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謙,博州堂邑人。 曾祖直,以純厚聞于鄉黨,裡有盜其衣者,置不問。 州將廉知,俾人故竊其衣,亦不訴理,即召詰前盜衣者,俾還之。 直紿云:「衣乃自以遺少年,非竊也。 」州將義之,賜以金帛,不受而去。 父仁罕,輕俠自任。 五代末,寇盜充斥,仁罕率眾斷澶州浮橋以潰賊,因誘獲數十人,出芻粟給官軍。 補內黃鎮將。 嘗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計悉梟其首,攜詣西京留守向拱,補汜水鎮將,俄為散都頭。 宋初,遷許州龍衛副指揮使。 會王師征廣南,為前鋒。 還,改同州都校,卒。 謙少感概,不拘小節。 初詣嶺表省父,仁罕資以金帛,令北歸行商。 還堂邑舊墅,嘗為鄉裡惡少所辱,謙不勝怒,毆殺之。 亡命京師,遂應募從軍,補衛士,稍遷內殿直都知。 至道初,真宗升儲邸,增補宮衛,太宗禦便坐,親選諸校,授謙西頭供奉官、東宮親衛都知,賜袍笏、靴帶、器幣。 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 謙起行伍,不樂禁職,求換秩,改殿前左班指揮使,給諸司使奉料。 咸平初,遷禦前忠佐馬步軍都軍頭,領勤州刺史,加殿前右班都虞候。 上幸大名,至北苑,屬謙有疾,遣歸將護,謙懇請從行。 既俾其二子隨侍,仍挾尚醫以從,禦廚調膳以給之。 疾瘳,毀所服鞍勒以遺中使,上聞,賜白金二百兩。 駕還,改捧日左廂都指揮使,領本州團練使。 四年,遷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領本州防禦使,權殿前都虞候。 時高翰為天武左廂都校,有卒負債殺人,瘞屍翰營中,累日,發土得之。 上怒翰失檢察,執見于便殿。 謙即前奏:「翰職在巡邏及閲教諸軍,不時在營,本營事宜責之軍頭。 」上為釋翰罪。 景德初,加侍衛馬軍都虞候,改領潯州防禦使,俄權步軍都指揮使。 明年冬,制授殿前副都指揮使、振武軍節度。 先是,謙久權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謙頗形慨嘆。 至是,璨副馬軍,而升謙領禁衛焉。 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給冬衣。 謙上言邊城早寒,請給以六月,後以為例。 無何,以足疾求典郡,上召見,敦勉之。 大中祥符初,從東封,上昇泰山,詔都總山下馬步諸軍,與西京左藏庫副使趙守倫閲視山門,設施有法,著籍者乃得上焉。 禮成,進授都指揮使,移領保靜軍節度。 明年八月卒,年六十,贈侍中。 初,謙將應募,與同軍王仁德訊于日者。 日者指謙謂仁德曰:「爾當為此人廄吏。 」及謙帥殿前,仁德果隷役廄中。 子懷懿,後為東染院副使。 懷詮,內殿崇班、閣門祗候。 論曰:宋初諸將,率奮自草野,出身戎行,雖盜賊無賴,亦廁其間,與屠狗販繒者何以異哉?及見于用,皆能卓卓自樹,由禦之得其道也。 劉福禦下有方略,所至著績,受祿雖厚,而不為燕安之謀,可謂國爾忘家者矣。 守忠練達邊事,礻是身謙慎,弭卒校之變于談笑之頃,非善於行權者不能也。 仁朗沈毅有謀,累從征討,綏州之役,不惟無功,而反坐逗撓,豈其計之不善哉?特為讒邪所構爾。 自余諸子,皆積戰功以取通侯。 若延美之開門示敵,思德之翼衛主帥,繼倫之襲擊契丹,薛超之裹創赴戰,元達之請赦亡命,郭密之訓撫士卒,斯皆忠義仁勇,有足稱者。 罕、瑫、思讓,若斌、若謙,雖乏奇功,而亦克共乃職,能寡過者也。 守正素練戎旅,累任邊要,而矜勞肆忿,視于勞謙之君子,能無愧乎。 列傳第三十五 ○劉保勛滕中正劉蟠孔承恭宋璫袁廓樊知古郭載附臧丙徐休復張觀陳從信張平子從吉王繼升子昭遠尹憲王賓安忠 劉保勛,字修業,河南人。 父處讓,仕後唐,入晉拜樞密使,出為彰德軍節度。 保勛少好騎射。 後唐清泰中,裁十許歲,攝潞州左司馬,隨父署彰德軍衙內都校。 父卒,補供奉官。 習刑名之學,頗工詩。 因獻詩,宰相桑維翰奇之,奏擢為太常丞。 歷漢為秘書丞。 周廣順初,有薦其詳練法律,兼大理正,遷工部員外郎。 歷掌鄆、宋、楚三州鹽、曲、商稅。 宋初,拜戶部。 