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犯京師,朝廷議割三鎮,俾康王及邦昌為質于金以求成。 會姚平仲夜斫金人營,斡離不怒責邦昌,邦昌對以非出朝廷意。 俄進太宰兼門下侍郎。 既而康王還,金人復質肅王以行,仍命邦昌為河北路割地使。 初,邦昌力主和議,不意身自為質,及行,乃要欽宗署禦批無變割地議,不許;又請以璽書付河北,亦不許。 時粘罕兵又來侵,上書者攻邦昌私敵,社稷之賊也。 遂黜邦昌為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罷割地議。 其冬,金人陷京師,帝再出郊,留青城。 明年春,吳、莫儔自金營持文書來,令推異姓堪為人主者從軍前備禮冊命。 留守孫傅等不奉命,表請立趙氏。 金人怒,復遣、儔促之,劫傅等召百官雜議。 眾莫敢出聲,相視久之,計無所出,乃曰:「今日當勉強應命,舉在軍前者一人。 」適尚書員外郎宋齊愈至自外,眾問金人意所主,齊愈書「張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議,以邦昌治國事。 孫傅、張叔夜不署狀,金人執之置軍中。 王時雍時為留守,再集百官詣秘書省,至即閉省門,以兵環之,俾范瓊諭眾以立邦昌,眾意唯唯。 有太學生難之,瓊恐沮眾,厲聲折之,遣歸學舍。 時雍先署狀,以率百官。 御史中丞秦檜不書,抗言請立趙氏宗室,且言邦昌當上皇時,專事宴遊,黨附權奸,蠹國亂政,社稷傾危實由邦昌。 金人怒,執檜。 、儔持狀赴軍前。 邦昌入居尚書省,金人趣勸進,邦昌始欲引決,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塗炭一城耶?」適金人奉冊寶至,邦昌北向拜舞受冊,即偽位,僭號大楚,擬都金陵。 遂升文德殿,設位禦床西受賀,遣ト門傳令勿拜,時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東面拱立。 外統制官、宣贊舍人吳革恥屈節異姓,首率內親事官數百人,皆先殺其妻孥,焚所居,謀舉義金水門外。 范瓊詐與合謀,令悉棄兵仗,乃從後襲殺百餘人,捕革並其子皆殺之,又擒斬十餘人。 是日,風霾,日暈無光。 百官慘沮,邦昌亦變色。 唯時雍、、儔、瓊等欣然鼓舞,若以為有佐命功雲。 即以時雍權知樞密院事領尚書省,權同知樞密院事,儔權簽書樞密院事,呂好問權領門下省,徐秉哲權領中書省。 下令曰:「比緣朝廷多故,百官有司皆失其職。 自今各遵法度,御史台覺察以聞。 」見百官稱「予」,手詔曰「手書」。 獨時雍每言事邦昌前,輒稱「臣啟陛下」,邦昌斥之;勸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呂好問爭之,乃止。 邦昌以嗣位之初,宜推恩四方,以道阻先赦京城,選郎官為四方密諭使。 金人將退師,邦昌詣金營祖別,服柘袍,張紅蓋,所過設香案,起居悉如常儀,時雍、秉哲、、儔皆從行,士庶觀者無不感愴。 二帝北遷,邦昌率百官遙辭于南薰門,眾慟哭,有仆絶者。 金師既還,邦昌降手書赦天下。 呂好問謂邦昌曰:「人情歸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復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眾所歸心,曷不推戴之?」又謂曰:「為今計者,當迎元祐皇后,請康王早正大位,庶獲保全。 」監察御史馬伸亦請奉迎康王。 邦昌從之。 王時雍曰:「夫騎虎者勢不得下,所宜熟慮,他日噬臍,悔無及已。 」徐秉哲從旁贊之,邦昌弗聽,乃冊元祐皇后曰宋太后,入禦延福宮。 遣蔣師愈賫書於康王自陳:「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王詢師愈等,具知所由,乃報書邦昌。 邦昌尋遣謝克家獻大宋受命寶,復降手書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以俟復辟。 書既下,中外大說。 