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性傳,字成之,崇正寺主簿舜臣之子也。 嘉定四年舉進士。 歷幹辦行在諸軍審計司。 進對:「有崇尚道學之名,未遇其實。 」帝曰:「實者何在?」性傳對曰:「在陛下格物致知,以為出治之本。 」遷武學博士。 尋為太常博士兼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升太常寺丞兼權工部郎中,兼權都官郎官,遷起居舍人兼侍講。 疏言:「東周以後,諸侯卿大夫皆以既葬而除服。 秦、漢之際,尤為淺促,孝文定為三十六日之制,則視孝惠以前已有加矣。 東漢以後又損之為二十七日,謂之以日易月,則薄之至也。 千數百年,惟晉武帝、魏孝文為能復古之制,而群臣沮格,未克盡行。 惟孝宗通喪三年,近古所獨。 陛下繼之,至性克盡,前烈有光。 乞以此疏付之史官,庶幾四海聞風,民德歸厚。 」 遷起居郎,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 權刑部侍郎,進禮部侍郎。 以臣僚言罷。 尋以寶章閣待制知饒州,改知寧國府,再知饒州,復以言罷。 召為兵部侍郎兼侍講,兼同修國史,兼實錄院同修撰。 升兼侍讀,權兵部尚書。 進讀《仁皇訓典》,乞讀《帝學》,從之。 權吏部尚書。 臣僚論舜臣立廟封爵事,落職,提舉太平興國宮。 淳祐四年,權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讀。 五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尋同知樞密院事。 未幾,落職與郡。 十二年,以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寶祐二年,依舊職提舉萬壽觀兼侍讀。 以觀文殿學士致仕。 卒,特贈少保。 陳韡,字子華,福州候官人。 父孔碩,為朱熹、呂祖謙門人。 韡讓父郊恩與弟韔。 登開禧元年進士第,從葉適學。 嘉定十四年,賈涉開淮閫,闢京東、河北干官。 韡謂:「山東、河北遺民,宜使歸耕其土,給耕牛農具,分配以內郡之貸死者。 然後三分齊地,張林、李全各處其一,其一以待有功者。 河南首領以三兩州來歸者,與節度使,一州者守其土,忠義人盡還北。 然後括淮甸閒田,仿韓琦河北義勇法,募民為兵,給田而薄征之,擇土豪統率;鹽丁又別廩為一軍,此第二重藩籬也。 」 十五年,淮西告捷,韡策金人必專向安豐而分兵綴諸郡,使卞整、張惠、李汝舟、范成進各以其兵屯盧州以待之。 金將盧鼓捶新勝於潼關,乘鋭急戰,當持久困之,不過十日必遁,設伏邀擊,必可勝。 又使時青、夏全候金人深入,以輕兵搗其巢穴,第一策也。 其後金人果犯安豐,韡如盱眙犒師。 改淮東制置司幹辦公事。 再如盱眙見劉琸,調下整、張惠、范成進、夏全諸軍應援搗虛,皆行韡之策,遂有堂門之捷,俘其四駙馬者。 遷將作監丞,又遷太府寺丞,差知真州、淮東提點刑獄。 加直寶章閣,依舊提點刑獄兼知寶應州。 遷宗正寺丞、權工部郎中,改倉部員外郎。 入對,言:「臣所陳夏、周、漢、唐數君之事,如布德兆謀、任賢使能、信賞必罰、區處藩鎮、不事姑息,規摹莫大於此。 」又言:「人主所以禦天下者,賞罰而已。 」 紹定二年冬,盜起閩中,帥王居安屬韡提舉四隅保甲,韡有親喪,辭之。 轉運使陳汶、提舉常平史彌忠告急於朝,謂非韡莫可平。 明年,以寶章閣直學士起複,知南劍州,提舉汀州、邵武軍兵甲公事,福建路兵馬鈐轄,同共措置招捕盜賊兼福建路招捕使。 未幾,加提點刑獄。 韡籍土民丁壯為一軍。 沙縣紫雲台告急。 沙縣破,賊由間道趨城,忠勇軍破之於高橋,賊乃趨邵武,勢益熾。 時有議當招不當捕者,韡言:「始者賊僅百計,招而不捕,養之至千,又養之至萬,今復養之,將至於無算。 求淮西兵五千人可圖萬全。 」詔韡兼福建路招捕使。 賊急攻汀州,淮西帥曾式中調精兵三千五百人由泉、漳間道入汀,擊賊于順昌勝之。 六月,兵大合,加福建提點刑獄。 七月,韡親提兵至沙縣、順昌、將樂、清流、寧化督捕,所至克捷。 九月,分兵進討。 十月,進攻五賊營砦,平之。 