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知曹州,召為三司鹽鐵判官。 以默與富弼善,且論新法不便,出知濟、袞二州。 還,提舉三司帳司。 為神宗言用兵形勢,及指畫河北山川道里,應對如流。 神宗喜,將用之,大臣滋不悅,以提點京東刑獄。 默性剛嚴疾惡,部吏有望風投檄去者。 金鄉令以賄著,其父方執政,詒書曰:「馬公素剛,汝有過,將不免。 」令懼,悉取不義之物焚撤之。 改廣西轉運使,會安化等蠻歲饑內寇,默上平蠻方略,以為「勝負不在兵而在將。 富良宵遁,郭逵怯懦;邕城陷沒,蘇緘老謬;歸仁鋪覆軍,陳曙先走;崑崙關喪師,張守節不戰,儂智高破亡,因狄青之智勇;歐希范之誅滅,乃杜杞之方略,此足驗矣。 」 以疾求歸,知徐州。 屬城利國監苦吳居厚之虐,默皆革之。 召為司農少卿。 司馬光為相,欲盡修祖宗法,問默以復鄉差衙前法如何?默曰:「不可。 如常平,自漢為良法,豈宜盡廢?去其害民者可也。 」其後役人立為一州一縣法,常平提舉官省歸提刑司,頗自默發之。 除河東轉運使。 時議棄葭蘆、吳堡二砦,默奏控扼險阻,敵不可攻,棄之不便。 由是二砦得不棄。 移袞州,請褒錄石介後,詔官其孫。 東州薦饑,流民大集,所振活數萬計。 入拜衛尉卿,權工部侍郎,轉戶部。 告老,以寶文閣待制復知徐州,改河北都轉運使。 初,元豐間,河決小吳,因不復塞,縱之北流。 元祐議臣以為東流便,水官遂與之合。 默與同時監司上議,以北流為便。 御史郭知章復請從東流,於是作東西馬頭,約水復故道,為長堤壅河之北流者,勞費甚大。 明年,複決而北,竟不能使之東。 久之,告老,提舉鴻慶宮。 紹聖時,坐附司馬光,落待制致仕。 元符三年,復之。 卒,年八十。 紹興中,以其子純請,贈開府儀同三司,加贈太保。 論曰:《詩》云:「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王安石之為相,可謂致天下之爭,而君心不寧矣。 孫覺、李常力諍新法,寧失故人之意,毅然去之而無悔,賢哉。 孔文仲之策制科,以微官慷慨論事,言雖不聽,而名徹上聰。 安石既斥其人,又廢其科,何遷怒之甚耶!鮮于侁早識安石敗事,與呂誨同見幾先。 馬默用張方平薦為御史,至于盡言而不諱,方平止之而不聽,斯為不負知己矣。 李周之耿介,顧臨之用兵,李之純、王覿再黜而不改其正,亦足以見一時之多賢焉。 列傳第一百四 ○劉安世鄒浩田晝王回曾誕附陳瓘任伯雨 劉安世,字器之,魏人。 父航,第進士,歷知虞城、犀浦縣。 虞城多奸猾,喜寇盜;犀浦民弱而馴。 航為政,寬猛急緩不同,兩縣皆治。 知宿州。 押伴夏使,使者多所要請,執禮不遜,且欲服球文金帶入見,航皆折正之。 以群牧判官為河南監牧使。 持節冊夏主秉常,凡例所遺寶帶、名馬,卻弗受。 還,上《禦戎書》,大略云:「辨士好為可喜之說,武夫徼冀不貲之寵,或為所誤,不可不戒。 」為河北西路轉運使。 熙寧大旱求言,航論新政不便者五,又上書言:「人主不可輕失天下心,宜乘時有所改為,則人心悅而天意得矣。 」不報。 乃請提舉崇福宮,起知涇、相二州。 王師西征,徙知陝府。 時倉卒軍興,饋餉切急,縣令佐至荷校督民,民多棄田廬,或至自盡。 航獨期會如平日,事更以辦。 終太仆卿。 安世少時持論已有識。 航使監牧時,文彥博在樞府,有所聞,每呼安世告之。 安世從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議謂公且代其任。 」彥博曰:「安石壞天下至此,後之人何可為?」安世拱手曰:「安世雖晚進,竊以為未然。 今日新政,果順人所欲而為人利乎?若不然,公當去所害,興所利,反掌間耳。 彥博默不應,他日見航,嘆獎其堅正。 登進士第,不就選。 