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五年,通判鼎州。 賊楊麼、黃誠擁眾數萬,殘破城邑,跳樑湖北。 高宗遣張浚以都督董師,岳飛以招討舉兵擊之,賊率輕鋭徑趨武溪南興,以臨鼎州,城中大震。 運與太守程昌宇勒兵登城,控扼上下,以張其勢,賊宵潰。 澧賊雷德進柵險稱亂,帥檄運討之。 運將都統梁吉等率兵直搗其巢,破四二柵,降其眾。 移貳濡須。 金人犯廬、壽等州,大將駐兵淮需以拒之,運給餉未嘗乏絶。 歲余,以親老還江東,寓居鄱。 既而丁母及父憂,服除,起知桂陽監。 五月而境內稱治,與部使者奏升監為軍。 大修庠序之教,祠漢以來守令有功德于桂陽者衛颯、唐羌等七人于學,刻《續顏氏家訓》、《四時纂要》等書,散之民間,使之修德而務本。 召入對,除知達州。 方大旱,入境而雨。 奏除病民五事。 召為度支郎中。 臨安樓店務錢歲三十餘萬緡,請以十萬歸省額。 戶部所儲三佛齊國所貢乳香九萬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餘萬緡,請分送江、浙、荊湖漕司賣之,以糴軍餉。 及陳諸路綱運七弊,懲革十術,遠近遞輸以均勞逸。 事皆施行。 兼樞密院檢詳,遷軍器監。 尋改大理少卿,請正兩浙鹽法,以寬私鬻之禁。 紹興永裕、昭慈二陵官地與民犬牙相入,請縣重價聽民持券獻納,以免誤犯之罪。 尤明於治獄,獄為之空。 拜刑部侍郎,言:諸斥逐累赦未還者,宜從湔洗。 諸申請條制,多重複牴牾,失于太煩。 諸編置不以赦原、不以蔭論之類,失于太重。 外路刑獄三經翻異,移送大理,刀鋸數施,非所以示遠。 及諸不便。 皆從之。 又請廣儲蓄,興鼓鑄,修屯田,作鄉兵。 亦皆聽納。 兼權戶部侍郎。 時久雨傷蠶麥,及邊報有警,詔侍從台諫陳弭災禦侮之策。 運言:「天災人事,有甚可畏而不足畏者,視吾政之修不修;有甚可憂而不足憂者,視吾自治之善不善。 」及「宜邊淮建三大鎮以守之」。 會金人渝盟,特遷戶部侍郎,以專饋餉。 丞相陳康伯議遣李寶自四明控制海道,眾論紛紜,運直入贊決,以為上策,金人果敗走。 因上疏:「乞降詔撫將士,蠲租賦,遣信使,結豪傑,堅城守,督漢中將士趨關陝以制其後。 置四鎮三帥于兩淮、襄漢之間以為內固,以圖進取。 」以禦營隨軍都轉運使從上勞師江上。 及駕還,因入對,固請補外。 乃授集英殿修撰,出知太平州。 當兵饑疾癘之餘,殫勞徠安輯之方,嚴斥堠攻守之備。 理財賦,造戰艦,繕甲兵,申禁令,民賴以安。 孝宗既受禪,運亦請老,以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尋授廣東經略,不赴,乃復祠祿。 乾道七年,鄱大饑,運首發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爭出粟以濟。 連上章致政,不許,以疾卒。 贈少師、左光祿大夫,官其後三人。 嘉定六年,贈開府儀同三司。 柳約字元禮,秀州華亭人。 大觀三年上舍進士,試中學官,為霸州教授。 徙睦州,入為闢雍正。 遷博士,改宣議郎,充廣親宅宗子博士。 約深于經學,屬辭粹微,大為學者師慕。 提舉福建鹽事,召對,論內外學政,次乞罷內外官到堂日投牒求官,以厚風俗。 授秘書省校書郎,進著作佐郎、徽州司錄,改通判宿州,召拜監察御史。 靖康初,兼權殿中侍御史,論三鎮不可棄。 改尚書工部員外郎,進左司員外郎。 父憂去官,服除,以直顯謨閣充禦營司參謀官,遷太常少卿。 高宗將幸平江,約疏言「兵可進,毋退以示怯于敵。 」乃以直龍圖閣知台州,未赴,徙嚴州,兼浙西兵馬都監、節制管內軍馬。 