太后始禦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 邦昌以太宰退處內東門資善堂。 尋遣使奉乘輿服禦物至南京,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慟哭請死,王撫慰之。 王即皇帝位,相李綱,徙邦昌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封同安郡王。 綱上書極論:「邦昌久典機政,擢冠宰司。 國破而資之以為利,君辱而攘之以為榮。 異姓建邦四十餘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 是宜肆諸市朝,以為亂臣賊子之戒。 」時黃潛善猶左右之。 綱又力言:「邦昌已僭逆,豈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為故天子哉?」高宗乃降禦批曰:「邦昌僭逆,理合誅夷,原其初心,出於迫脅,可特與免貸,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 」 初,邦昌僭居內庭,華國靖恭夫人李氏數以果實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 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擁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赭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寧殿,夜飾養女陳氏以進。 及邦昌還東府,李氏私送之,語斥乘輿。 帝聞,下李氏獄,詞服。 詔數邦昌罪,賜死潭州,李氏杖脊配車營務。 時雍、秉哲、、儔等先已遠竄,至是,並誅時雍。 劉豫,字彥游,景州阜城人也。 世業農,至豫始舉進士,元符中登第。 豫少時無行,嘗盜同捨生白盂、紗衣。 政和二年,召拜殿中侍御史,為言者所擊,帝不欲發其宿醜,詔勿問。 未幾,豫累章言禮制局事,帝曰:「劉豫河北種田叟,安識禮制?」黜豫兩浙察訪。 宣和六年,判國子監,除河北提刑。 金人南侵,豫棄官避亂儀真。 豫善中書侍郎張慤,建炎二年正月,用慤薦除知濟南府。 時盜起山東,豫不願行,請易東南一郡,執政惡之,不許,豫忿而去。 是冬,金人攻濟南,豫遣子麟出戰,敵縱兵圍之數重,郡ヘ張柬益兵來援,金人乃解去。 因遣人啖豫以利,豫懲前忿,遂畜反謀,殺其將關勝,率百姓降金,百姓不從,豫縋城納款。 三年三月,兀朮聞高宗渡江,乃徙豫知東平府,充京東西、淮南等路安撫使,節制大名開德府、濮濱博棣德滄等州,以麟知濟南府,界舊河以南,俾豫統之。 四年七月丁卯,金人遣大同尹高慶裔、知制誥韓冊豫為皇帝,國號大齊,都大名府。 先是,北京順豫門生瑞禾,濟南漁者得,豫以為己受命之符,遣麟持重寶賂金左監軍撻辣求僭號。 撻辣許之,遣使即豫所部咨軍民所宜立,眾未及對,豫鄉人張浹越次請立豫,議遂決,乃命慶裔、備璽綬寶冊以立之。 九月戊申,豫即偽位,赦境內,奉金正朔,稱天會八年。 以張孝純為丞相,李孝揚為左丞,張柬為右丞,李儔為監察御史,鄭億年為工部侍郎,王瓊為汴京留守,子麟為太中大夫、提領諸路兵馬兼知濟南府。 孝純始堅守太原,頗懷忠義,高宗以王衣雅厚孝純,俾衣招之,會粘罕遣人自雲中送歸豫,遂失節于賊。 豫還東平,升為東京。 改東京為汴京,降南京為歸德府。 以弟益為北京留守,尋改汴京留守。 復降淮寧、潁昌、順昌、興仁府悉為州。 自以生景州,守濟南,節制東平,僭位大名,乃起四郡丁壯數千人,號「雲從子弟」。 下偽詔求直言。 十月,冊其母翟氏為皇太后,妾錢氏為皇后。 錢氏,宣和內人也,習宮掖事,豫欲有所取則,故立之。 十一月,改明年元阜昌。 第4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4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