十一月,破潭瓦磜賊起之地,夷其巢穴。 十二月,誅汀州叛卒,諭降連城七十有二砦,汀境皆平。 四年正月,遣將破下瞿張原砦。 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賊首晏彪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誅之。 進右文殿修撰,依舊提點刑獄、招捕使兼知建寧府。 衢州寇汪徐、來二破常山、開化,勢張甚。 韡命淮將李大聲提兵七百,出賊不意,夜薄其砦,賊出迎戰,見算子旗,驚曰:「此陳招捕軍也!」皆大哭,急擊之,衢寇悉平。 六年,進寶章閣待制、知隆興府。 贛寇陳三槍據松梓山砦,出沒江西、廣東,所至屠殘。 韡遣官吏諭降,賊輒殺之。 乃謂盜賊起於貪吏,劾其尤者二人。 又謂:「寇盜稽誅,以臣下欺誕、事權渙散所致,若決計蕩除,數月可畢。 」十一月,詔節制江西、廣東、福建三路捕寇軍馬。 韡奏遣將劉師直扼梅州、齊敏扼循州,自提淮西兵及親兵搗賊巢穴。 十二月,兼知贛州。 端平元年正月,進華文閣待制、江西安撫使。 二月至贛,斬將士張皇賊勢及掠子女貨財者。 齊敏、李大聲所至克捷。 三月,分兵守大石堡,截賊糧道,遂破松梓山。 三槍與餘黨縋厓而遁。 韡親督諸將,乘春瘴未生,薄松梓山。 賊悉精鋭下山迎敵,旗幟服色甚盛。 韡軍步騎夾擊,又縱火焚之,士皆攀厓上,賊巢蕩為煙埃,賊首張魔王自焚。 斬千五百級,禽賊將十二,得所掠婦女、牛馬及僭偽服物各數百計。 三槍中箭,與敏軍遇,擊敗之,賊遁。 翼日,追及下黃,又敗之。 餘眾尚千餘,薙獼略盡。 三槍僅以數十人遁至興寧就禽,檻車載三槍等六人,斬隆興市。 初,賊跨三路數州六十砦,至是悉平。 詔曰:「韡忠勤體國,計慮精審,身任討捕之責,江、閩、東廣,訖底寧輯。 」乃進權工部侍郎,仍知隆興兼江西安撫使。 未幾,為工部侍郎,改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 二年,入奏事,帝稱其平寇功,韡頓首言曰:「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靈,苟逃曠敗耳,何功之有。 」遷權工部尚書,又權刑部尚書、沿江制置大使,依舊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 往來巡視鄂州江面,措置捍禦。 三年,加寶謨閣學士。 十月,詔選猛將精兵,相視緩急,據地利,遏要衝,以伐奸謀。 嘉熙元年,進煥章閣學士。 四年,拜刑部尚書,辭免。 加徽猷閣學士、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 淳祐四年,召為兵部尚書,遷禮部尚書兼侍讀,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 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尋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七年,知樞密院事、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 九年,以觀文殿學士、福建安撫大使知福州,五上章辭,以舊職提舉洞霄宮。 開慶元年,召赴闕,落致仕,充醴泉觀使兼侍讀。 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撫大使兼知福州。 久之,提舉佑神觀,力請致仕。 明年卒,年八十有三。 贈少師,謚忠肅。 崔福者,故群盜,嘗為官軍所捕,會夜大雪,方與嬰兒同榻,兒寒啼不止,福不得寐,覺捕者至,因以故衣擁兒口,遂逸去。 因隷軍籍。 初從趙葵,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從韡捕賊,積功至刺史、大將軍。 第2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