當是時,金人大入,杜充擁眾北去,列郡震恐,莫有奔問官守者。 約于橫潰中屹保孤城,悉力捍禦。 境內按堵,則慨然上書,請糾合諸郡克複吳會。 上嘉其忠,進右文殿修撰,守郡如故。 詔以軍興費出無藝,吏慢弗虔,柳約獨謹賦輸,率先程督,進秩一等。 又詔:「約郡當兵沖,而能不辭難、不避事,益嚴列柵,保綏一方,朕甚嘉之。 其以約充集英殿修撰。 」召入對,獎勞再三,擢權戶部侍郎。 約於是感激盡言,凡例外宣索,皆執奏不進。 論「吳並等罪未正,非所以厲臣節。 諸大將提兵入覲,各名其家,將有尾大不掉之患」。 皆人不敢言者。 又言:「軍興科需百出,望官戶名田過制者,與編戶均一科敷。 請增諸路酒錢,其半令提刑司樁管,以備軍費。 」皆從之。 會高麗請修貢,議遣使報聘,上顧廷臣無出約右,加試戶部侍郎充其選,且將大用。 當路忌之,諷言者誣以事,罷為提舉太平觀。 居七年,復秘閣修撰。 金人歸侵疆,起知蔡州,被命而往,一無顧避。 既而金人渝平,傳檄河南,守臣皆舉城降,約獨遣使數輩于武昌,得報而後返。 未幾,以敷文閣待制食祠祿。 十有五年,卒。 贈四官。 約天性至孝,母病甚,泣禱于天,願損壽以益親壽。 母尋愈,約竟先母兩月卒。 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 生四年知讀書,八歲能屬文,少長通古今,推跡興廢,洞見根本,慨然有志于天下。 紹興末,張浚視師江、淮,舜臣應詔上書,言:「乘輿不出,無以定大計,宜徙幸武昌。 」又謂:「江東六朝皆嘗取勝北方,不肯乘機爭天下,宜為今日監。 」著《江東勝後之鑒》十篇上之。 中乾道二年進士第。 時朝廷既罷兵,而為相者益不厭天下望。 舜臣對策,論金人世仇,無可和之義,宰輔大臣不當以奉行文字為職業。 考官惡焉,絀下第,調邛州安仁縣主簿。 歲大侵,饑民千百持鉏棘大呼,響震邑市,令懼閉門。 舜臣曰:「此非盜也,何懼為?」亟出慰勞遣之。 教授成都府。 時虞允文撫師關上,闢置幕府,用舉者改宣教郎、知饒州德興縣,專尚風化。 民有母子昆弟之訟連年不決,為陳慈孝友恭之道,遂為母子兄弟如初。 間詣學講說,邑士皆稱「蜀先生」。 罷百姓預貸,償前官積逋逾三萬緡。 民病差役,舜臣勸糾諸鄉,以稅數低昂定役期久近為義役。 期年役成,民大便利。 銀坑罷雖久,小戶猶敷銀本錢,官為償之。 天申大禮助賞及軍器所需,皆不以煩民。 幹辦諸司審計司,遷宗正寺主簿,重修《裕陵玉牒》。 當曾布、呂惠卿初用,必謹書,或謂非執政除免,格不應書。 舜臣曰:「治忽所關,何可拘常法。 」他所筆削類此。 尤邃于《易》,嘗曰:「《易》起於畫,理事象數,皆因畫以見,舍畫而論,非《易》也。 畫從中起,乾坤中畫為誠敬,坎離中畫為誠明。 」著《本傳》三十三篇。 朱熹晚歲,每為學者稱之。 所著書《群經義》八卷、《書小傳》四卷、《文集》三十捲、《家塾編次論語》五卷、《鏤玉余功錄》二卷。 子心傳、道傳、性傳。 以性傳官二府,贈太師、追封崇國公。 孫逢吉,字從之,吉州龍泉人也。 隆興元年進士第,授郴州司戶。 乾道七年,太常黃鈞薦于丞相虞允文、梁克家,將處以學官,逢吉竟就常德教授以歸。 李燾、劉珙、鄭伯熊、劉焞相繼薦之,知萍鄉縣,以治最聞。 除諸軍審計司、國子博士。 遷司農寺丞兼實錄院檢討官。 紹熙元年,遷秘書郎兼皇子嘉王府直講。 第20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2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