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承之,經費浸廣。 天聖初,首命有司取景德一歲用度,較天禧所出,省其不急者。 自祥符天書一出,齋醮糜費甚眾,京城之內,一夕數處,至是,始大裁損。 京師營造,多內侍傳旨呼索,費無藝極。 帝與太后知其弊,詔自今營造所須,先下三司度功費然後給。 又減內外宮觀清衛卒及工匠,分隷諸軍、八作司。 舊殿直已上,雖幼未任朝謁,遇乾元、長寧節皆賜服,至是亦罷給。 故事,上尊號、謚號,隨冊寶物並用黃命。 帝曰:「先帝、太后用黃金,若朕所禦,止用涂金。 」時洞真宮、壽寧觀相繼災,宰相張知白請罷不急營造,以答天戒。 及滑州塞決河,御史知雜王鬷復以為言。 既而玉清昭應宮災,遂詔諭中外,不復繕修。 自是道家之奉有節,土木之費省矣。 帝天資恭儉,尤務約己以先天下,有司言利者,多擯不取。 聞民之有疾苦,雖厚利,舍之無所愛。 貢獻珍異,故事有者,或罷之。 山林、川澤、陂池之利,久與民共者,屢敕有司毋輒禁止。 至于州縣徵取苛細,蠲減蓋不可勝數。 至寶元中,陝西用兵,調度百出,縣官之費益廣。 天章閣侍讀賈昌朝言:「臣嘗治畿邑,邑有禁兵三千,而留萬戶賦輸,僅能取足,郊祀慶賞,乃出自內府。 計江、淮歲運糧六百餘萬石,以一歲之入,僅能充期月之用,三分二在軍旅,一在冗食,先所蓄聚,不盈數載。 天下久無事,而財不藏於國,又不在民,儻有水旱軍戎之急,計將安出?」於是議省冗費。 右司諫韓琦言:「省費當自掖庭始。 請詔三司取先朝及近歲賜予日費之數,裁為中制,無名者一切罷之。 」乃令入內內侍省、禦藥院、內東門司裁定,有司不預焉。 議者或欲損吏兵奉賜。 帝謂:「祿廩皆有定製,毋遽變更以搖人心。 」尹洙在陝西,請為鬻爵之法,亦不果行。 其後西兵久不解,財用益屈,內出詔書:「減皇后至宗室婦郊祠半賜,著為式;皇后、嬪禦進奉乾元節回賜物皆減半,宗室、外命婦回賜權罷。 」於是皇后、嬪禦各上奉錢五月以助軍費,宗室刺史已上,亦納公使錢之半。 荊王元儼盡納公使錢,詔給其半,後以元儼叔父,全給如故。 帝亦命罷左藏庫月進錢一千二百緡。 公卿、近臣以次減郊祠所賜銀絹,舊四千、三千者損一千,千損三百,三百損百,百損二十,皆著為式。 三司使王堯臣取陝西、河北、河東三路未用兵及用兵後歲出入財用之數,會計以聞。 寶元元年未用兵,三路出入錢帛糧草:陝西入一千九百七十八萬,出二千一百五十一萬;河北入二千一十四萬,出一千八百二十三萬;河東入一千三十八萬,出八百五十九萬。 用兵後,陝西入三千三百九十萬,出三千三百六十三萬,蓋視河東、北尤劇,以兵屯陝西特多故也。 又計京師出入金帛:寶元元年,入一千九百五十萬,出二千一百八十五萬,是歲郊祠,故出入之數視常歲為多;慶歷二年,入二千九百二十九萬,出二千六百一十七萬,而奇數皆不預焉。 會元昊請臣,朝廷亦已厭兵,屈意撫納,歲賜繒、茶增至二十五萬;而契丹邀割地,復增歲遺至五十萬,自是歲費彌有所加。 西兵既罷,而調用無所減,乃下詔切責邊臣及轉運司趣議裁節,稍徙戍兵還內地。 命三司戶部副使包拯行河北,與邊臣、轉運司議罷省冗官,汰軍士之不任役者。 詔翰林學士承旨王堯臣等較近歲天下財賦出入之數,相參耗登。 皇祐元年,入一億二千六百二十五萬一千九百六十四,而所出無餘。 堯臣等為書七捲上之,送三司,取一歲中數以為定式。 初,真宗時,內外兵九十一萬二千,宗室、吏員受祿者九千七百八十五。 寶元以後,募兵益廣,宗室蕃衍,吏員歲增。 至是,兵一百二十五萬九千,宗室、吏員受祿者萬五千四百四十三,祿廩奉賜從而增廣。 