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三冗?天下有定官無限員,一冗也;天下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無定數,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為國。 請斷自今,僧道已受戒具者姑如舊,其他悉罷還為民,可得耕夫織婦五十餘萬人,一冗去矣。 天下廂軍不擇孱小尪弱而悉刺之,才圖供役,本不知兵,又且月支廩糧,歲費庫帛,數口之家,不能自庇,多去而為盜賊,雖廣募之,無益也。 其已在籍者請勿論,其他悉驅之南畝,又得力耕者數十萬,二冗去矣。 國家郡縣,素有定官,譬以十人為額,常以十二加之,即遷代、罪謫,隨取之而有。 今一官未闕,群起而逐之,州縣不廣于前,而官五倍于舊,吏何得不苟進,官何得不濫除?請詔三班審官院內諸司、流內銓明立限員,以為定法。 其門蔭、流外、貢舉等科,實置選限,稍務擇人,俟有闕官,計員補吏,三冗去矣。 何謂三費?一曰道場齋醮,無有虛日,且百司供億,至不可貲計。 彼皆以祝帝壽、奉先烈、祈民福為名,臣愚以為此主者為欺盜之計爾。 陛下事天地、宗廟、社稷、百神,犧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歲時薦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報哉?則一費節矣。 二曰京師寺觀,或多設徒卒,添置官府,衣糧率三倍他處。 居大屋高廡,不徭不役,坐蠹齊民,其尤者也。 而又自募民財,營建祠廟,雖曰不費官帑,然國與民一也,舍國取民,其傷一焉,請罷去之,則二費節矣。 三曰使相節度,不隷藩要。 夫節相之建,或當邊鎮,或臨師屯,公用之設,勞眾而饗賓也。 今大臣罷黜,率叨恩除,坐靡邦用,莫此為甚。 請自今地非邊要、州無師屯者,不得建節度;已帶節度,不得留近藩及京師,則三費節矣。 臣又聞之,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 陛下能躬服至儉,風示四方,衣服起居,無逾舊規,後宮錦繡珠玉,不得妄費,則天下響應,民業日豐,人心不搖,師役可舉,風行電照,飲馬西河。 蠢爾戎首,在吾掌中矣! 徙判鹽鐵勾院,同修禮書。 次當知制誥,而庠方參知政事,乃以為天章閣待制,判太常禮院、國子監,改判太常寺。 庠罷,祁亦出知壽州,徙陳州。 還,知制誥、權同判流內銓,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留為翰林學士。 提舉諸司庫務,數釐正弊事,增置勾當公事官,其屬言利害者,皆使先稟度可否,而後議于三司,遂著為令。 徙知審官院兼侍讀學士。 庠復知政事,罷祁翰林學士,改龍圖學士、史館修撰,修《唐書》。 累遷右諫議大夫,充群牧使。 庠為樞密使,祁復為翰林學士。 景祐中,詔求直言,祁奏:「人主不斷是名亂。 《春秋》書:‘殞霜,不殺菽。 ’天威暫廢,不能殺小草,猶人主不斷,不能制臣下。 」又謂:「與賢人謀而與不肖者斷,重選大臣而輕任之,大事不圖而小事急,是謂三患。 」其意主于強君威,別邪正,急先務,皆切中時病。 會進溫成皇后為貴妃。 故事,命妃皆發冊,妃辭則罷冊禮。 然告在有司,必俟旨而後進。 又凡制詞,既授閣門宣讀,學士院受而書之,送中書,結三少銜,官告院用印,乃進內。 祁適當制,不俟旨,寫誥不送中書,逕取官告院印用之,亟封以進。 後方愛幸,覬行冊禮,得告大怒,擲于地。 祁坐是出知許州。 甫數月,復召為侍讀學士、史館修撰。 祀明堂,遷給事中兼龍圖閣學士。 坐其子從張彥方游,出知亳州。 兼集賢殿修撰。 歲余,徙知成德軍,遷尚書禮部侍郎。 