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邦彥,字朝美,河間人。 登崇寧四年太學上舍第,調滄州教授,入為太學博士,改宣教郎,除國子司業。 宣和二年,使遼。 明年,抗表請帝臨雍。 為學官積十餘年,改都官郎中、直秘閣、知易州,移相州,復召為都官郎中。 與王黼議不合,鎸職,知冀州。 金人再入,高宗開大元帥府,起兩河兵衛汴京,邦彥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與宗澤自澶淵趨韋城,據刀馬河,諸道兵莫有進者。 會敵兵大至,移屯南華。 二帝北遷,邦彥與澤五表勸進。 建炎元年五月,召還,命知荊南府,改東平府。 時東州半已入金,至是圍益急,邦顏誓以死守,居數月城破,猶力戰不已。 民義而從之,突圍以出,遂奔行在。 有司議失守罪,將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沒于敵,才貶二秩。 俄除寶文閣直學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 既抵鎮,三年冬,聞父死,乃解官。 四年,起複,知建康府,辭,不許。 劇盜張琪殘徽州,邦彥遣裨將平之。 改江、淮等路制置發運使,以治辦稱。 言者論:「三年天下之通喪,後世有從權奪服者,所以徇國家之急。 比年如權邦彥、姜仲謙,至幕職亦起複,幾習宣、政之風,望革其弊,以明人倫、厚風俗。 」詔邦彥任軍賦,宜如舊,余悉罷之。 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 二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初,邦彥獻十議以圖中興,大略謂:「宜以天下為度,進圖洪業,恢復士宇,勿苟安於東南。 駕禦諸將,當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 命讀講之臣,取累朝訓典及三代、漢、唐中興故事,日陳于前,以裨聖學。 又監觀傷善妨賢之讒,偷安苟容之佞,市恩立威之奸,懷諼罔上之欺,聽其言,察其事,則忠邪判。 愛民先愛其力,寬民先節其用。 朘己奉以佐國,當自執政始。 分閫而屬大事,類非偏裨之所能為,必得賢臣大將然後可。 制置一官可省,宜令沿江州縣各備境內,總以漕帥,上自荊、鄂、江、池,下至採石、京口,委任得人,乃防秋上策。 宗室中豈無傑然有人望,可以濟艱難、贊密勿、留宿衛者,願求其人置諸左右。 人事盡則天悔禍,不可獨歸之數。 」 呂頤浩素善邦彥,薦用之。 給事中程瑀劾邦彥五罪,三疏不報。 邦彥在樞密,又言:「宜乘機者三,譬奕之爭先,安可隨應隨解,不制人而制於人哉?」尋兼權參知政事。 帝嘗對輔臣言湖南事,頤浩言:「李綱縱暴,恐治潭無善狀。 」帝曰:「綱在宣和間論水災,以得時望。 」邦彥曰:「綱元無章疏,第略虛名耳。 」蓋助頤浩以排綱也。 三年,卒。 邦彥與政幾一年,碌碌無所建明,充位而已。 無子,以侄嗣衍為後。 有遺稿十捲,號《瀛海殘編》,藏於家。 程松,字冬老,池州青陽人。 登進士第,調湖州長興尉。 章森、吳曦使北,松為傔從。 慶元中,韓侂冑用事,曦為殿帥。 時松知錢塘縣,諂事曦以結侂冑。 侂冑以小故出愛姬,松聞,以百千市之,至則盛供帳,舍諸中堂,夫婦奉之謹。 居無何,侂冑意解,復召姬,姬具言松謹待之意,侂冑大喜,除松幹辦行在諸軍審計司、守太府寺丞。 未閲旬,遷監察御史,擢右正言、諫議大夫。 呂祖泰上書,乞誅侂冑、蘇師旦,松與陳讜劾祖泰當誅,祖泰坐真決,流嶺南。 松滿歲未遷,意殊怏怏,乃獻一妾于侂冑,曰「松壽」。 侂冑訝其名,問之,答曰:「欲使疵賤姓常蒙記憶爾。 」除同知樞密院事,自宰邑至執政財四年。 開禧元年,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成都府、四川制置使。 