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制,沿邊糧斛不許過河西,河西青鹽不得過界販鬻,犯者不以多少,處斬。 顯請犯多者依法,自余別為科斷,以差其罪。 章上未報,移知秦州。 初,溫仲舒知州日,開拓山林,諷藩部獻其地。 後朝廷雖嘗給還,而採伐如故。 轉運使盧知翰請量給蕃部茶彩,以酬所獻,詔遣張從式與顯同往規度。 顯言:「乃者朝命以趙保吉修貢,邊城務使安靜,若今動眾開斥疆境,非便。 」議遂罷。 咸平初,入朝,改橫海軍節度,出知鎮州。 二年,曹彬卒,復拜樞密使。 郊祀,加檢校太師。 真宗幸大名,內樞惟顯與副使宋湜從,言者多謂顯專司兵要,謀略非長。 會湜卒,乃以參知政事向敏中權同知樞密院事。 三年春,改授山南東道節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定州路行營都部署、河北都轉運使兼知定州。 秋,吏民詣駐泊都部署孔守正言顯治狀,願借留。 守正以聞。 明年秋,加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許便宜從事。 十月,契丹入寇,前軍過威虜軍。 比時方積雨,契丹以皮為弦,濕緩不堪用,顯因大破之,梟獲名王、貴將十五人及羽林印二鈕,斬首二萬級。 顯上言:「先奉詔令于近邊佈陣,及應援北平控扼之路。 無何,敵騎已越亭障,顯之前陣雖有捷克,終違詔命。 」上章請罪。 上降手札,以慰其憂悸。 明年,求致仕,不許,改河陽三城節度。 將之鎮,時議親征契丹,顯言:「盛寒在序,敵未犯塞,鑾輿輕舉,直抵窮邊,寇若不逢,師乃先老。 況今繼遷未滅,西鄙不寧,儻北邊部落,與之結援,則中國之患,未可量也。 議者乃于此時請復幽薊,非計之得也。 凡建議大事,上下協力,舉必成功。 今公卿士大夫以至庶人,尚有異同,未可謂為萬全之舉。 若能選擇將帥,訓練士卒,堅城壘而繕甲兵,亦足以待敵矣。 必欲復燕、薊舊地,則必修文德、養勇鋭,同時之利,以奉行天罰而後可。 」 景德初,徙知天雄軍府。 又言:「祖宗以來,多命近臣統領軍旅。 今後宣徽使,宜于文武群臣中擇曉達邊事者為之。 蓋位高則威名著,識遠則勛勞立故也。 武臣以罪黜者,宜加容貸,不以一眚遂廢,苟用之有恩,必得其死力,故曰使功不如使過也。 至若臨敵命將,則貴專任,出師應敵,則約束將校,使相應援。 全是數者,則軍威倍壯,人心增勇矣。 」既而上表請赴行在,從之。 是年秋,遣還鎮。 契丹入寇,上議親征。 顯復陳三策,謂:「大軍方在鎮定,契丹必不南侵,車駕止駐澶淵,詔鎮定出兵,會河南軍,合擊之可也。 若契丹母子虛張聲勢,以抗我師,潛遣鋭兵南攻駕前諸軍,則令鎮定之師直衝戎帳,攻其營砦,則沿河遊兵不戰而自屈矣。 否則遣騎兵千、步兵三千于濮州渡河,橫掠澶州,繼以大軍追北掩擊,亦可出其不意也。 」已而契丹請盟,趙德明遣使修貢稱藩,朝廷加賞錫,且許通青鹽以濟邊民,從顯之請也。 三年冬,被病,詔中使偕尚醫療視。 明年正月,許還京師。 時車駕上陵,顯謂賓佐曰:「餘年位偕極,今天子道出虎牢,不得一拜屬車之塵,是遺恨也。 」言訖涕下,至京,信宿卒,年七十六。 車駕至鄭州,聞之,遣宮苑使鄧永遷馳還護喪,贈中書令,謚忠肅。 錄其二子。 顯自三班不數年正樞任,獎擢之速,時無擬之者。 顯吏軍司時,張永德以滑州節製為殿前都點檢。 及顯自樞密鎮孟津兼相帥,永德由太子太師為相帥,同日宣制,永德兼大夫反在顯下,時人訝之。 