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知成都府兼兵馬都鈐轄。 本道舊不置都鈐轄,至是特命之。 茂州覊縻州蠻族九,自推一人為將統其眾,將常在州聽要束。 州居群蠻中,無城塹,惟樹鹿角為固。 蠻屢夜入剽人畜,徼貨來贖。 民患苦,詣郡守李琪請築城。 琪上于朝,詔延慶度其利便,延慶下其事,琪已去。 後守范百常以為利,築之。 蠻酋訴謂侵其土地,乞罷築,不許。 蠻數百奄至,拒卻之。 明日,又大至,盡焚鹿角及民盧舍,引梯衝攻牙城,百常扞禦,殺二蠻酋,乃退。 然遊騎猶繞四山,南北路皆為所據,城中不敢出。 百常募人間道告急於成都。 延慶命與之和,奏乞遣近上內臣共經蠻事。 詔押班王中正往,中正受旨,凡軍事皆令與都鈐轄議。 將行,言茂去成都遠,一一與議,慮失事機,請得專決。 於是事無鉅細皆自處,延慶不復預。 監司附中正,奏延慶區理失宜,致生邊患。 徙知渭州,仍降為天章閣待制。 夏人禹臧苑麻疑邊境有謀,使人入塞賣馬,吏執以告。 延慶曰:「彼疑,故來覘。 執之,是成其疑。 」約馬直授之使去。 疆吏入敵境攘羊馬,得而戮諸境上,且告之曰:「兩境不相侵,則相保以安,故戮以戒。 若有之,亦當爾也。 」夏人悅服。 嘗得《安南行軍法》讀之,仿其制,部分正兵弓箭手人馬,團為九將,合百隊,分左右前後四部。 隊有駐戰、拓戰之別,步騎器械,每將皆同。 以蕃兵人馬為別隊,各隨所近分隷焉。 諸將之數,不及正兵之半,乃所以制之。 處老弱於城砦,較其遠近而為區別。 使蕃、漢無得相雜,以防其變。 具為書上之。 時鄜延呂惠卿亦分畫兵,延慶條其不便,神宗善其議。 召知開封府,拜翰林學士。 以言者罷知滁州,歷瀛、洪州,復龍圖閣待制,帥高陽。 閲歲,復直學士,移定武。 元祐中,入為工部、吏部侍郎。 卒,年六十二,賜錢三十萬,官庀其葬。 延慶有學問,平居簡嘿,遇事能別白是非,所至有惠政。 既為伯父齊後,齊晚得子,乃歸其宗,籍家所有付之,無一毫自予,萊人義焉。 論曰:「章獻太后稱制時,群臣多希合用事,魯宗道、薛奎、蔡齊參預其間,正色孤立,無所回撓。 宗道能沮劉氏七廟之議,奎正母后袞冕為非禮,齊從容一言絶女後相踵稱制之患,真所謂以道事君者歟!曙辨奸斷獄,為時良吏,在位又多薦拔名臣,若請群臣立家廟以復古禮,皆知為政之本焉。 列傳第四十六 ○楊礪宋湜王嗣宗李昌齡從子紘趙安仁父孚子良規孫君錫陳彭年 楊礪,字汝礪,京兆鄮人。 曾祖守信,唐山南西道節度、同平章事,本宦官復恭假子也。 祖知禮,後唐均州刺史。 父仁儼,入蜀仕王氏,為丹稜令。 蜀平,補渭南主簿,累遷永和令。 礪,建隆中舉進士甲科。 父喪,絶水漿數日。 服除,以祿不足養母,閒居無仕進意,鄉舊移書敦諭,礪乃赴官。 解褐鳳州團練推官,歲余,又以母疾棄官。 開寶九年,詣闕獻書,召試學士院,授隴州防禦推官。 入遷光祿寺丞,丁內艱,起就職。 久之,轉秘書丞,改屯田員外郎、知鄂州,以善政聞。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遷庫部,充記室參軍,賜金紫。 初,廣順中,周世宗節制澶州,礪贄文見之,館接數日。 世宗入朝,礪處僧舍,夢古衣冠者曰:「汝能從乎?」礪隨往,睹宮衛若非人間,殿上王者秉珪南向,總三十餘。 礪升謁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錄人姓名,礪見己名居首,因請示休咎。 王者曰:「我非汝師。 」指一人曰:「此來和天尊,異日汝主也,當問之。 」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顯矣。 」礪再拜,寤而志之。 礪初名勵,以籍作礪,遂改之。 至是,受命謁見藩府,歸謂子曰:「吾今見襄王儀貌,即所夢來和天尊也。 」遷水部郎中。 真宗尹開封,礪為推官。 真宗嘗問礪:「何年及第?」礪唯唯不對。 