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在濟南聞其名。 大定初,拱上封事。 七年,召赴闕,除太常卿。 議郊祀。 或有言前代都長安及汴、洛,以太、華等山列為五嶽,今既都燕,當別議五嶽名。 寺僚取《崧高》疏「周都酆鎬,以吳岳為西嶽」。 拱以為非是,議略曰:「軒轅居上谷,在恆山之西,舜居蒲阪,在華山之北。 以此言之,未嘗據所都而改岳祀也。 」後遂不改。 拱嘗言:「禮官當守禮,法官當守法,若漢張釋之可謂能守法矣。 」故其議論確然不可移奪。 九年,復致仕,卒於家,年七十四。 張用直,臨潢人。 少以學行稱。 遼王宗干聞之,延置門下,海陵與其兄充皆從之學。 天眷二年,以教宗子賜進士及第,除禮部郎中。 皇統四年,為宣徽判官,歷橫海軍節度副使,改寧州刺史。 海陵即位,召為簽書徽政院事、太常卿、太子詹事。 海陵嘗謂用直曰:「朕雖不能博通經史,亦粗有所聞,皆卿平昔輔導之力。 太子方就學,宜善導之。 朕父子並受卿學,亦儒者之榮也。 」為賀宋國正旦使,卒於汴。 海陵深悼惜之,遣使迎護其喪,官給道途費。 喪至,親臨奠,賜錢千萬。 其養子始七歲,特授武義將軍。 劉樞,字居中,通州三河人。 少以良家子從軍,屯河間。 同輩皆騎射,獨樞刻意經史。 登天眷二年進士,調唐山主簿。 改飛狐令,蔚州刺史恃功貪污無所顧忌,屬邑皆厭苦之,樞一無所應,乃摭以他事系獄,將致之死。 郡人有憐樞者,導樞脫走,訴于朝。 會廉察使至,守倅而下皆抵罪廢,獨樞治狀入優等,躐遷奉直大夫。 張浩營建燕京宮室,選樞分治工役。 遷尚書刑部員外郎,鞫治太原尹徒單阿里出虎反狀,旬日獄具。 轉工部郎中,進本部侍郎。 正隆末,從軍還自江上。 大定初,與左司郎中王蔚、右司員外郎王全俱出補外,樞為南京路轉運使事。 初,世宗欲復用樞等,御史台奏:「樞等在正隆時皆以巧進,敗法蠹政,人多怨嫉之。 」上以樞等頗幹濟,猶用之,戒之曰:「能悛心改過,必加升擢。 不然,則斥汝等矣。 」是時,阿勒根彥忠為南京都轉運使,不閒吏事,故用樞以佐之。 遷山東路轉運使,改中都路轉運使。 大定四年,卒於官。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 登皇統二年進士第,由尚書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 累遷刑部員外郎。 坐請囑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軍節度副使。 四遷大興府治中,授戶部侍郎。 世宗謂宰臣曰:「王翛前為外官,聞有剛直名。 今聞專務出罪為陰德,事多非理從輕。 又巧幸偷安,若果剛直,則當忘身以為國,履正以無偏,何必賣法以徼福耶?」尋命賑濟密雲等三十六縣猛安人戶,冒請粟三萬餘石,為尚書省奏奪官一階,出為同知北京留守事。 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觀之,凡事不肯儘力,直一老奸耳。 」二十四年,遷遼東路轉運使。 歲余,改顯德軍節度使。 以前任轉運使拽辱倉使王祺致死,追兩官解職,敕杖七十,降授鄭州防禦使。 章宗即位,擢同知大興府事。 審錄官奏,翛前任顯德潔廉剛直,軍吏斂跡,無訟獄。 遷禮部尚書,兼大理卿。 使宋還,會改葬太師廣平郡王徒單貞。 貞,章宗母孝懿皇后父也。 帝欲用前代故事,班劍、鼓吹、羽葆等儀衛。 宰臣以貞與弒熙宗誅死,意難之。 於是詔下禮官議。 翛言:「晉葬丞相王導,給前後羽葆、鼓吹、武賁、班劍百人。 唐以來,大駕鹵簿有班劍,其王公以下鹵簿並無班劍,兼羽葆非臣下所宜用,國朝葬大臣亦無之。 」上先知唐葬大臣李靖等皆用班劍、羽葆,怒曰:「典故所無,固可從,然用之亦不過禮。 」一日,詔翛及諫議大夫兼禮部侍郎張暐詣殿門,諭之曰:「朝廷之事,汝諫官、禮官即當辯析。 且小民言可採,朕尚從之,況卿等乎?自今議事,毋但附合尚書省。 」 明昌二年,改知大興府事。 時僧徒多游貴戚門,翛惡之,乃禁僧午後不得出寺。 嘗一僧犯禁,皇姑大長公主為請,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 」立召僧,杖一百死,京師肅然。 