請弛河東、陝西馬禁,又請復唐馱幕之制。 居三月,徙定州,又上言: 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鎮、定,以其扼賊沖,為國門戶也。 且契丹搖尾五十年,狼態猘心,不能無動。 今垂涎定、鎮,二軍不戰,則薄深、趙、邢、洺,直搗其虛,血吻婪進,無所顧藉。 臣竊慮欲兵之強,莫如多谷與財;欲士訓練,莫如善擇將帥;欲人樂鬥,莫如賞重罰嚴;欲賊顧望不敢前,莫如使鎮重而定強。 夫恥怯尚勇,好論事,甘得而忘死:河北之人,殆天性然。 陛下少勵之,不憂不戰。 以欲戰之士,不得善將,雖鬥猶負。 無谷與財,雖金城湯池,其勢必輕。 今朝廷擇將練卒,制財積糧,乃以陝西、河東為先,河北為後,非策也。 西賊兵鋭士寡,不能深入,河東天險,彼憚為寇。 若河北不然,自薊直視,勢同建瓴,賊鼓而前,如行莞衽。 故謀契丹者當先河北,謀河北者舍鎮、定無議矣。 臣願先入谷鎮、定,鎮、定既充,可入谷余州。 列將在陝西、河東有功狀者,得遷鎮、定,則鎮、定重。 天下久平,馬益少,臣請多用步兵。 夫雲奔飈馳,抄後掠前,馬之長也;強弩巨梃,長槍利刀,什伍相聯,大呼薄戰,步之長也。 臣料朝廷與敵相攻,必不深入窮追,毆而去之,及境則止,此不特馬而步可用矣。 臣請損馬益步,故馬少則騎精,步多則鬥健,我能用步所長,雖契丹多馬,無所用之。 夫鎮、定一體也,自先帝以來為一道,帥專而兵不分,故定揕其胸,則鎮搗其肋,勢自然耳。 今判而為二,其顯顯有害者,屯砦山川要險之地裂而有之,平時號令文移不能一,賊脫叩營壘,則彼此不相謀,尚肯任此責邪!請合鎮、定為一路,以將相大臣領之,無事時以鎮為治所,有事則遷治定,指授諸將,權一而責有歸,策之上也。 陛下當居安思危,熟計所長,必待事至而後圖之,殆矣。 河東馬強,士習善馳突,與鎮、定若表裡,然東下井陘,不百里入鎮、定矣。 賊若深入,以河東健馬佐鎮、定兵,掩其惰若歸者,萬出萬全,此一奇也。 臣聞事切于用者,不可以文陳,臣所論件目繁碎,要待刀筆吏委曲可曉,臣已便俗言之,輒別上擇將畜財一封,乞下樞密院、三司裁製之。 又上《禦戎論》七篇。 加端明殿學士,特遷吏部侍郎、知益州。 尋除三司使。 右司諫吳及嘗言祁在定州不治,縱家人貸公使錢數千緡,在蜀奢侈過度。 既而御史中丞包拯亦言祁益部多游燕,且其兄方執政,不可任三司。 乃加龍圖閣學士、知鄭州。 《唐書》成,遷左丞,進工部尚書。 以羸疾,請便醫藥,入判尚書都省。 逾月,拜翰林學士承旨,詔遇入直,許一子主湯藥。 復為群牧使,尋卒。 遺奏曰:「陛下享國四十年,東宮虛位,天下系望,人心未安。 為社稷深計,莫若擇宗室賢材,進爵親王,為匕鬯之主。 若六宮有就館之慶,聖嗣蕃衍,則宗子降封郡王,以避正嫡,此定人心、防禍患之大計也。 」 又自為志銘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斂,三月葬,慎無為流俗陰陽拘忌也。 棺用雜木,漆其四會,三涂即止,使數十年足以臘吾骸、朽衣巾而已。 毋以金銅雜物置塚中。 且吾學不名家,文章僅及中人,不足垂後。 為吏在良二千石下,勿請謚,勿受贈典。 塚上植五株柏,墳高三尺,石翁仲他獸不得用。 若等不可違命。 若等兄弟十四人,惟二孺兒未仕,以此諉莒公。 莒公在,若等不孤矣。 」後贈尚書。 祁兄弟皆以文學顯,而祁尤能文,善議論,然清約莊重不及庠,論者以祁不至公輔,亦以此雲。 修《唐書》十餘年,自守亳州,出入內外嘗以稿自隨,為列傳百五十捲。 預修《籍田記》、《集韻》。 又撰《大樂圖》二卷,文集百卷。 祁所至,治事明峻,好作條教。 其子遵《治戒》不請謚,久之,學士承旨張方平言祁法應得謚,謚曰景文。 第2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