侂冑決議開邊,期以二年四月分道進兵,命松為宣撫使,興元都統制吳曦副之,尋加曦為陝西招撫使,許便宜從事。 松將東軍三萬駐興元,曦將西軍六萬駐河池。 松至益昌,欲以執政禮責曦庭參,曦聞之,及境而返。 松用東西軍一千八百人自衛,曦多抽摘以去,松殊不悟。 曦遣其客納款于金,獻關外四州地,求為蜀王。 有告曦叛者,松哂其狂。 及金人取成州,守將棄關遁,吳曦焚河池還興州。 松以書從曦求援兵,曦答以「鳳州非用騎之地,漢中平衍,可騎以驅馳,當發三千騎往。 」蓋紿之也。 未幾,金人封曦為蜀王。 曦遺松書諷使去,松不知所為。 興元帥劉甲、茶馬范仲任見松,謀起兵誅曦,松恐事泄取禍,即揖二人起去。 會報金人且至,百姓奔走相蹂躪,一城如沸。 松亟望米倉山遁去,由閬州順流至重慶,以書抵曦,丐贐禮買舟,稱曦為蜀王。 曦遣使以匣封致饋,松望見大恐,疑其劍也,亟逃奔。 使者追及,松不得已啟視之,則金寶也。 松乃兼程出峽,西向掩淚曰:「吾今獲保頭顱矣。 」曦誅,詔落職,降三官,筠州居住,再降順昌軍節度副使,澧州安置。 又責果州團練副使、賓州安置。 死賓州。 陳謙,字益之,溫州永嘉人。 乾道八年進士,授福州戶曹、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遷國子錄、敕令所刪修官、樞密院編修官。 陳中興五事,至李綱議建鎮事,上曰:「綱何足道。 」謙曰:「陛下用大臣,審出綱上,宜如聖訓。 今顧出綱下遠甚,奈何?」上蹙然,遂極論逾數刻。 孝宗內禪,通判江州,知常州,提舉湖北常平。 平辰州峒徭,加直煥章閣,除戶部郎中,總領湖、廣財賦。 謙乃丞相趙汝愚客,會黨論起坐斥。 後數年,起為提點成都府路刑獄,移京西運判,復直煥章閣。 韓侂冑謀擾金人,令獻馬者補官,七州民相扇為盜。 謙移書侂冑曰:「今若倚群盜行剽掠之策,豈得以敗亡為戲乎?」既而屢論襄帥皇甫斌、李奕罪,且求罷。 上諭旨薛叔似協和之。 遷司農少卿、湖廣總領,除宣撫司參謀官。 金兵深入,陷應城,焚漢川,漢陽空城走,武昌震懼。 謙以寶謨閣待制副宣撫,即日置司北岸,命土豪趙觀覆之中流,士馬溺死甚眾,余兵皆返走。 未幾,奪職,罷。 後復知江州。 侂冑死,和議已決,謙復罷,奉祠。 卒,年七十三。 謙有雋聲,早為善類所予。 晚坐偽禁中廢,首稱侂冑為「我王」,士論由是薄之。 張岩,字肖翁,大梁人,徙家揚州,紹興末渡江,居湖州。 為人機警,柔回善諧。 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歷官為監察御史,與張釜、陳自強、劉三傑、程松等阿附時相韓侂冑,誣逐當時賢者,嚴道學之禁。 進殿中侍御史,累遷給事中,除參知政事。 以言者罷為資政殿學士、知平江府,旋升大學士、知揚州。 時邊釁方開,詔岩與程松分帥兩淮,已而召還,為參知政事兼同知國用事。 開禧二年,遷知樞密院事。 明年,除督視江、淮軍馬。 時方信孺使金議和,值吳曦以蜀叛,議未決,曦伏誅。 金人尋前議,信孺再行。 侂冑趣岩遣畢再遇、田琳合兵剿敵,且募生擒偽帥。 未幾,川、陝戰屢衄,大散關陷,敵情複變。 岩開督府九閲月,費耗縣官錢三百七十餘萬緡,見和議反覆,乃言不知兵,固求去。 侂冑誅,御史章燮論岩與蘇師旦朋奸誤國,奪兩官。 寧宗謂兵釁方開,岩嘗言其不可,許自便,復元官,奉祠。 以銀青光祿大夫致仕,薨,贈特進。 論曰:史浩宅心平恕,而不能相其君恢復之謀。 王淮為偽學之禁,毒痡善類。 趙雄與虞允文協謀用兵,而舊史謂二人沮抑張栻,何哉?邦彥守城力戰,惜乎助呂頤浩攻李綱,君子少之。 程松、陳謙、張岩誣諛之徒,何足算哉!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徐誼吳獵項安世薛叔似劉甲楊輔劉光祖 第1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1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