遭母喪,起複,出掌蘄口榷茶。 徙雲安監鹽制置使,歲滿,出羨餘百萬,轉運使欲以狀聞,保勛曰:「貪官物為己功,可乎?」乃止。 開寶初,遷司封員外郎、監左藏庫。 六年,知宋州。 太平興國初,遷祠部郎中、通判晉州。 二年,選為江南西路轉運使,賜錢百萬。 三年,徙兩浙東北路。 太宗征晉陽,改戶部郎中,為隨軍轉運使兼勾當北面轉運事。 又與侯陟同勾當軍前諸事。 會陝西北路轉運使雷德驤調發沁州軍糧後期,詔劾德驤,以保勛代之。 太原平,命知并州。 踰年召入,判大理寺,出知升州。 是冬,召歸,點檢三司開拆司,會鹽鐵使闕,又命權領其事。 遷兵部郎中兼判三司勾院。 八年,拜右諫議大夫,俄知開封府。 寡婦劉詣府訴夫主前妻子元吉置堇食中,毒己將死。 按驗獄成,元吉妻撾登聞鼓訴冤,事下御史台。 其實劉有奸狀,元吉知之,劉慚悸成疾,故誣告之。 保勛坐奪奉三月,俄以辛仲甫代之。 未幾,覆判大理寺。 雍熙二年,權御史中丞兼勾當差遣院。 是秋,罷權中丞。 三年春,命曹彬等征幽州,保勛以本官知幽州行府事。 子利涉以開封府兵曹督芻粟隨軍,常從其父。 會王師不利,濟拒馬河,更相蹂躪,多死。 保勛馬陷淖中,利涉自後掀出之,力不勝,人馬相擠壓,遂俱死。 時年六十二。 上命恤其後。 保勛三子:二子先保勛死,季子隨沒。 以其孫巨川為嗣,授秘書正字。 端拱初,特召贈工部侍郎。 保勛性純謹,少寐,未嘗忤物,精於吏事,不憚繁劇。 嘗語人曰:「吾受君命未嘗辭避,接同僚未嘗失意,居家積貲未嘗至千錢。 」及死,聞者皆痛惜之。 至道三年,又錄其次孫世長為正字。 咸平初,保勛妻卒,詔賜錢十萬。 巨川,累為比部郎中。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 曾祖瑤,高郵令。 祖煦,即墨令。 父保裔,興平令。 中正弱冠,舉進士不第。 周顯德中,滑帥向拱奏闢為掌書記。 拱移鎮彭門,會中正丁外艱,復表奪情,仍署舊職,加朝散大夫。 拱鎮襄陽,以中正為襄、均、房、復觀察判官。 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檢校戶部員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員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幹,入為殿中侍御史。 兩川平,選知興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 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轉倉部員外郎。 太宗即位,遷考功員外郎,授四川東路轉運使。 太平興國五年,召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事。 六年,命與中書舍人郭贄、戶部郎中雷德驤同知京朝官考課。 中正嘗薦舉監察御史張白知蔡州,假貸官錢二百貫糴粟麥以射利,坐棄市。 中正降為本曹員外郎,依舊知雜。 未幾,又擢拜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歡甚,以虛盞示群臣。 宰相言飲酒過度,恐有失儀之責。 上顧謂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彈劾也。 」因是伶官盛言宴會之樂。 上曰:「朕樂在時平民安。 」是冬乾明節,群臣上壽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飲,實惟常禮,朕欲與群臣更舉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聖恩甚厚,臣敢不奉詔。 」殿上皆稱萬歲。 二年,以年老辭,出知河南府。 未幾,被病罷,分司西京。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錫權河南司錄以便養。 二年,卒,年八十四。 第2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