自《詩經·邪 風·鴟鴉》。 ③迨(dai):趁着。 ④徹:剝取。 桑土(du):桑樹根; 土同「杜」,東齊方言說「根」為「杜」。 。 ⑤綢繆(mou):纏結。 牖 (you):窗子;戶:門。 ③下民:民義同「人」。 這裡的詩句是以鴟鴉 (一種形似黃雀而身體較小的鳥)的口吻,其巢在上,所以稱人為「下民」。 (7)般(pan):樂。 怠:怠情。 敖:同「邀」,指出遊。 (9)《詩》云:引 自《濤經·大邪·文王》。 ③永:長久;言:語助同,大義。 配:合。 命: 天命。 (10)《太甲》《尚書》中的一篇。 (11)違:避。 (12)活:「逭」 (huan)的借字,「逃」的意思。 【譯文】 第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孟子》
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