從學于司馬光,咨盡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 調洺州司法參軍,司戶以貪聞,轉運使吳守禮將按之,問于安世,安世云:「無之。 」守禮為止。 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戶實貪而吾不以誠對,吾其違司馬公教乎!」後讀揚雄《法言》「君子避礙則通諸理」,意乃釋。 光入相,薦為秘書省正字。 光薨,宣仁太后問可為台諫于呂公著,公著以安世對。 擢右正言。 時執政頗與親戚官,安世言:「祖宗以來,大臣子弟不敢受內外華要之職。 自王安石秉政,務快私意,累聖之制,掃地不存。 今廟堂之上,猶習故態。 」因歷疏文彥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舊,不少假借。 章惇以強市崑山民田罰金,安世言:「惇與蔡確、黃履、邢恕素相交結,自謂社稷之臣,貪天之功,僥倖異日,天下之人指為‘四凶’。 今惇父尚在,而別籍異財,絶滅義理,止從薄罰,何以示懲?」會吳處厚解釋確《安州詩》以進,安世謂其指斥乘輿,犯大不敬,與梁燾等極論之,竄之新州。 宰相范純仁至于御史十人,皆緣是去。 遷起居舍人兼左司諫,進左諫議大夫。 有旨暫罷講筵,民間歡傳宮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諫曰:「陛下富於春秋,未納後而親女色。 願太皇太后保祐聖躬,為宗廟社稷大計,清閒之燕,頻禦經帷,仍引近臣與論前古治亂之要,以益聖學,無溺于所愛而忘其可戒。 」哲宗俯首不語。 後曰:「無此事,卿誤聽爾。 」明日,後留呂大防告之故。 大防退,召給事中范祖禹使達旨。 祖禹固嘗以諫,於是兩人合辭申言之甚切。 鄧溫伯為翰林承旨,安世言其「出入王、呂黨中,始終反覆。 今之進用,實系君子小人消長之機。 乞行免黜。 」不報。 遂請外,改中書舍人,辭不就。 以集賢殿修撰提舉崇福宮,才六月,召為寶文閣待制、樞密都承旨。 范純仁復相,呂大防白後欲令安世少避。 後曰:「今既不居言職,自無所嫌。 」又語韓忠彥曰:「如此正人,宜且留朝廷。 」乃止。 呂惠卿復光祿卿,分司,安世爭以為不可,不聽。 出知成德軍。 章惇用事,尤忌惡之。 初黜知南安軍,再貶少府少監,三貶新州別駕,安置英州。 同文館獄起,蔡京乞誅滅安世等家,讒雖不行,猶徙梅州。 惇與蔡卞將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島誅陳衍,諷使者過安世,脅使自裁。 又擢一土豪為轉運判官,使殺之。 判官疾馳將至梅,梅守遣客來勸安世自為計。 安世色不動,對客飲酒談笑,徐書數紙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 」顧客曰:「死不難矣。 」客密從仆所視,皆經紀同貶當死者之家事甚悉。 判官未至二十里,嘔血而斃,危得免。 昭懷後正位中宮,惇、卞發前諫乳婢事,以為為後設。 時鄒浩既貶,詔應天少尹鼛孫以檻車收二人赴京師。 行數驛而徽宗即位赦至,鼛乃還。 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載遠惡地無不歷之。 移衡及鼎,然後以集賢殿修撰知鄆州、真定府,曾布又忌之,不使入朝。 蔡京既相,連七謫至峽州覊管。 稍復承議郎,卜居宋都。 宣和六年,復待制,中書舍人沈思封還之。 明年卒,年七十八。 第5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5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