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初敗,任中正言:「謂被先帝顧托,雖有罪,請如律議功。 」曾曰:「謂以不忠得罪宗廟,尚何議邪!」時真宗初崩,內外洶洶,曾正色獨立,朝廷倚以為重。 拜中書侍郎兼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會靈觀使。 王欽若卒,曾以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為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 曾以帝初即位,宜近師儒,即召孫奭、馮元勸講崇政殿。 天聖四年夏,大雨。 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 帝問曾,曾曰:「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 」已而果然。 陝西轉過使置醋務,以榷其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請罷之。 曾方嚴持重,每進見,言利害事,審而中理;多所薦拔,尤惡僥倖。 帝問曾曰:「比臣僚請對,多求進者。 」曾對曰:「惟陛下抑奔競而崇恬靜,庶幾有難進易退之人矣。 」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語在《利用傳》。 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 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 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 」太后意少釋,卒從輕議。 始,太后受冊,將禦大安殿,曾執以為不可,及長寧節上壽,止共張便殿。 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請謁,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悅。 會玉清昭應宮災,乃出知青州。 以彰信軍節度使復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後過,無敢嘩者。 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 改天平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府。 景祐元年,為樞密使。 明年,拜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封沂國公。 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 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 公之盛德,獨少此耳。 」曾曰:「夫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初,呂夷簡參知政事,事曾謹甚,曾力薦為相。 及夷簡位曾上,任事久,多所專決,曾不能堪,論議間有異同,遂求罷。 仁宗疑以問曾曰:「卿亦有所不足邪?」時外傳知秦州王繼明納賂夷簡,曾因及之。 帝以問夷簡,曾與夷簡交論帝前。 曾言亦有過者,遂與夷簡俱罷,以左仆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 寶元元年冬,大星晨墜其寢,左右驚告。 曾曰:「後一月當知之。 」如期而薨,年六十一。 贈侍中,謚文正。 曾資質端厚,眉目如畫。 在朝廷,進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幹以私。 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 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 」平生自奉甚儉,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後,合中送數軸簡紙,啟視之,皆它人書簡後裁取者也。 皇祐中,仁宗為篆其碑曰「旌賢之碑」,後又改其鄉曰旌賢鄉。 大臣賜碑篆自曾始。 仁宗既祔廟,詔擇將相配享,以曾為第一。 曾無子,養子曰縡。 又以弟子融之子繹為後,尚書兵部郎中、秘閣校理致仕,卒。 子融字熙仲。 初以曾奏,為將作監主簿。 祥符進士及第,累遷太常丞、同知禮院。 獻所為文,召試,直集賢院。 嘗論次國朝以來典禮因革,為《禮閣新編》上之。 以其書藏太常。 權三司度支、鹽鐵判官。 任布請鑄大錢,行之京城。 三司使程琳集官議,子融曰:「今軍營半在城外,獨行大錢城中,可乎?」事遂寢。 權同糾察刑獄、知河陽。 又集五代事,為《唐余錄》六十捲以獻。 進直龍圖閣,累遷太常少卿、權判大理寺。 乃取讞獄輕重可為準者,類次以為斷例。 拜天章閣待制、尚書吏部郎中、知荊南。 盜張海縱掠襄、鄧,至荊門,子融閲州兵,將迎擊之,賊引去。 遷右諫議大夫、知陝州,徙河中府。 既而勾當三班院,遷給事中,以尚書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知兗州。 不赴,改刑部侍郎致仕。 英宗即位,進兵部,卒。 本名皞,字子融。 元昊反,請以字為名。 性儉嗇,街道卒除道,侵子融邸店尺寸地,至自詣開封府訴之。 然教飭子孫,嚴厲有家法。 晚學佛氏,從僧懷璉游。 張知白,字用晦,滄州清池人。 幼篤學,中進士第,累遷河陽節度判官。 咸平中疏,言當今要務,真宗異之,召試舍人院,權右正言。 獻《鳳扆箴》,出知劍州。 踰年,召試中書,加直史館,面賜五品服,判三司開拆司。 江南旱,與李防分路安撫。 及還,權管勾京東轉運使事。 周伯星見,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閣稱賀。 知白以為人君當修德應天,而星之見伏無所繫,因陳治道之要。 帝謂宰臣曰:「知白可謂乃心朝廷矣。 」東封,進右司諫。 又言:「咸平中,河湟未平,臣嘗請罷郡國所上祥瑞。 今天下無事,靈貺並至,望以《泰山諸瑞圖》寘玉清昭應宮,其副藏秘閣。 」 陝西饑,命按巡之。 尋知鄧州。 會關右流傭至境,知白既發倉廩,又募民出粟以濟。 擢龍圖閣待制、知審官院,再遷尚書工部郎中,使契丹。 知白以朝廷制官,重內輕外,為引唐李嶠議遷台閣典藩郡,乃自請補外,不許,遂命糾察在京刑獄,固請,知青州。 還京師,求領國子監。 帝曰:「知白豈倦于處劇邪?」宰臣言:「知白更踐中外,未嘗為身謀。 」乃遷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拜給事中、參知政事。 郊禮成,遷尚書工部侍郎。 時同列王曾遷給事中,猶班知白上,知白心不能平,累表辭之。 曾亦固請列知白下,乃加知白金紫光祿大夫,復為給事中、判禮儀院。 曾罷,還所辭官。 時王欽若為相,知白論議多相失,因稱疾辭位,罷為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知大名府。 及欽若分司南京,宰相丁謂素惡欽若,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報怨。 既至,待欽若加厚。 謂怒,復徙知白亳州,遷兵部。 仁宗即位,進尚書右丞,為樞密副使,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會靈觀使、集賢殿大學士。 時進士唱第,賜《中庸篇》,中書上其本,乃命知白進讀,至修身治家之道,必反覆陳之。 知白在相位,慎名器,無毫髮私。 常以盛滿為戒,雖顯貴,其清約如寒士。 然體素羸,憂畏日侵,在中書忽感風眩,輿歸第。 帝親問疾,不能語,薨。 為罷上巳宴,贈太傅、中書令。 禮官謝絳議謚文節,御史王嘉言言:「知白守道徇公,當官不撓,可謂正矣,謚文正。 」王曾曰:「文節,美謚矣。 」遂不改。 知白九歲,其父終邢州,殯于佛寺。 及契丹寇河北,寺宇多頽廢,殯不可辨。 知白既登第,徒行訪之,得佛寺殿基,恍然識其處。 既發,其衣衾皆可驗,眾嘆其誠孝。 嘗過陝州,與通判孫何遇,讀道旁古碑凡數千言,及還,知白略無所遺。 天聖中,契丹大閲,聲言獵幽州,朝廷患之。 帝以問二府,眾曰:「備粟練師,以備不虞。 」知白曰:「不然,契丹修好未遠,今其舉者,以上初政,試觀朝廷耳,豈可自生釁邪!若終以為疑,莫如因今河決,發兵以防河為名,彼亦不虞也。 」未幾,契丹果罷去。 無子,以兄子子思為後,仕至尚書工部侍郎致仕。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陰人。 父遂良,仕至尚書度支員外郎。 衍總發苦志厲操,尤篤于學。 擢進士甲科,補揚州觀察推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平遙縣。 使者薦之,通判晉州。 第3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