後坐故出人罪,復削官解職。 明年,特授定海軍節度使。 諭旨曰:「卿賦性太剛,率意行事,乃自陷于刑。 若殿年降敘,念卿入仕久,頗有執持,故特起於罪謫之中,授以見職。 且彼歲歉民饑,盜賊多,須用舊人鎮撫,庶得安治。 勉晝乃心,以圖後效。 」未幾,表乞致仕。 上曰:「翛能幹者,得力為多。 」不許。 復申請,從之。 泰和七年,卒,年七十五。 翛性剛嚴,臨事果決,吏民憚其威,雖豪右不敢犯。 承安間,知大興府事闕,詔諭宰臣曰:「可選極有風力如王翛輩者用之。 」其為上所知如此。 楊伯雄,字希雲,真定藁城人。 八世祖彥稠,後唐清泰中為定州兵馬使。 後隨晉主北遷,遂居臨潢。 父丘行,太子左衛率府率。 伯雄登皇統二年進士,海陵留守中京,丘行在幕府,伯雄來省視,海陵見之,深加器重。 久之,調韓州軍事判官。 有二盜詐稱賈販,逆旅主人見欺,至州署陳訴,實欲劫取伯雄。 伯雄心覺其詐,執而詰之,並獲其黨十餘人,一郡駭服。 遷應奉翰林文字。 是時,海陵執政,自以舊知伯雄,屬之使時時至其第,伯雄諾之而不往也。 他日海陵怪問之,對曰:「君子受知於人當以禮進,附麗奔走,非素志也。 」由是愈厚待之。 海陵篡立,數月,遷右補闕,改修起居注。 海陵鋭于求治,講論每至夜分。 嘗問曰:「人君治天下,其道何貴?」對曰:「貴靜。 」海陵默然。 明日,復謂曰:「我遷諸部猛安分屯邊戍,前夕之對,豈指是為非靜邪?」對曰:「徙兵分屯,使南北相維,長策也。 所謂靜者,乃不擾之耳。 」乙夜,復問鬼神事。 伯雄進曰:「漢文帝召見賈生,夜半前席,不問百姓而問鬼神,後世頗譏之。 陛下不以臣愚陋,幸及天下大計,鬼神之事,未之學也。 」海陵曰:「但言之,以釋永夜倦思。 」伯雄不得已,乃曰:「臣家有一卷書,記人死復生,或問冥官何以免罪,答曰,汝置一歷,白日所為,暮夜書之,不可書者是不可為也。 」海陵為之改容。 夏日,海陵登瑞雲樓納涼,命伯雄賦詩,其卒章云:「六月不知蒸鬱到,清涼會與萬方同。 」海陵忻然,以示左右曰:「伯雄出語不忘規戒,為人臣當如是矣。 」再遷兵部員外郎。 丁父憂,起複翰林待制,兼修起居注。 遷直學士,再遷右諫議大夫,兼著作郎,修起居注如故。 皇子慎思阿不薨,伯雄坐與同直者竊議被責,語在《海陵諸子傳》。 海陵議征江南,伯雄奏:「晉武平吳,皆命將帥,何勞親總戎律?」不聽。 乃落起居注,不復召見。 大定初,除大興少尹,丁母憂。 顯宗為皇太子,遷東宮官屬,張浩薦伯雄,起複少詹事,兄子蟠為左贊善,言聽諫從,時論榮之。 集古太子賢不肖為書,號《瑤山往鑒》,進之。 及進《羽獵》、《保成》等箴,皆見嘉納。 復為左諫議大夫、翰林直學士。 會太子詹事闕,宰相復舉伯雄。 上曰:「伯雄不可去朕左右,而東宮亦須輔導。 」遂以太子詹事兼諫議。 六年,上幸西京,欲因往涼陘避暑,伯雄率眾諫官入諫。 上曰:「朕徐思之。 」伯雄言之不已,同列皆引退,久之乃起。 是年,至涼陘,徼巡果有疏虞。 上思伯雄之言,及還,遷禮部尚書,謂近臣曰:「群臣有干局者眾矣,如伯雄忠實,皆莫及也。 」上謂伯雄曰:「龍逄、比干皆以忠諫而死,使遇明君,豈有是哉!」伯雄對曰:「魏徵願為良臣,正謂遇明君耳。 」因顧謂宰相曰:「《書》曰:『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朕與卿等共治天下,事有可否,即當面陳。 卿等致位卿相,正行道揚名之時,偷安自便,徼幸一時,如後世何?」群臣皆稱萬歲。 十二年,改沁南軍節度使,召為翰林學士承旨。 丞相石琚致仕,上問:「誰可代卿者?」琚對曰:「伯雄可。 」時論以琚舉得其人。 復權詹事,伯雄知無不言,匡救弘多。 後宮僚有詭隨者,人必稱楊詹事以愧之。 除定武軍節度使,改平陽尹。 先是,張浩治平陽,有惠政,及伯雄為尹,百姓稱之,曰:「前有張,後有楊。 」徙河中尹。 卒,年六十五。 謚莊獻。 弟伯傑、伯仁,族兄伯淵。 第30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3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