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神宗更新學制,養士以千數,有司立為約束,過于煩密。 摯上疏曰:「學校為育材首善之地,教化所從出,非行法之所。 雖群居眾聚,帥而齊之,不可無法,亦有禮義存焉。 先帝體道製法,超漢軼唐,養士之盛,比隆三代。 然而比以太學屢起獄訟,有司緣此造為法禁,煩苛愈于治獄,條目多於防盜,上下疑貳,以求苟免。 甚可怪者,博士、諸生禁不相見,教諭無所施,質問無所從,月巡所隷之齋而已。 齋舍既不一,隨經分隷,則又《易》博士兼巡《禮》齋,《詩》博士兼巡《書》齋,所至備禮請問,相與揖諾,亦或不交一言而退,以防私請,以杜賄賂。 學校如此,豈先帝所以造士之意哉?治天下者,遇人以君子、長者之道,則下必有君子、長者之行而應乎上。 若以小人、犬彘遇之,彼將以小人、犬彘自為,而況以此行于學校之間乎?願罷其制。 」又請雜用經義、詩賦取士,復賢良方正科,罷常平、免役,引朱光庭、王岩叟為言官。 執憲數月,正色彈劾,多所貶黜,百僚敬憚,時人以比包拯、呂晦。 元祐元年,擢御史中丞。 摯上疏曰:「上之所好,下必有甚。 朝廷意在總核,下必有刻薄之行;朝廷務在寬大,下必有苟簡之事。 習俗懷利,迎意趨和,所為近似,而非上之意本然也。 今因革之政本殊,而觀望之俗故在。 昨差役初行,監司已有迎合爭先,不校利害,一概定差,一路為之騷動者。 朝廷察其如此,固已黜之矣。 以是觀之,大約類此。 向來黜責數人者,皆以非法掊克,市進害民,然非欲使之漫不省事。 昧者不達,矯枉過正,顧可不為之禁哉?請立監司考績之制。 」 拜尚書右丞,連進左丞、中書侍郎,遷門下侍郎。 胡宗愈除右丞,諫議大夫王覿疏其非是,宣仁後怒,將加深譴。 摯開救甚力,簾中厲聲曰:「若有人以門下侍郎為奸邪,甘受之否?」摯曰:「陛下審察毀譽每如此,天下幸甚!然願顧大體,宗愈進用,自有公議,必致貶諫官而後進,恐宗愈亦所未安。 」宣仁後意解,覿得補郡守。 摯與同列奏事論人才,摯曰:「人才難得,能否不一。 性忠實而才識有餘,上也;才識不逮而忠實有餘,次也;有才而難保,可藉以集事,又其次也。 懷邪觀望,隨時勢改變,此小人也,終不可用。 」哲宗及宣仁後曰:「卿常能如此用人,國家何憂!」六年,拜尚書右仆射。 摯性峭直,有氣節,通達明鋭,觸機輒發,不為利怵威誘。 自初輔政至為相,修嚴憲法,辨白邪正,專以人物處心,孤立一意,不受謁請。 子弟親戚入官,皆令赴銓部以格調選,未嘗以干朝廷。 與呂大防同位,國家大事,多決於大防,惟進退士大夫,實執其柄。 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惡,竟為朋讒奇中。 先是,邢恕謫官永州,以書抵摯。 摯故與恕善,答其書,有「永州佳處,第往以俟休復」之語。 排岸官茹東濟,傾險人也,有求于摯,不得,見其書,陰錄以示御史中丞鄭雍、侍御史楊畏。 二人方交章擊摯,遂箋釋其語上之,曰:「‘休復’者,語出《周易》,‘以俟休復’者,俟他日太皇太后復子明闢也。 」又章惇諸子故與摯之子游,摯亦間與之接。 雍、畏謂延見接納,為牢籠之計,以冀後福。 宣仁後於是面喻摯曰:「言者謂卿交通匪人,為異日地,卿當一心王室。 若章惇者,雖以宰相處之,未必樂也。 」摯皇懼退,上章自辨,執政亦為之言。 宣仁後曰:「垂簾之初,摯排斥奸邪,實為忠直。 但此二事,非所當為也。 」以觀文殿學士罷知鄆州。 給事中朱光庭駁云:「摯忠義自奮,朝廷擢之大位,一旦以疑而罷,天下不見其過。 」光庭亦罷。 七年,徙大名,又為雍等所遏,徙知青州。 紹聖初,來之邵、周秩論摯變法、棄地罪,奪職知黃州,再貶光祿卿,分司南京,蘄州居住。 