後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問,謂礪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儲宮建,兼右諭德,轉度支郎中。 即位,拜給事中、判吏部銓。 未幾,召入翰林為學士。 咸平初,知貢舉,俄拜工部侍郎、樞密副使。 二年,卒,年六十九。 真宗軫悼,謂宰相曰:「礪介直清苦,方當任用,遽此淪謝。 」即冒雨臨其喪。 礪僦舍委巷中,乘與不能進,步至其第,嗟憫久之。 廢朝,贈兵部尚書,中使護葬。 礪為文尚繁,無師法,每詩一題或數十篇。 在翰林,制誥迂怪,見者哂之。 有文集二十捲。 子嶠至祠部郎中,嶧至太常博士,峭至太子中舍。 少子嵎,至道初與張庶凝刊校真宗儲邸書籍,真宗即位,皆賜進士出身、直史館。 嵎至祠部郎中,庶凝至太常丞。 宋湜,字持正,京兆長安人。 曾祖擇,牟平令。 祖贊,萬年令。 父溫故,晉天福中進士,至左補闕;弟溫舒,亦進士,至職方員外郎,兄弟皆有時名。 湜幼警悟,早孤,與兄泌勵志篤學,事母以孝聞。 溫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箋奏,詞敏而麗。 溫舒拊背曰:「此兒真國器,恨吾兄不及見也。 」太平興國五年進士,釋褐將作監丞、通判梓州榷鹽院,就遷右贊善大夫。 宋準薦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館,賜緋。 雍熙三年,以右補闕知制誥,與王化基、李沆並命,仍賜白金五百兩、錢五十萬。 加戶部員外郎,與蘇易簡同知貢舉,俄判刑部,賜金紫。 淳化二年,妖尼道安訟大理斷獄不當,湜坐累,降均州團練副使。 時母老,湜留其室奉養。 移汝州,與王禹偁並召入,為禮部員外郎、直昭文館。 五年,以職方員外郎再知制誥、判集賢院,知銀壹、通進、封駮司。 至道元年,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三班。 又兼修國史、判昭文史館事,加兵部郎中。 真宗即位,拜中書舍人。 丁內艱,起複。 咸平元年冬,改給事中,充樞密副使。 真宗北巡,將次大名,以扈從軍列為行陣,親禦鎧甲于中,諸王、樞密介胃以從,命湜與王顯分押後陣。 駐蹕數日,常召見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 內侍掖出,太醫診視,撫問相繼,以疾亟聞。 明年正月,真宗臨視,許以先歸,賜衾褥,曰:「此朕嘗禦者,雖故暗,亦足禦道途之寒。 」又遣內侍護送供帳,至澶州,卒,年五十一。 廢朝,贈吏部侍郎。 以子綸為太祝,純為奉禮郎;弟某為光祿寺丞,湛為大理寺丞;侄孫選同學究出身。 真宗再幸河朔,追悼之,加贈刑部尚書,謚曰忠定。 湜風貌秀整,有醞藉,器識沖遠,好學,美文詞,善談論飲謔,曉音律,妙于弈棋。 筆法遒媚,書帖之出,人多傳效。 喜引重後進有名者,又好趨人之急,當世士流,翕然宗仰之。 有文集二十捲。 湜兄泌,太平興國二年進士,至起居郎、直史館、越王府記室參軍。 溫舒三子,沆、澥、濤。 沆,剛率,喜談兵。 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歷左正言、京西轉運使、度支判官。 淳化二年,呂蒙正罷相,沆坐親黨,貶宜州團練副使,起為太子中允,換如京副使。 咸平中,遣與梅詢使西京為安撫使,未行,罷為環慶路都監。 與知環州張從古擅發兵襲敵,不與部署葉謀,又士卒有死傷者,責授供奉官。 後為文思副使、京西提點刑獄,卒。 澥有清節,居長安不仕,與种放、魏野遊,多篇什酬唱。 濤,端拱二年進士,歷殿中丞、知襄城縣,以政績聞,賜緋魚。 歷鹽鐵判官,累遷監察御史、知虢州。 純及泌子緯皆至殿中丞。 第2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