及景德中,祀南郊,內外賞賚金帛、緡錢總六百一萬。 至是,饗明堂,增至一千二百餘萬,故用度不得不屈。 至和中,諫官范鎮上疏曰:「陛下每遇水旱之災,必露立仰天,痛自刻責,而吏不稱職,陛下憂勤於上,人民愁嘆于下。 今歲無麥,朝廷為放稅免役及發倉廩拯貸,存恤之恩不為不至。 然人民流離,父母妻子不相保者,平居無事時,不少寬其力役,輕其租賦;歲大熟,民不得終歲之飽;及有小歉,雖加重放,已不及事。 此無他,重斂之政在前也。 國家自陝西用兵以來,賦役煩重。 及近年,轉運使復于常賦外進羡錢以助南郊,其餘無名斂率不可勝計。 」 又言:「古者塚宰制國用,今中書主民,樞密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 故財已匱而樞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財不已。 中書視民之困,而不知使樞密減兵、三司寬財者,制國用之職不在中書也。 願使中書、樞密通知兵民財利大計,與三司量其出入,製為國用,則天下民力庶幾少寬。 」然自天聖以來,帝以經費為慮,屢命官裁節,而有司不能承上之意,卒無所建明。 治平中,兵數少損,隷籍者猶百十六萬二千,宗室、吏員視皇祐無慮增十之三。 英宗以勤儉自飭,然享國日淺,于經紀法度所未暇焉。 治平二年,內外入一億一千六百十三萬八千四百五,出一億二千三十四萬三千一百七十四,非常出者又一千一百五十二萬一千二百七十八。 是歲,諸路積一億六千二十九萬二千九十三,而京師不預焉。 神宗嗣位,尤先理財。 熙寧初,命翰林學士司馬光等置局看詳裁減國用制度,仍取慶歷二年數,比今支費不同者,開析以聞。 後數日,光登對言:「國用不足,在用度大奢,賞賜不節,宗室繁多,官職冗濫,軍旅不精。 必須陛下與兩府大臣及三司官吏,深思救弊之術,磨以歲月,庶幾有效,非愚臣一朝一夕所能裁減。 」帝遂罷裁減局,但下三司共析。 王安石執政,議置三司條例司,講修錢谷之法。 帝因論措置之宜,言:「今財賦非不多,但用不節,何由給足?宮中一私身之奉有及八十千者,嫁一公主至費七十萬緡,沈貴妃料錢月八百緡。 聞太宗時宮人惟系皂綢襜,元德皇后嘗用金綫緣襜,太宗怒其奢。 仁宗初定公主奉料,以問獻穆,再三始言初僅得五貫爾,異時中宮月有止七百錢者。 」時天下承平,帝方經略四夷,故每以財用不給為憂。 日與大臣講求其故,命官考三司簿籍,商量經久廢置之宜,凡一歲用度及郊祀大費,皆編著定式。 有司請造龍圖、天章閣覆欄檻青氈四百九十。 帝謂:「禁中諸殿欄檻率故弊,不必覆也。 」既而並延福宮覆檻氈罷之。 後呂嘉問復建議省儀鸞司供禁中彩帛。 是歲,詔內外勿給土木工作,非兩宮、倉廩、武庫,皆罷省。 三年,儀鸞司闕氈三千,三司請命河東制之。 帝曰:「牛羊司積毛數萬斤,皆同糞壤,三司不取于此,而欲勤遠民乎?」金州歲貢班竹簾,簡州歲貢綿綢,安州市紅花萬斤,梓州市碌二千斤,帝皆以道遠擾民,亟命停罷。 制置司言:「諸路科置上供羊,民費錢幾倍,而河北榷場博買契丹羊歲數萬,路遠,抵京皆瘦惡耗死,公私費錢四十餘萬緡。 」詔著作佐郎程博文訪利害。 博文募民有保任者,以產為抵,官預給錢,約期限、口數、斤重以輸。 民多樂從,歲計充足。 凡供禦膳及祀祭與泛用者,皆別其牢棧,以三千為額,所裁省冗費十之四。 其後,又用呂嘉問、劉永淵之言,治灶藏冰,以省工費。 第6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623頁