將行,語諸子曰:「上用章惇,吾且得罪。 若惇顧國事,不遷怒百姓,但責吾曹,死無所恨。 正慮意在報復,法令益峻,奈天下何!」憂形于色,無一言及遷謫意。 四年,陷邢恕之謗,貶鼎州團練副使,新州安置。 惟一子從。 家人涕泣願侍,皆不聽。 至數月,以疾卒,年六十八。 初,摯與呂大防為相,文及甫居喪,在洛怨望,服除,恐不得京官,抵書邢恕曰:「改月遂除,入朝之計未可必。 當涂猜怨于鷹揚者益深,其徒實繁。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濟之以‘粉昆’,必欲以眇躬為甘心快意之地,可為寒心。 」其謂司馬昭者,指呂大防獨當國久;‘粉昆’者,世以駙馬都尉為‘粉侯’,韓嘉彥尚主,以兄忠彥為‘粉昆’也。 恕以書示蔡碩、蔡渭,渭上書訟摯及大防等十餘人陷其父確,謀危宗社,引及甫書為證。 時章惇、蔡卞誣造元祐諸人事不已,因是欲殺摯及梁燾、王岩叟等。 以為摯有廢立之意,遂起同文館獄,用蔡京、安惇雜治,逮問及甫。 及甫元祐末德大防除權侍郎,又忠彥雖罷,哲宗眷之未衰,乃托其亡父嘗說司馬昭指劉摯,「粉」謂王岩叟面白如粉,「昆」謂梁燾字況之,「況」猶「兄」也。 又問實狀,但云:「疑其事勢如此。 」會摯卒,京奏不及考驗,遂免其子官,與家屬徙英州,凡三年,死於瘴者十人。 徽宗立,詔反其家屬,用子跂請,得歸葬。 跂又伏闕訴及甫之誣,遂貶及甫並渭于湖外,復摯中大夫。 蔡京為相,降朝散大夫。 後又復觀文殿大學士、太中大夫。 紹興初,贈少師,謚曰忠肅。 摯嗜書,自幼至老,未嘗釋卷。 家藏書多自讎校,得善本或手抄錄,孜孜無倦。 少好《禮》學,其究《三禮》,視諸經尤粹。 晚好《春秋》,考諸儒異同,辨其得失,通聖人經意為多。 其教子孫,先行實,後文藝。 每曰:「士當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 」 跂能為文章,遭黨事,為官拓落,家居避禍,以壽終。 蘇頌,字子容,泉州南安人。 父紳,葬潤州丹陽,因徙居之。 第進士,歷宿州觀察推官、知江寧縣。 時建業承李氏後,稅賦圖籍,一皆無藝,每發斂,高下出吏手。 頌因治訊他事,互問民鄰里丁產,識其詳。 及定戶籍,民或自占不悉,頌警之曰:「汝有某丁某產,何不言?」民駭懼,皆不敢隱,遂剗剔夙蠹,成賦一邑,簡而易行,諸令視以為法,至領某民拜庭下以謝。 凡民有忿爭,頌喻以鄉黨宜相親善,若以小忿而失歡心,一旦緩急,將何賴焉。 民往往謝去,或半途思其言而止。 時監司王鼎、王綽、楊紘于部吏少許可,及觀頌施設,則曰:「非吾所及也。 」 調南京留守推官,留守歐陽修委以政,曰:「子容處事精審,一經閲覽,則修不復省矣。 」時杜衍老居睢陽,見頌,深器之,曰:「如君,真所謂不可得而親疏者。 」衍又自謂平生人罕見其用心處,遂自小官以至為侍從、宰相所以施設出處,悉以語頌,曰:「以子相知,且知子異日必為此官,老夫非以自矜也。 」故頌後歷政,略似衍雲。 皇祐五年,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 至和中,文彥博為相,請建家廟,事下太常。 頌議以為:「禮,大夫士有田則祭,無田則薦,是有土者乃為廟祭也。 有田則有爵,無土無爵,則子孫無以繼承宗祀,是有廟者止於其躬,子孫無爵,祭乃廢也。 若參合古今之制,依約封爵之令,為之等差,錫以土田,然後廟制可議。 若猶未也,即請考案唐賢寢堂祠饗儀,止用燕器常食而已。 」 第50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5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