顯居中執政,矯情以厚胥吏,齪齪自固而已。 在藩鎮,頗縱部曲擾下,論者非之。 子希逸字仲莊,以蔭補供奉官。 好學,尤熟唐史,聚書萬餘卷。 換秩授朝奉大夫、太子中允。 咸平初,改殿中丞、直史館,預修《冊府元龜》,加祠部員外郎,卒。 希范至如京副使。 論曰:自柴禹錫而下,率因給事藩邸,以攀附致通顯者凡七人。 若守一之質直,趙鎔之勤謹,服勞雖久而益修乃職,則其被眷遇也宜矣。 張遜優於理財而未免于媢嫉,周瑩練習軍旅而頗傷于酷濫,禹錫素稱勤敏而不能不涉于朋比,王顯雖謹介自將而昧于學識,故莫逃于齪齪之譏。 若以勤謹被信任,耆德冠樞宥,而善終如始者,其惟繼英乎。 《易》曰:「君子有終,吉。 」此之謂也。 列傳第二十八 ○陶穀扈蒙王著王祐子旭孫質楊昭儉魚崇諒張澹高錫從子冕 陶穀,字秀實,邠州新平人。 本姓唐,避晉祖諱改焉。 歷北齊、隋、唐為名族。 祖彥謙,歷慈、絳、澧三州刺史,有詩名,自號鹿門先生。 父渙,領夷州刺史,唐季之亂,為邠帥楊崇本所害。 時穀尚幼,隨母柳氏育崇本家。 十餘歲,能屬文,起家校書郎、單州軍事判官。 嘗以書干宰相李崧,崧甚重其文。 時和凝亦為相,同奏為著作佐郎、集賢校理。 改監察御史,分司西京,遷虞部員外郎、知制誥。 會晉祖廢翰林學士,兼掌內外製。 詞目繁委,穀言多委愜,為當時最。 少帝初,賜緋袍、靴、笏、黑銀帶。 天福九年,加倉部郎中。 初,崧從契丹以北,高祖入京師,以崧第賜蘇逢吉,而崧別有田宅在西京,逢吉皆取之。 崧自北還,因以宅券獻逢吉,逢吉不悅,而崧子弟數出怨言。 其後逢吉乃誘告崧與弟嶼、SR等下獄,崧懼,移病不出。 崧族子昉為秘書郎,嘗往候崧,崧語昉曰:「邇來朝廷於我有何議?」昉曰:「無他聞,唯陶給事往往于稠人中厚誣叔父。 」崧嘆曰:「穀自單州判官,吾取為集賢校理,不數年擢掌誥命,吾何負于陶氏子哉?」及崧遇禍,昉嘗因公事詣穀,穀問昉:「識李侍中否?」昉斂衽應曰:「遠從叔爾。 」穀曰:「李氏之禍,穀出力焉。 」昉聞之汗出。 穀性急率,嘗與兗帥安審信集會,杯酒相失,為審信所奏。 時方姑息武臣,穀坐責授太常少卿。 嘗上言:「頃蒞西台,每見台司詳斷刑獄,少有即時決者。 至于閭閻夫婦小有爭訟,淹滯積時,坊市死亡喪葬,必俟台司判狀,奴婢病亡,亦須檢驗。 吏因緣為奸,而邀求不已,經旬不獲埋瘞。 望申條約以革其弊。 」從之。 俄拜中書舍人。 嘗請教習樂工、停二舞郎,及禁民伐桑棗為薪,並從其請。 開運三年,賜金紫。 契丹主北歸,脅穀令從行。 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陽為行者狀。 軍士意其詐,持刃陵脅者日數四。 穀頗工曆數,謂同輩曰:「西南五星連珠,漢地當有王者出。 契丹主必不得歸國。 」及耶律德光死,有孛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魚肉,永不亂華矣。 」遂歸漢,為給事中。 乾祐中,令常參官轉對。 穀上言曰:「五日上章,曾非舊制。 百官敘對,且異昌言。 徒浼天聰,無益時政,欲乞停轉對。 在朝群臣有所聞見,即許不時詣闕聞奏。 」從之。 仕周為右散騎常侍,世宗即位,遷戶部侍郎。 從征太原,時魚崇諒迎母后至,穀乘間言曰:「崇諒宿留不來,有顧望意。 」世宗頗疑之。 崇諒又表陳母病,詔許歸陝州就養,以穀為翰林學士。 第2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