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冬,伐蜀,詔以劉光毅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彬為都監。 峽中郡縣悉下,諸將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獨申令戢下,所至悅服。 上聞,降詔褒之。 兩川平,全斌等晝夜宴飲,不恤軍士,部下漁奪無已,蜀人苦之。 彬屢請旋師,全斌等不從。 俄而全師雄等構亂,擁眾十萬,彬復與光毅破之於新繁,卒平蜀亂。 時諸將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圖書、衣衾而已。 及還,上盡得其狀,以全斌等屬吏。 謂彬清介廉謹,授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 彬入見,辭曰:「征西將士俱得罪,臣獨受賞,恐無以示勸。 」上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設有微累,仁贍等豈惜言哉?懲勸國之常典,可無讓。 」 六年,遣李繼勛、黨進率師征太原,命為前軍都監,戰洞渦河,斬二千餘級,俘獲甚眾。 開寶二年,議親征太原,覆命為前軍都監,率兵先往,次團柏谷,降賊將陳廷山。 又戰城南,薄于濠橋,奪馬千餘。 及太祖至,則已分砦四面,而自主其北。 六年,進檢校太傅。 七年,將伐江南。 九月,彬奉詔與李漢瓊、田欽祚先赴荊南發戰艦,潘美帥步兵繼進。 十月,詔以彬為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分兵由荊南順流而東,破峽口砦,進克池州,連克當涂、蕪湖二縣,駐軍采石磯。 十一月,作浮梁,跨大江以濟師。 十二月,大破其軍于白鷺洲。 八年正月,又破其軍于新林港。 二月,師進次秦淮,江南水陸十餘萬陳于城下,大敗之,俘斬數萬計。 及浮梁成,吳人出兵來禦,破之於白鷺洲。 自三月至八月,連破之,進克潤州。 金陵受圍,至是凡三時,吳人樵採路絶,頻經敗衄,李煜危急,遣其臣徐鉉奉表詣闕,乞緩師,上不之省。 先是,大軍列三砦,美居守北偏,圖其形勢來上。 太祖指北砦謂使者曰:「吳人必夜出兵來寇,爾亟去,令曹彬速成深溝以自固,無墮其計中。 」既成,吳兵果夜來襲,美率所部依新溝拒之,吳人大敗。 奏至,上笑曰:「果如此。 」 長圍中,彬每緩師,冀煜歸服。 十一月,彬又使人諭之曰:「事勢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歸命,策之上也。 」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 彬曰:「余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癒矣。 」諸將許諾,共焚香為誓。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與其臣百餘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 左右密謂彬曰:「煜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素忄耎無斷,既已降,必不能自引決。 」煜之君臣,卒賴保全。 自出師至凱旋,士眾畏服,無輕肆者。 及入見,刺稱「奉敕江南幹事回」,其謙恭不伐如此。 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 」副帥潘美預以為賀。 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爾。 」及還,獻俘。 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 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 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 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爾。 」未幾,拜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議征太原,召彬問曰:「周世宗及太祖皆親征,何以不能克?」彬曰:「世宗時,史彥超敗於石嶺關,人情驚擾,故班師;太祖頓兵甘草地,會歲暑雨,軍士多疾,因是中止。 」太宗曰:「今吾欲北征,卿以為何如?」彬曰:「以國家兵甲精鋭,剪太原之孤壘,如摧枯拉朽爾,何為而不可。 」太宗意遂決。 太平興國三年,進檢校太師,從征太原,加兼侍中。 八年,為弭德超所誣,罷為天平軍節度使。 旬餘,上悟其譖,進封魯國公,待之愈厚。 雍熙三年,詔彬將幽州行營前軍馬步水陸之師,與潘美等北伐,分路進討。 三月,敗契丹于固安,破涿州,戎人來援,大破之於城南。 四月,又與米信破契丹于新城,斬首二百級。 五月,戰于岐溝關,諸軍敗績,退屯易州,臨易水而營。 上聞,亟令分屯邊城,追諸將歸闕。 先是,賀令圖等言于上曰:「契丹主少,母后專政,寵幸用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 」遂遣彬與崔彥進、米信自雄州,田重進趣飛狐,潘美出雁門,約期齊舉。 將發,上謂之曰:「潘美之師但先趣雲、應,卿等以十萬眾聲言取幽州,且持重緩行,不得貪利。 彼聞大兵至,必悉眾救范陽,不暇援山後矣。 」既而,美之師先下寰、朔、雲、應等州,重進又取飛狐、靈丘、蔚州,多得山後要害地,彬亦連下州縣,勢大振。 每奏至,上已訝彬進軍之速。 及彬次涿州,旬日食盡,因退師雄州以援餉饋。 上聞之曰:「豈有敵人在前,反退軍以援芻粟,失策之甚也。 」亟遣使止彬勿前,急引師緣白溝河與米信軍會,案兵養鋭,以張西師之勢;俟美等盡略山後地,會重進之師而東,合勢以取幽州。 時彬部下諸將,聞美及重進累建功,而已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謀議蜂起。 彬不得已,乃復裹糧再往攻涿州。 契丹大眾當前,時方炎暑,軍士乏困,糧且盡,彬退軍,無復行伍,遂為所躡而敗。 彬等至,詔鞫于尚書省,令翰林學士賈黃中等雜治之,彬等具伏違詔失律之罪。 彬責授右驍衛上將軍,彥進右武衛上將軍,信右屯衛上將軍,余以次黜。 四年,起彬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 淳化五年,徙平盧軍節度。 真宗即位,複檢校太師、同平章事。 數月,召拜樞密使。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駕臨問,手為和藥,仍賜白金萬兩。 問以後事,對曰:「臣無事可言。 臣二子材器可取,臣若內舉,皆堪為將。 」上問其優劣,對曰:「璨不如瑋。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臨哭之慟,對輔臣語及彬,必流涕。 贈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謚武惠;且贈其妻高氏韓國夫人;官其親族、門客、親校十餘人。 八月,詔彬與趙普配饗太祖廟庭。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嘗忤旨,亦未嘗言人過失。 伐二國,秋毫無所取。 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 遇士夫于途,必引車避之。 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後見。 居官奉入給宗族,無餘積。 平蜀回,太祖從容問官吏善否,對曰:「軍政之外,非臣所聞也。 」固問之,唯薦隨軍轉運使沈倫廉謹可任。 為帥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踰年而後杖之,人莫知其故。 彬曰:「吾聞此人新娶婦,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婦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 吾故緩其事,然法亦未嘗屈焉。 」北征之失律也,趙昌言表請行軍法。 及昌言自延安還,被劾,不得入見。 彬在右府,為請于上,乃許朝謁。 子璨、珝、瑋、玹、、珣、琮。 珝娶秦王女興平郡主,至昭宣使。 玹左藏庫副使,尚書虞部員外郎,珣東上閣門使,琮西上閣門副使。 玘之女,即慈聖光獻皇后也。 蕓,累贈魏王。 彬,韓王。 ,吳王,謚曰安僖。 之子佾、傅。 佾見《外戚傳》。 傅,後兄也,榮州刺史,謚恭懷。 璨字韜光,性沉毅,善射,以蔭補供奉官。 常從彬征討,得與計議,彬以為類己,特鍾愛焉。 第1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